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1.下列不属于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一般模式的一项是(B )A.混合中心模式B.单一中心模式C.多中心模式D.全球中心模式2.下列属于国际人力资源经营环境外在因素的一项是(C )A.高层主管的态度B.子公司的自主权C.法律环境D.国内资源的聚集程度3.下列知识要素中位于“冰山模型”海平面之下的一项是(B )A.宗教信仰B.对于权威的态度C.教育D.物质文化4.设立国外分公司组织结构的适用范围不包括(A )A.出口业务不断减少B.出口各种不同种类商品C.直接销售取代海外代理商D.授权给海外分公司5.下列各项中不是人才本土化目的的一项是(D )A.发挥本土化优势B.加快海外网点的构建和进程C.降低经营成本D.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二、多选6.外派人员的特点包括下列各项中的(A B C D E )A.隐藏性B.补偿性C.风险性D.独立性E.移动性7.全球中心模式的缺点有(A C D E )A.国籍的敏感B.全球地理范围集中,成本较大C.控制能力D.雇佣程序繁琐复杂E.可能会引起内部矛盾8.国际管理者的特质包括(B D E )A.间断学习B.直觉预测C.坚持己见D.团队精神E.适应混沌多元9.下列各项不属于外派人员对母公司的意义的是(A B C E )A.加强子公司的管理控制B.提供文化入侵机会C.弥补子公司的人员数量D.维持良好的信任关系E.降低本国信息的不对称10.外派时的教育训练课程包括(B D E )A.留学信息提供B.生活信息提供C.封闭训练D.自我训练E.师徒制三、填空11.跨国公司发展的四个阶段为(国内阶段)、(多国阶段)、(跨国阶段)和(全球阶段)。

12.外派人员的管理包括(选拔)、(准备)、(任职)与(回任)等四部分。

13.选拔外派人员的工作因素有专业技术与管理能力、(语言能力)、独立性和(稳定性)、文化的敏感度与(适应能力)以及(国际驱动力)。

14.外派人员的培训项目包括(行前训练)、文化调整训练、(外地作业训练)、语言训练、(管理训练)以及(实地训练)。

15.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包括(国际人力资源政策)、(外派人员管理)、(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和(当地人力资源管理)。

四、简答16.请简述外派人员外派前的教育训练过程。

答:(1)国际沟通训练;(2)国际管理课程(理论课+案例课);(3)国际公司课程,帮助外派人员了解国际公司经营知识;(4)外派任务专业训练,尽快熟悉所需的业务;(5)外派人员随行家属的引导训练;(6)实地训练/海外考察;(7)跨文化训练;(8)压力管理课程。

17.请说明全球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答:(1)协调依赖相生的原则;(2)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平衡原则;(3)文化相应性原则;(4)扁平化原则;(5)全球资源运筹原则;(6)信息流原则。

五、论述18.全球职能结构的形式是什么样的,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又是什么?答:全球职能结构适用范围:适用于追求集中化经营、产品系列较少、高度标准化的公司优点:(1)减少因人员和部门重复造成的资源浪费情况;(2)各职能部门的专业知识容易相互转移、积累;(3)经理人对各职能部门的作业有高度集中的控制权。

缺点:(1)容易形成部门内次文化,产生营销与生产间协调的困难;(2)经营管理模式集中化程度高,下属分公司自主权有限,公司决策主要由最高主管负责;(3)缺乏灵活应变能力,容易丧失市场机会。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试题(二)一、填空1.跨国公司必须是在一国以上拥有或控制资产,并从事(价值增值)活动的企业。

2.(不确定性规避)是指具有某种文化的人们对不确定性和未知情境感到威胁的程度。

3.环境不确定与文化差异提高人力资源的(复杂性)。

4.(长期取向或短期取向)是对于战略的看法或是否具有长远眼光和工作计划。

5.扁平化原则是指减少组织层级、提高(沟通协调)的效率。

二、单选1.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为处在人力资源活动、员工类型及企业经营所在国类型等第三个维度中的互动组合,这一观点是谁提出的(A )A.摩根B.阿尔卡夫C.道林D.霍桑2.下列哪一项不是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模式(C )A.本国中心模式B.多中心模式C.一集化中心模式D.混合中心模式3.我们通常将衡量一个社会对于权力在组织或机构中不平等分布的接受程度称为(B )A.不确定取向B.权力取向C.权力差距D.不确定性规避4.以总部为核心建立多中心的网状结构,在中心内部采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以适应当地条件不同的市场,做出最佳反应,我们通常称为(B )A.协调依赖相生原则B.全球化与本土化原则C.扁平化原则D.全球资源运筹原则5.下列哪一项不是外派人员的特点(D )A.隐藏性B.风险性C.移动性D.长久性三、多选1.下列属于跨文化管理措施的是(A C D E )A.多元文化的认同B.跨文化的评估C.跨文化的理解D.跨文化的培训E.跨文化的沟通2.跨国公司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A B C D )A.国内阶段B.多国阶段C.跨国阶段D.全球阶段E.归国阶段3.外派人员的派遣有哪些类型(A C E )A.任期合同型B.劳务派遣型C.长期驻地型D.短期学习型E.终身职业型4.下列哪些不是人才本土化的目的(C E )A.降低经营成本B.吸引当地优秀人才C.促进当地经济发展D.减少沟通障碍E.便于管理员工5.下列属于沉浸式训练模式的是(A C D )A.敏感度训练B.拓展训练C.经验学习、实习D.密集语言训练E.文化认知训练四、简答1.简述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答:(1)国际人力资源是跨国公司网络的基础;(2)国际人力资源为国际化进程的基础;(3)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是跨越国界知识传递的基础。

2.简述外派人员对母公司的意义。

答:(1)弥补子公司技术上的不足;(2)加强母公司的管理控制;(3)维持良好的信任关系;(4)母公司经营理念的渗透;(5)降低海外信息的不对称;(6)提供跨文化的学习机会。

五、案例分析简要分析一下外派女性到海外任职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试题(三)一、单选1.以下属于道林观点的是(C )A.更多的事物B.更复杂的管理C.考虑更多的人力资源因素D.存在高瞻远瞩的考虑、较大的范围与活动等差异2.下列哪个属于施奈德观点(D )A.专项中心型HRMB.适应型HRMC.伞状型HRMD.多元中心型HRM3.国际经营环境不需考虑以下哪些因素(D )A.政治环境、经济、社会文化B.国内资源聚集程度C.高层主管的态度D.基层想法4.以下哪些属于多中心模式的优点(B )A.母国外派人员有较强的技术与管理能力B.增强当地人的责任感C.弥补母国人员的不足D.推动思维创新5.下列哪个不属于外派人员管理循环的过程(B )A.选拔B.培训C.准备D.回任二、多选1.国际经营环境的外在因素(A B C D E )A.政治环境B.法律环境C.经济贸易D.社会文化E.科学技术2.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模式包括哪些(A B C D )A.本国中心模式B.多中心模式C.全球中心模式D.混合中心模式3.下列选项哪些属于全球地区结构的优点(B C )A.有利于外派人员归国安置B.及时迅速地反映当地消费者需求C.在管理过程中降低文化冲突风险D.减少因人员和部门重复造成的资源浪费情况4.外派人员的职责(A B C D E )A.沟通桥梁B.文化移植C.遵从母制D.人才本土化E.当地响应5.外派人员的特点(A B C D E )A.隐藏性B.补偿性C.风险性D.移动性E.独立性三、填空1.文化冲突的阶段(蜜月期)、(痛苦期)、(适应期)、(交融期)。

2.外派人员的派遣类型(任期合同型)、(长期驻地型)、(终身职业型)。

3.跨国HRM发展的趋势是(人才本土化)。

4.跨文化管理策略(凌越)、(折中)、(融合)。

5.跨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面临的障碍有(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

四、简答题1.外派人员对母公司的意义。

答:见试题(二)简答第2题。

2.人才本土化的目的。

答:(1)降低经营成本;(2)发挥本土化优势;(3)提高组织士气;(4)吸引当地优秀人才;(5)减少沟通障碍;(6)加快海外网点的构建和进程。

五、论述:外派女性到海外任职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四)一、单选1.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全球中心模式的优点有(A )A.弥补母国人员的不足B.增强当地人的责任感C.母公司容易控制海外子公司的经营D.当地人的薪酬福利等费用可能降低2.以下哪个属于外派人员派遣的类型?(B )A.自主自立型B.长期驻地型C.适应型D.文化型3.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广义上的相似处?(B )A.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风险相同B.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所从事的活动相同C.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范围相同D.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所需考虑的内容相同4.外派人员的特点?(A )A.①隐藏性②补偿性③风险性④独立性⑤移动性B.①隐藏性②适应性③自主性④外联性⑤长期性C.①隐藏性②融合性③标准性④社会性⑤风险性D.①隐藏性②适应性③自主性④主动性⑤移动性5.文化组成要素的领悟性知识要素?(D )A.①语言与沟通②态度与价值观③宗教信仰B.①语言与沟通②态度与价值观③宗教信仰④对于未来的态度C.①对于工作和成就的态度②对于未来的态度③对于自身责任的态度④对于文化知识的要求D.①对于工作和成就的态度②对于未来的态度③对于权威的态度④态度价值观二、填空1.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不同类型的员工:(母国员工)、(东道国员工)、(第三国员工)。

2.跨国公司发展的四个阶段:(国内阶段)、(多国阶段)、(跨国阶段)、(全球阶段)。

3.全球混合结构:在兼顾不同职能、不同地理区域与不同产品类型间相互依存的基础上,将(部门结构)、(产品结构)与(职能结构)的优势加以整合,从而形成一个跨国公司结构设计的方式。

4.跨国网络式结构:由不同的公司、下属分公司及供应商所组成的一个全球范畴的(产品)与(销售)网络系统。

5.母公司层次:跨国公司长时间发展而形成的,表现为独特的(资产)与(能力)。

三、多选1.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模式(A B D E )A.本国中心模式B.全球中心模式C.综合中心模式D.多国中心模式E.混合中心模式2.本国中心模式的优点(A C D E )A.母国外派人员熟悉母公司,能在派遣后移植母公司的目标、政策及经营B.大幅降低语言障碍与当地经营的沟通成本C.母国外派人员有较强的的技术与管理能力D.母国外派人员能与母公司保持有效的沟通与联系E.母公司容易控制海外子公司的经营3.跨国公司发展的四个阶段包括(A B C E )A.国内阶段B.多国阶段C.跨国阶段D.本国阶段E.全球阶段4.出口部门的主要职责有哪些?(B C D E )A.安置外派人口归国B.协调与海外代理商的关系C.与当地代理商达成出口协议D.协调与分销商的关系E.与分销商达成出口协议5.外派人员对母公司的意义(A B C D E )A.弥补子公司技术上的不足B.加强母公司的管理控制C.维持良好的信任关系D.母公司经营理念的渗透E.提供跨文化的学习机会四、简答1.人才本土化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