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主要类别与使用技术
8
(二)灭生性除草剂及其特点
1、概念:
灭生性除草剂是指在一定用量、一定条件下能够杀死绝大多数植 物的除草剂。
2、特点:
1)杀草谱宽。正常情况下能够杀死绝大多数植物。 2)灭生性除草剂也可根据其除草特性、杂草及作物发生特点,利用人 工选择性将其应用于(时差选择性、位差选择性)农田中。 3)抗灭生性除草剂的作物品种,已经通过作物育种手段培育出来且已 经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所以灭生性除草剂对某些作物品种来说可能 是具有选择性。
用量过大,抗性植物也会被杀死。
11
2、生理选择性: 植物之间吸收和传导相同一种除草剂的能力是不同 的,吸收和传导能力越强,被杀死的可能性就越大。
用药方法改变、用药时期改变、环境条件变化、 加入表面活性剂,抗性植物有受害的可能。
12
3、生化选择性:
植物吸收除草剂后,除草剂在不同植物体内的命运是不同的, 有些植物能够将其迅速转化成对植物没有害的物质,这些植 物则不受害。而有些植物不能将除草剂转化成无害的物质或 转
1)具有封、杀双重作用。 2)可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特点、作物种类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灵活。气候、土壤条件不利于土壤处理剂药效发挥 时做茎叶处理;小粒种子的作物田选择茎叶处理;利用垂直 位差选择性时做封闭处理;利用水平位差选择性时做茎叶处 理。 3)单从除草效果上考虑,最佳的用药时期为杂草出苗后早期。 4)兼有土壤处理剂和茎叶处理剂的优点。
这种转化速度受植物生长发育状况、植物品种、 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
13
4、人为选择性:
是通过人为应用技术来有针对性杀死杂草保护作物,而不 是除草剂本身对某种植物具有选择性。
垂直位差:封闭处理 位差选择 水平位差:行间处理
人工选择性
时差选择:作物出苗前施用除草剂防除 已经出苗的杂草
14
1)位差选择性
9
三、除草剂选择性原理
形态差异选择性 生理选择性 生化选择性 人工选择性
除草剂 选择性原理
10
(三)除草剂选择性原理 1、形态差异选择性:
植物的外部长相不同,接触或粘着除草剂的机会或数量 就不同,接触机会大、粘着数量多的植物被杀死的可能 性大,表现为是敏感性植物。反之表现为是抗性植物。根据植物外 观长相选择杀死的植物一般为双子叶植物 (大多数阔叶杂草为双子叶植物),如2,4—D丁酯、 二甲四氯等。
4
1、茎叶处理剂的特点:
1)可以根据杂草种类选择相应的除草剂品种。
2)在土壤中无持效期,只能杀死已经出来的杂草,控草时间 短。 3)除草效果受土壤特性影响小,药效相对比较稳定。但天气 过于干旱,由于杂草为了避免体内水分过于蒸腾,叶片气孔会 关闭、角质层和蜡制成会增厚,进而影响除草剂的吸收,导致 除草效果降低。 4)茎叶处理剂对大粒种子的杂草和多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好 于土壤处理剂。 5)茎叶处理剂施药后短时间内降雨会因药剂被雨水冲刷而无 效,需要重喷。 6)除草效果受杂草的大小影响很大,最佳施药时期为离乳前。 一般禾本科杂草3叶期离乳,阔叶杂草“离乳期”为株高5厘米 左右。可以认为是杂草出苗后越早越好。
5
2、土壤处理剂的特点:
1)持效期较长,能够长期控制杂草。但残效期太长会造成后茬敏感作物的药。 2)在杂草发生之前用药,能够早期控制杂草。 3)不能够因草施药,选择除草剂有一定的盲目性。 4)除草效果受土壤特性影响较大,药效不稳定。影响混土处理剂药效的主要 因素依次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土壤墒情、整地质量、 土壤温度等;影响封闭处理剂药效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土壤墒情、整地质量、 土壤温度、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等的影响。 5)毒土处理时,水层深度对药效及药害的影响很大。水层深易发生药害,水 层浅药效会降低。 6)封闭处理剂对大粒种子的杂草和多年生杂草效果不好。 7)封闭处理剂用药后降大雨及在沙土地、低洼地上应用易发生药害。 8)封闭处理剂单从除草效果考虑,用药时期为杂草出苗前越晚越好。
7
二、根据除草剂作用方式分类
(一)选择性除草剂及特点
1、概念:
选择性除草剂是指在一定用量、一定条件下只能够杀死某些 植物,而对其它植物没有危害的除草剂。
2、特点:
1)杀草谱窄。一般情况下杀草谱越宽对作物的安全性越差。由于 农田中杂草种类较多,所以一般需要两种或几种杀草谱不同的除草 剂混合或搭配应用。 2)除草剂的选择性是相对的,用药量、环境条件、用药方法、用 药时期、杂草及作物的发育状况等对其有很大的影响。 3)除草剂的选择性是对某一种或几种作物而言,不可能对所有的 作物都具有选择性。一般适用作物种类越多的除草剂,杀草谱越窄。
• 根据杂草与作物生长的位置不同,将除草剂有针对性地施到杂 草生长的地方来杀死杂草,而作物由于接触不到除草剂而不受 害。这种位置差异有垂直位差和水平位差。 • 垂直位差的利用主要是在大粒种子的作物田防除拱土能力差、 发生深度浅的小粒种子的杂草,在小粒种子的作物田不能用, 对大粒种子的杂草和多年生杂草效果不好,用药后降大雨或在 沙土地上应用易初药害,如乙草胺、嗪草酮、2,4—D丁酯等绝 大多数封闭处理的除草剂主要是利用垂直位差来实现草死苗活 的。 • 导致淋溶的因素:降雨量、降雨强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 质地、土壤含水量、除草剂分子结构等。
15
水平位差的利用主要是茎叶处理剂防除作物行间的杂 草,挥发性强的除草剂、传导性除草剂易造成作物药 害,如百草枯在玉米行间除草安全,草甘膦不安全。 注意飘移! 导致药剂飘移的因素:风速、风向、除草剂的挥发性等。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山东省农药工业协会
除草剂主要类别 与使用技术
01
除草剂的分类
一、根据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分类
茎叶处理 将除草剂施到杂草的茎叶上,杂草通 过茎叶吸收除草剂 土壤处理 将除草剂施到土壤或土表水层中, 杂草在土壤或土表水层中通过根 系或幼芽吸收除草剂
除草剂的 使用方法
3
茎叶处理剂的效果受药剂、杂草、环境条件三方面的影响。 药剂因素主要是除草剂本身的物理及化学特性,加工剂型 及质量等; 杂草因素主要是叶片形态、表皮构造、叶片的老嫩等; 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湿度。 •施用土壤处理剂注意问题 •药剂的施入部位要与杂草吸收药剂的部位一致。 •土壤特性及水层深度影响药效。 •地表覆盖物多影响药剂落到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