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南京市2015届第一学期高三学情调研卷

江苏南京市2015届第一学期高三学情调研卷

江苏南京市2015届第一学期高三学情调研卷高三2013-10-12 15:15江苏南京市2015届第一学期高三学情调研卷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罢黜茁壮咄咄怪事相形见绌B.饴糖怠慢贻笑大方百战不殆C.揣测湍急惴惴不安气喘吁吁D.揶揄逾期瑕不掩瑜不可理喻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毒奶粉、地沟油、假羊肉等一系列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②在离地球三百公里的太空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一边做实验,一边,为6000万中小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

③中国不差钱,只要能激活民间资本让银行资本难以的灵活运作方式与潜能,“钱荒”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A.耸人听闻娓娓而谈望尘莫及B.骇人听闻娓娓而谈望其项背C.耸人听闻振振有词望尘莫及D.骇人听闻振振有词望其项背3.许多城市都用独特的宣传口号作为自己的“名片”。

如:曲阜,“孔子故里,东方圣城”;成都,“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镇江,“一座美得叫人吃醋的城市”。

请仿照以上示例中的一种,为南京拟写一条宣传口号,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4分)答:4.阅读下面图表,提取信息,概括三条结论。

(5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

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

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

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

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

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

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

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

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

公子竟留赵。

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

公子留赵。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

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

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

夷门者,城之东门也。

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

名冠诸侯,不虚耳。

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矫:假托B.勒兵下令军中曰勒:约束C.赵王扫除自迎除:清除D.高祖始微少时微:卑贱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公子贤”的一组是(3分) ( )①公子遂将晋鄙军②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③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④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⑤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⑥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公子礼贤下士,士人竭尽智慧与忠诚。

退秦救赵后,公子有骄傲之色,门客竭诚劝谏;侯生也用诀别后北向自杀的方式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B.晋鄙是一位持重谨慎的将军,出于国家利益考虑,怀疑公子的命令,想不听从,从而被杀。

魏王对此非常生气,取消了公子的封地。

C.赵王亲自到边界迎接魏公子,与平原君计议用五城封公子,并把鄗封给公子作汤沐邑,足见他非常感激公子。

D.高祖非常尊重公子,命令五户百姓世代为公子守墓。

司马迁也亲自探访大梁夷门旧址,感慨公子礼贤下士并非虚名。

8.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3分)(2)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3分)(3)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李翰自越至刘长卿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

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

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1)请分析“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

(3分)(2)简要赏析“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的表达效果。

(3分)(3)友人李翰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3)乘骐骥以驰骋兮,!(屈原《离骚》)(4)海上生明月,。

(张九龄《望月怀远》)(5)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6)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7)独立小桥风满袖,。

(冯延巳《鹊踏枝》)(8)三十功名尘与土,。

(岳飞《满江红》)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别急,哈尔施塔特冯骥才不久前,一到维也纳就被那里的朋友问道:是你们要在南方原样复制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哈尔施塔特吗?我听了一怔。

本想搪塞过去。

不料人家抓着不放,说是这里的电视台正式播报的,还有各种人物出来加以评点。

有的说,“中国这么大的文化古国有多少好东西,为什么还要复制我们的?”“如果他们复制我们的哈尔施塔特,我们就在阿尔卑斯山里复制一个长城。

”“世界文化遗产能复制吗?”等等;还有一个哈尔施塔特的居民说,“我家的店铺是祖祖辈辈用心设计出来的,他们有权利复制去吗?”我更有兴趣的问题则是:文化遗产能否复制?于是我拉着朋友往位于特劳思湖边的被称作“世界上最美的湖畔小镇”的哈尔施塔特跑一趟,看个究竟。

这地方的确很美。

波浪般起伏不已的阿尔卑斯山,在奥地利中部创造出一片山重水复、如诗如画的风景。

七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湖泊,明镜般静静地卧在山野深处,奥地利人称这片天赐的风景为“湖区”。

前些年我应萨尔茨堡之邀,为他们写一本书,曾到湖区来过一次。

那次的印象湖区就是一个童话世界。

铺满绿茵的山峦,透明的溪流,五彩缤纷的花谷,随处或立或卧的肥硕的牛,还有山民特有的两层坡顶的木房子,楼上楼下挂满鲜花……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里的山民对我说的一句话:我们最爱的是大自然,然后才是上帝。

镇里的房屋全是依山而筑,高低错落,而且一楼一式,彼此不同,其形态、材质、色彩,全都听凭房主的性情。

这里的房屋,院墙、门洞、阳台、窗台都被房主用自己喜爱的鲜花艳丽五彩地装饰起来。

某个楼角缺点什么,有点寂寞,就会把一盆垂着小紫花的绿藤柔情脉脉地吊在那里;可能他们觉得院内小径上的落花太美了,不忍扫去,便让一把竹帚闲倚墙边,任由地上落红一片。

对于哈尔施塔特来说,小镇的美不是用行政和资本“打造”出来的,人们唯美的天性哪能复制!哈尔施塔特这个词汇与“铁器”相关。

欧洲第一个铁器时代就以哈尔施塔特命名。

它对欧洲文明划时代的进步具有标志意义。

恐怕这正是它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层的缘故之一。

当然,比“铁器时代”更早的历史还有凯尔特人留在这里的墓穴。

早期人类在这里活动,都与这座小镇储藏极富的山盐有关。

数千年的历史使哈尔施塔特成为欧洲最古老的小镇之一,也颇使镇上的人引为自豪。

他们把不少珍贵的历史的遗存都精心地放进镇中心一座设施现代的博物馆中。

这博物馆叫作“时光回忆”。

在镇内街上偶尔还会碰上一两个身穿民族服装的当地人。

阿尔卑斯山的山民,女人穿束腰长裙,男子穿鹿皮短裤,与这里的山水有种谐调的美。

他们不像中国的旅游景点,民族服装多成了吸引游人的一种道具。

这里的百姓只有逢到节日或贵客光临,才穿上民族服装,如同穿上礼服,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一碰见这样的人,本地的色彩就活了起来。

哈尔施塔特,可别叫“复制”这个词儿闹昏了!这些年中国不少地方都在仿古、重建、复制,什么唐代宫殿、明代城墙、清代大街,甚至还要复制和重建圆明园,而做这种事时,谁也不会对文化认真。

我们自己的古镇还说拆就拆呢,谁会拿你们的古镇当回事。

我想说,别急,哈尔施塔特,这不过是一场商业的游戏罢了。

(选自《环球人文地理》2012年第2期,有改动)11.文章开头两段表现了当地人什么样的心理?(4分)答:12.哈尔施塔特为什么被称作“世界上最美的湖畔小镇”?请简要概括。

(4分)答:13.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脉络。

(6分)答:14.结合标题“别急,哈尔施塔特”,探究本文的写作意图。

(6分)答: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南方都市报》记者(以下简称“南都”):你最近在香港出了一本《莫言了不起》,你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关注莫言?刘再复:1986年读了他的《透明的红萝卜》。

这部中篇写得太好、太动人了!我被它深深打动。

因为作家主体的感觉太敏锐、太丰富,才能发现这种在极艰难的环境中又极顽强生存着的生命现象,并用充满色彩的语言塑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形象。

南都:(1)刘再复:莫言的作品,我之所以“几乎每部都读”,不是因为他的“水平”超群,而是因为他的作品带给我无穷尽的阅读“至乐”。

读一读莫言的喜剧性作品,就会开怀大笑。

林语堂在世时提倡幽默,可惜他未能遇到莫言。

而我与莫言相逢了,这真是幸运。

我第一次读《红高粱家族》,觉得语言没有《透明的红萝卜》那么精美,但仍然震撼我。

而且让我意识到,莫言在进行“颠覆性写作”:颠覆权力叙事,颠覆官方的历史叙事,颠覆教科书的惯性叙事。

多年后我读《丰乳肥臀》,更觉得莫言通过宏大叙事在“解构”历史,颠覆历史,即用人性的历史解构“阶级性”历史。

南都:你对莫言的第一印象如何?刘再复:他在科罗拉多大学作讲演,第一句话就是“在座的刘再复先生就是我的老师”,其坦率与真诚一下子就打动了我。

之后我和妻子把东亚系的一些老师和同学请来,听莫言讲故事。

他讲的几乎全是饥饿的故事。

离开美国前我送他一顶牛仔帽。

因为他在我的心目中,也是一个胆识过人的牛仔。

南都:(2)刘再复:荒诞喜剧与荒诞小说在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中确实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但说他属于西方荒诞文学谱系未必精当。

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也可能受马尔克斯的影响,但直接师法的还是蒲松龄的“狐幻现实主义”。

蒲松龄创造了中国的短篇小说的巅峰。

莫言很聪明,就在山东的土地上找到自己天才的老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