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劳技学科把“重视操作,强调设计,手脑并用”作为新一轮课改的指导思想。
与一期课改相比,教材覆盖的知识更广、技术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现实生活。
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了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追求卓越,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在实践过程中劳技教育由于受到师资、设备、场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劳技一期课改中由市教育局统一按教材配置足额的机器设备和工具,使得劳技教学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但二期课改资金下拨职责不明,每年金额不足。
现有的场地有限,硬件设施与新教材要求有差距,使得新增的学科教室设施满足不了学生的操作需求。
新课程标准与教材与现有条件的结合的正常实施是值得深入研究。
二、教学改革策略与实践
本校是由中青年组成的教师队伍,每位教师各有所长,各有所能,组内教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加强对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学习与研究,大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加强学习,转变理念,提高认识。
教师以二期课改为契机,加强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培训,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通过学习转变理念对过去侧重于采用模仿的方式进行反复训练,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素质教育有了清醒的认识。
以“技术操作,技术思维,技术意识”劳动技术三要素为学科体系的主线,以技术活动的作品设计,制作、评价为教学载体,以技术项目系统为模块的课程体系,在我组教师心中有了深刻的印象。
2、调整课程设置,确保二期课改实施。
根据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要求,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调整了课程设置,使课程更加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突出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给学生提供适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服务。
该学科继承了老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结合了刺绣,、贴花等成为布艺,使缝纫学科更贴近学生发展的需要。
编织由编织和新教材工艺内容合并,它吸取了两种教材的精华,深得同学们青睐。
到目前为止,尚未开设的教学内容有烹饪、陶艺、植物载培等方面,主要原因由于资金缺乏,场地狭小等因素,使新教材难以全面实施。
3、争取新添设备,创造条件,保证教学正常开展。
学校通过多方面努力,筹措资金,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学校增添了一些设备,为教学正常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通打字是劳技中心在一期课改开设的学科,随着城区的扩大,学生人数剧增,两人一台机的轮换操作已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学校领导十分重视,通过多方面联系,电脑有的学生为了未报上该学科而感到沮丧。
目前己有工艺木工是初中组开设的又一门新学科,学校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创新意识有明显提高。
4、明确教学重点,落实教学目标。
(1)创新设计-学科的知识技术,赋予时代感,焕发青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四通学科以前的教学内容以打字、文字修饰为主,作品基本上形成统一的模式,学生作品以制作自荐信为主,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现在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合作学习,创新意识的培养,四通学科教学内容紧凑,作品形式一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根本性转变,强调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共同创作设计小报。
编织缝纫教学继承了一期课改的成功经验,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外,作品上不断创新。
编织学科以往只让学生编织小围巾,现改为学生自主设计编织工艺品。
工艺品中结合了“编织、刺绣、中国结”等多种技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设计的作品千姿百态,令教师感叹不己。
缝纫保持了“机缝、手缝、刺绣”传统知识和技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充实了布艺新内容。
由学生自主设计,重点放在布艺作品的设计上,涌现出“钱包、小裙子、上衣、套装”等多种工艺作品,学生作品五彩缤纷、式样新颖。
工艺木工彻底改变传统的木工学科内容和技术,强调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以二人为一组,共同制作了“飞机、汽车、自行车、小动物”等作品,通过学生间的相互配合,学生的作品门类齐全,品种繁多。
完全与市场上工艺品相媲美,质量意识有明显的提高。
(2)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开拓延伸丰富了课程内容,体现了课程的多元性、实践性。
劳技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技术必修课,是以技术思维、技术意织、技术操作为基点,突出手脑并用。
为了提高劳
技学科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和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劳技课的整合,己成为必然趋势。
从而提升劳技课的技术含量。
《 (3)强化实践体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诚信等品质,让学生在劳技实践过程中学会做人。
每位劳技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堂课下来,教室里常会发生四处狼籍,环境状态令人担忧,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教师不可忽视的教育目标,通过劳技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劳技实践过程,学会工具正确使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劳技实践激发学生对实际技术问题的探究精神,体验劳动创造价值,建立质量、效益、合作,竞争、安全和环境保护现代化劳动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教会学生学会技术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技能技巧,而且更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劳技实践过程中学会做人。
三、存在问题与思考
1、教材体系多元化,综合性的特点,使教材内容知识面更广。
新型技术增多。
由于时间短,在劳技中心的一周学习中学生难以掌握,给教学带未困难。
2、现有学校配套设施条件,无法满足新教材实施的要求,由于劳技新教材需要许多新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学校目前无力自筹资金,购买与新教材配套的设备和工具,影响了新教材的正常实施。
3、师资专业培训有待于加强,新教材内容中增加了大量的现代科技知识和技术,作品综合性强,以劳技教师现有的知识和能力难以完成教材的教学。
全面推进二期课改抓好新教材师资培训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