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名词解释之社会调查方法

社会工作名词解释之社会调查方法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名词解释注:此套未分组,名解来源于风笑天的《社会研究方法》与《社会调查方法》。

1.调查研究:应用领域较广,操作程序严格规范,对事物的分析精确性高,对信息的收集迅速及时,兼顾描述和解释两种目的,可以通过样本特征来推断总体。

其资料是被访者的自我报告,对行为的测量被动、简洁,难以了解社会现实中人们的真实行为过程,对思想难以深入探讨。

(13贵州大学)2.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加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15安徽师大、15山东大学、10郑州大学)3.实验研究:指的是一种经过精心的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11浙江师大)4.文献研究:设计的资料可来源于当事人的文件以及历史文献、统计资料等,省时省力、费用低、风险小,可研究无法接触到的研究对象,可分析跨越较长历史的社会现象,但又是资料难以获得,缺乏标准化的形式,难以编码分析,文献质量、信度、效度难以保证。

(14安徽师范大学)5.社会调查: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16华中科技大学)6.自填式问卷:(12山东大学)7.普遍调查:普遍调查通常简称为普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

一般来说,普遍调查的规模往往非常大,属于宏观的调查。

例如全国范围的普查、全市普查、全县普查或某一行业、系统的普查等等。

8.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这部分个体中所得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简言之,就是调查部分以反映整体,这就是抽样调查的基本思想和逻辑。

9.社会研究: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从这一定义可知,社会研究是科学的一个部分,它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而从事这种活动所用的方法,就是社会研究方法。

10.定量研究:是遵循科学主义的研究思想而形成的方法类型。

定量研究方法追求客观性和科学性,被认为是社会科学中的科学的实证方法。

它一般依赖标准化的工具来测量被研究的现象,运用演绎逻辑方法来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统计资料的处理属于此类。

(16华中农业大学)11.定性研究:也称质性研究,它是运用归纳、分类、比较等方法,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说明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并非像定量研究那样追求用量化手段来获取和处理资料,而是注重通过同调查研究对象的深入接触、广泛了解和理解去认识对象,并且认为这样更能够认识被研究对象的本质。

(16兰州大学、14华东理工大学)12.横向研究:也称横剖研究。

指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如各种内容的民意测验和全国人口普查。

它是社会研究的最常见的形式。

主要是探索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13.纵向研究: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关系。

(17华东师大、18山东大学)14.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研究是获取和发现与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相关的知识及事实的过程。

其中社会工作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依托社会工作伦理和社会研究伦理,使用社会研究方法,搜集和分析与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有关的资料,以协助达成社会工作目标。

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工作本土导向、民众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都可以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15.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观察到的资料出发加以概括,从而解释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

如某地不少社会工作机构由于管理不佳,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都面临生存问题,研究者在收集和分析这方面资料后认为,机构管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工作机构的生存质量。

16.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某个普遍法则出发,将其运用到具体事例,是在应用中检验理论的过程。

如,根据社会支持理论,由他人处获得的支持信息和支持行为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应变能力;我们就可以假设:失业者所得的就业服务越多,其求职行为就越多;并可以在搜集资料后验证或否定该假设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有局限性。

归纳推理可以发现事物间一定联系,但无法揭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而且,只要出现反例,归纳推理就无法完成。

演绎推理则主要采用三段论,大前提或小前提的错误都会导致错误结论。

(18西安交大)17.假设演绎法:假设演绎法(又称试错法)由旋进的归纳和演绎过程构成。

基本思路是根据具体问题,寻找某个或某些解释理论;根据上述理论提出尝试性假设并将其具体化;然后进行观察以检验假设;如果检验结果与前述理论不一致,就说明所引用理论在说明该问题时存在不足,需要补充或修订,或者提出新的理论;然后根据新理论提出新假设,再次进行观察、检验和修改;如此演进,直至理论完全解释所研究的问题。

假设演绎法有两个逻辑方向。

其一,研究者首先观察事实,进行描述和解释,在总结梳理后上升到理论;然后基于该理论对未知事物进行假设,再通过新的事实进行检验。

其中社会工作研究的出发点是“观察”,研究者首先运用“观察一检验一理论”的归纳推理,然后再进入“理论一假设一观察”的演绎推理。

其二,研究者从理论出发产生假设,再去观察,并对观察经验进行概括去支持、反对或修改该理论,或提出新理论。

在这里,社会工作研究的出发点是“理论”,他首先运用演绎推理,然后再进入归纳推理。

18.科学环:社会工作研究有其逻辑过程,理论和研究在其中不断互动。

美国社会学家华莱士认为研究有两个途径:其研究者观察和记录事实,并进行描述和解释,再将其上升到理论;然后,基于该理论对未知事物进行假设,再通过新的事实进行检验。

其二,研究者从理论出发,产生假设,再去观察,并用基于观察的经验概括去支持、反对改该理论,或提出新理论。

这是社会工作研究的一般逻辑,具体研究往往只经历部分过程。

其中,经验事实可以是导出理论的始点,也可以是检验理论的终点;理论解释可以是假设的起点,也可以是经验的概括。

当然,研究问题是任何研究的逻辑起点。

具体研究时,可以从观察出发,通过归纳从而形成理论;也可以从理论出发,提出假设,再用观察来检验理论。

总之,理论和研究如此互动,知识也就得以形成。

19.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同时,它还包含着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研究设计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18华东理工大学)20.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21.应用性研究:则是指哪些侧重于现实社会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其主要类型包括社会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影响评估等。

22.区群谬误:区群谬误又称为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它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下结论的现象。

如,收集有关某种集群(城市、公司)的资料,然后从中作出有关个人行为的结论。

城市的流动人口越多,犯罪率越高→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犯罪率高,这就犯了区群谬误。

(16华中师范大学、14华中科技大学、14山东大学、12浙江师大)23.简化论:简化论,又称作简约论,指的是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从形式上看,简化论的错误正好与区群谬误相反。

如,看重个人成就的个性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忽略了宏观因素)。

导致因素:社会研究易获得关于个人的具体资料,而客观的单位运行比较抽象和模糊。

(13浙江师大)注:区群谬误和简化论是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24.横向研究:也称为横剖研究。

指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如各种内容的民意测验和全国人口普查。

25.纵向研究: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关系。

26.同期群研究:又称做人口特征组或共同特征组研究,它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18华东师大、17深圳大学、13郑州大学)27.同组研究:又称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与上者的区别在于始终都是同一样本。

困难是后续的研究难以获得这些样本。

(18深圳大学)28.测量: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即根据一定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测量的主要作用在于确定一个特定分析单位的特定属性的类别或水平。

它不仅可以对事物的属性做定量的说明(即确定特定属性的水平),同时,它也能对事物的属性做定性的说明(即确定特定属性的类别)。

而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所进行的大部分测量往往都是这种定性的测量。

(18华中科技大学、13西北师范、12华中师大、12华中农大)29.定类测量:也称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测量层次最低的一种。

本质是一种分类体系,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

数学特征是(不)等于。

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

如性别:男、女。

30.定序测量:也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其取值可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或者说,定序测量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

数学特征是大于和小于。

具有区分类别的对称性和不等于的非对称性及传递性。

如城市规模: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

(17苏大、15郑州大学、11南京师范大学)31.定距测量:也称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其结果可以相互进行加减运算。

比如温度的测量。

(15苏大)32.定比测量:也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除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具有个有实际意义的绝对的零点,其数据可以加减或乘除运算。

如出生率。

是否具有实际意义的非中介性质的零点的存在,是定比与定距测量的唯一区别。

注: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为测量层次33.操作化:所谓操作化就是要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

或者说,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