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程序升温
13
2
二、程序升温方式
单阶程序升温 多阶程序升温 低温时分离低沸点的组分,再升温,高 温时分离高沸点的组分
3
三、程序升温与恒温气相色谱法的比较
参数 样品沸点范围 进样量
进样速度 进样方式 载气纯度 峰容量 固定相选择 对色谱峰的检 测 载气流速控制 方式 分析速度 窄
恒温气相色谱法 不十分复杂,沸点范围 <1-5μl
在最佳柱温下流出色谱柱。
选择时首先用Tc低和Tc高分别进行恒温
分析,恒温分析时柱温大概是等于样品沸
点的平均温度。汽化室温度和检测器温度
要高于柱温20-80℃。根据Tc低和Tc高,再 确定升温速率与用几阶程序升温。
12
三、载气和色谱柱
载气的纯化和控制 耐高温固定液的使用 SE - 30 ( 350℃ ) 、 OV - 101 (350℃)、ApiezonL(300℃)、OV- 17(300℃)、PEG-20M(250℃)
4
直接;分流-不分流;柱上,多 维柱切换;顶空和裂解器进样 需高纯载气
7.2
基本原理
一、保留温度 在程序升温中,组分极大点流出色谱 柱时的柱温叫保留温度。相当于恒温中 的tR, VR 。对每一个组分在一定的固定 液中,保留温度是一个定性数据,不受 加热速度、载气流速、柱长和起始温度
的影响。
5
1. 保留温度及其他保留值
10
升温速率 起到恒温中Tc的同样作用,选
择原则是兼顾分离度和分析时间。对填充
柱设在3-10℃/分为宜;对毛细管柱以0.5-
4℃/分为宜。
载气流速 大于Uopt 柱长 填充柱以1-3米为宜,毛细管柱以1030米为宜
11
二、柱温的选择
在分离过程中,柱温是按预定速率,
随时间呈线性或非线性增加,以使各组分
线性升温时保留温度TR
T R T 0 rt R
T0为起始柱温,r为升温速率
tR
TR
T0 r
VR数N关系
T R aN b
3 保留温度与沸点Tb关系
T R cTb d
7
二、初期冻结
当一多组分宽沸程混合物进样后,由于起始 温度很低,对极少数低沸点组分,为最佳柱温, 能得到良好的分离。对于大多数组分,这个起始 温度是太低了,因为k值很大,蒸汽压很低,大都 溶解在固定液里,所以,这些组分的蒸汽带(色 谱带)的移动速度非常慢,几乎停在柱入口不动。 这种现象是程序升温色谱中所特有的,叫初期冻 结。随着柱温的升高,某些组分的蒸汽带便开始 以可观的速度移动,柱温越接近保留温度,即越 接近出口处,色谱带速度增加的越快。
第7章 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
7.1 方法概述 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柱温随时间不断升高, 在程序开始时,柱温较低,低沸点的组分得到 分离,中等沸点的组分移动很慢,高沸点的组 分还停留在柱口附近,随着柱温的不断升高,
组分由低沸点到高沸点依次得到分离。
适用对象:多组分、沸点范围宽的样品。
1
宽沸程试样在恒温与程序升温时分离结果的比较
8
三、有效柱温
指获得一定理论塔板数和分离度时 的特征温度,对两个相邻难分离组分, 有效柱温是指实现分离的最佳恒温温度, 在此恒温温度下,两组分的分离可达到 与程序升温同样的柱效和分离度。
9
7.3
条件的选择
一、操作条件的选择
升温方式 同系物用单阶程序升温,多种复杂 组分用多阶程序升温 起始温度 视沸点最低组分而定,若未知,则 选室温 终止温度 视沸点最高组分而定,若未知,则 设固定液“最高使用温度”
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 样品复杂,沸点范围宽 ≤10μl
第一个色谱峰进样时间 应小于0.05Wh/2(半峰宽) 直接进样;分流进样; 柱上进样 无严格要求 ≤10个组分 可广泛选用固定相 对保留时间长的组分 检测不灵敏 恒压 慢 >10个组分 只能选用耐高温、低流失固定 相 随升温速率增加,可改进对保留 时间长的高沸点组分的检测灵 敏度 恒流(使用稳流阀) 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