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学习与记忆神经生物学(神经基础)(Ⅱ类范式)大家都知道,记忆的3个步骤——感觉登记、STM、LTM——构成了记忆的信息加工观点。
记忆类型中的任何一种在脑中都有其独特的结构。
举个例子:观察者面向东,被观察者面向南,此时被观察者脑的横断面是这样的——从额叶到皮层运动区顺时针——额叶(储存语义和情节记忆)、前额叶皮层(参与短时记忆的储存)、颞叶(参与长时语义和情节记忆的整合和存储,对短时记忆中新材料的加工也起作用)、杏仁核(对于新情绪记忆信息的整合非常关键)、海马(在整合新的长时语义和情节记忆中有关键作用)、小脑(在程序性记忆中起重要作用)、皮层运动区(参与程序性记忆)。
)感觉登记)短时记忆研究表明,形象记忆通常优于词汇记忆,这是因为我们经常既以语言又以表象的形式存储形象,而词通常只是以语音形式存储的。
对形象的双编码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形成我们要学习的东西的心理图画对学习会很有帮助。
)长时记忆关于启动现象的研究也揭示了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不同。
例如,可能给你看一串词,其中包括tour这个词,但是没有告诉你要记住其中的任何一个词。
然后,可能再给你一串词的片段,包括_ou_,并要求你填补空白组成新词。
在这种情况下,你极有可能会写下tour而不是four、pour和sour,尽管这些都像tour一样是可以接受的。
虽然没有要求你记住tour 这个词,但是只是看过它就能启动你去写出他。
序列位置效应揭示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长时记忆的保持:机械复述,具体来说,没有任何学习目的的重复一般对后来的回忆不会产生效果。
精细复述,需要你把新信息与已经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起联系。
有时,这需要对你想要记住的东西进行抽象、形象化或概念化的思维。
有学习目的的重复有时对于在LTM中存储无意义信息很有用。
但是对于有意义的材料来说,更有效的途径是精细复述。
图式,精细复述这种想法的一个变体是图式的概念。
一个图式就是存储在记忆中并使你希望以某种方式组织经验的事件、客体、情境、人、过程或者关系的心理表征。
图式可以提供一个未来信息可以匹配的框架,也可以影响你对某个事件的注意程度,并因此影响你对该事件的记忆。
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高度组织的和相互参照的,就像图书馆的目录系统。
我们对信息的组织越精细,我们以后提取出信息的可能性就越大。
存储情绪体验关于内隐记忆的研究表明,我们可以存储像生理的和心理的创伤这样的情绪体验,而且,这些记忆可能会在多年以后影响我们的行为。
即使我们对这些经验并没有意识的记忆。
在某些情况下,情绪性记忆是如此强大和痛苦,比如战争、虐待和恐怖主义造成的情绪性记忆。
他们会导致一种叫做创伤后压力障碍(PTSD)的情绪异常。
患有PTSD的人会出现高度的焦虑和记忆。
我们有时会在噩梦中重历创伤事件和惊恐状态,其他PTSD患者则会表现出抑郁或者难以集中注意力,而且,可能无法找到其难过的确切原因。
有时,很微小的如起初经受创伤时出现的气味构成的线索都会引发回忆。
PTSD和其他强烈的情绪记忆会在无意识中对行为造成影响。
它初看起来似乎应了弗洛伊德无意识心理的概念——我们保持着压抑着的关于创伤事件的记忆,尽管这些记忆仍然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但是内隐记忆的研究却表明人可以把情绪体验与该经验的情节方面分开存储。
因此,我们可能会由于童年早期的一次创伤性飞行而对坐飞机感到焦虑,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并不记得产生焦虑的经验。
关于该事件的记忆想不起来了,不是因为(不是弗洛伊德的看法)被压抑着,而是因为该经验的情节性的成分是分开来存储的。
关于记忆的生理基础的研究也支持这一解释。
研究已经表明,在存在极端压力的情况下,海马(主要参与情节性记忆的脑区)可能会发生功能性失调并使关于创伤事件的记忆存储的不好。
相比而言,杏仁核(主要参与情绪性记忆的脑区)经常会在压力、创伤的情绪性记忆被增强的情况下出现过度的活动。
)记忆的生理基础(压力对身体和脑的影响)大家都知道,分泌肾上腺素是“战或逃”综合症的一部分症状,并且,它会影响到机体反应的唤起。
但是,肾上腺素和其他与压力有关的激素对记忆的影响却不仅仅是一般的唤醒。
这些激素明显会对特定的脑区产生间接影响,例如,海马和杏仁核,它们对记忆的形成是很关键的。
在一个实验中,麦克考夫按照巴甫洛夫的恐惧听觉作用给老鼠注射肾上腺素,发现肾上腺素增强了记忆。
血液中肾上腺素水平的增加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轻微压力条件下人的行为表现会得到改善。
但是,极端的压力却会损害学习和此后的回忆。
如果你正在为考试而学习,那么,一点焦虑可能会提高你的成绩,但是,高水平的焦虑却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遗忘)关于记忆的特别话题儿童的失忆症研究表明,我们最早的个人记忆一般可以追溯到3~4岁左右。
人们很少能回忆起2岁以前的事。
这种现象有时称为儿童期失忆症或婴儿期失忆症。
但是,虽然已经出现了几种解释,我们并不知道人们到底为什么很难记住生命开始的几年里发生的事。
一种假设认为,儿童期失忆症是由于儿童的脑在出生时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有关研究也指出,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得以形成的重要结构--海马--在2岁之前还没有发育成熟。
另一个理论认为,发生儿童期失忆症是因为在很小的时候,我们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自我感。
没有自我感,很小的孩子很难把经验组织并整合到一个一致的自传性记忆图式中去。
持有其他理论的人还认为童年期记忆的丧失是由于小孩子没有必须的语言能力来增强和巩固。
超常记忆闪光灯记忆目击证词恢复的记忆文化对记忆的影响(延伸)关于大学生智力与认知风格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智力水平大学生的内隐学习绩效无显著差异;场依存型个体的内隐学习绩效显著高于场独立型个体。
[链接]内隐学习:无意识的获得刺激环境中复杂知识的过程,是一种获得缄默知识的无意识加工,能自发发现任务的隐含规则和潜在结构,并学会在任务环境中对复杂关系作出恰当反应,具有自动性、抽象性抗干扰性和理解性的本质特征。
它自提出以来就成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文编证字(本)JP20101109005优先级:(系)甲类B+区学术品阶:<本-A+>2011年02月第Ⅰ版CIP数据ISPN 978-7-11211-079-1Ⅰ.记... Ⅱ.①系...②李... Ⅲ.本位--晋学版本图书馆数据核字(2011)第0000002-9号本志力主于心理生理学,大家都知道,心理生理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研究方向、研究对象、实验方法和记录技术方面根本区别于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它指向/涉及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生理基础。
鉴于心理生理学与神经科学的许多研究领域都有交叉,神经科学主要集中在脑和神经系统的研究。
许多研究大脑对行为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学家又称自己为神经心理学家。
关于(特别地,本志执行优先级与学术品阶的最高级别。
)心理学,服务于生活!【生理学】是心理学的母亲(哲学是心理学的父亲)。
生理心理学(2010-2011学年下学期专业课程)着力于心理学学科本位的整体建构与系统运用。
研究心理行为总体触发机制的综合生理机制,具有心理学作为国家Ⅰ级学科的整体学科建设意义。
本志力主于【脑】、【基因】与【生物与环境】,其中【脑】单列:详见《头脑领袖》什么是基因?基因是怎样传递到下一代的?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由染色体携带,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DNA是已知的惟一能够复制或自我繁殖的分子。
基因是DNA的一个片段,其上承载着一个特定特质或一组特质的方向(但特质特性的完全表达依赖于环境因素)。
基因就像染色体一样成对出现。
(另)基因组是指有机体遗传物质的全部组合。
每个个体的表现型,即可直接看到的种种特征,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杆状结构,包含着我们的遗传物质。
它们是由基因组成的,基因是DNA片段,向细胞质发送指令以制造品种丰富的蛋白质,这个过程使我们成了与众不同的人类,也影响了我们的发展和种种特征。
配子,也叫生殖细胞,通过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产生。
交换和染色体的独立分配保证每个配子接受到来自父方或母方的一组独特的基因。
精子和卵子一旦结合,产生的受精卵就进行细胞复制,也叫有丝分裂过程,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个体。
如果受精的精子带有一条X染色体,这个孩子就会是女孩;如果带有一条Y染色体,就会是男孩。
异卵双胞胎是因为母亲的卵巢释放出了两个卵子,而且两个卵子都被受精。
相比而言,同卵双胞胎是因为一个受精卵在早期的细胞复制阶段分裂成了两个。
控制单特质的单基因例子很少。
在多基因遗传时,单基因对一种以上的特质起作用,而一种特质依赖许多基因的行为。
【基因遗传模式】基因遗传模式是指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基因相互作用的方式。
除了男性的XY染色体外,其他染色体对的两条均是相互对应的。
每个基因在常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有两种形态,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每个都叫等位基因,如果来自父母双方的等位基因相同,孩子就是纯合的,并将表现出这种遗传特质。
如果等位基因是杂合的,两个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将决定表现出哪种特质。
显性-隐性遗传许多杂合的染色体对中,遵循显性-隐性遗传规则:只有一个等位基因影响孩子的特征,这个等位基因就是显性的,另一个没有影响的等位基因就是隐性的。
(如甲遗传了父母黑而直的头发而乙是金色的鬈发)以头发颜色为例,黑发的等位基因是显性的(用D代表),而金发的是隐性的(用小写字母b代表)。
一个孩子遗传了一对相同的显性等位基因(DD),一个孩子遗传了一对不同的等位基因(Db),这两个孩子虽然遗传型不同,但都会是黑发。
金发只有在具有两个隐性基因(bb)时才能表现出来。
只有一个隐性基因(Db)的个体会把那个隐性的特质传给他们的孩子。
因此,这些人被称为特质携带者。
只有极少数重大疾病源于显性基因。
这是为什么呢?遗传了有害显性基因的孩子肯定会表现出这种障碍。
他们很少能够活到生育年龄,因此那个有害的显性基因在家族只传了一代的情况下就可以得到根除。
然而,某些显性基因导致的疾病却一直存在,其中一种就是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退化的亨廷顿病。
这种疾病为什么能够传延下来?因为这种病的症状通常要到35岁或35岁后才显现出来,这个年龄的患者已经把这个基因传给了他或她的孩子们。
遗传印刻人类的1000多种特征遵循显性-隐性遗传规则和共显性遗传规则。
无论双亲中哪一方把基因传给孩子,这个基因都会以同一种方式起作用,不过,遗传学家还发现了一些不同的情况。
根据遗传印刻规则,等位基因被印刻,或者说被化学标记,这样其中的一个基因(或者是来自母亲或者是来自父亲)不管其结构情况如何,就会被激活。
印刻通常是暂时性的:有可能在下一代中被擦除,有可能在所有个体身上都不发生。
印刻规则有助于我们理解某些令人费解的遗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