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防灾减灾规划
• 位于平原、湖洼地区的城镇,当需要防御时间较长 的江河洪水或湖泊水位时,其防洪标准可取上表中 的较高者。
• 村庄是以乡村为主的防护区,应按其人口或耕地 面积确定防洪标准。
• 人口密集、乡镇企业较发达或农作物高产的乡村 防护区,其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地广人稀或淹 没损失较少的乡村防护区,防洪标准可适当降低。
我国城乡建设防灾减灾 面临形势
我国城乡建设防灾减灾 面临形势
1、严峻的自然灾害形势 、
亿人次受灾, “十一五”期间,我国自然灾害共造成22亿人次受灾, 十一五”期间,我国自然灾害共造成 亿人次受灾 10.3万人因灾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2.4万亿元。这 万人因灾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 万亿元。 万人因灾死亡 万亿元 期间几次大灾巨灾严重影响我国城乡建设: 期间几次大灾巨灾严重影响我国城乡建设:2006年“桑美” 年 桑美” 人死亡; 年雨雪冰冻灾害, 台风造成483人死亡 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 造成129人死 台风造成483人死亡;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造成129人死 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 万人, 亿元; 亡,紧急转移安置 万人 直接经济损失1517亿元;2008 亿元 年汶川地震,造成69227人死亡、17923人失踪,紧急转移 人死亡、 人失踪, 年汶川地震,造成 人死亡 人失踪 安置151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2010年玉树地震, 安置 万人,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 年玉树地震, 万人 亿元 年玉树地震 造成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经济损失数十亿元;2010年 人遇难、 人失踪, 造成 人遇难 人失踪 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年 舟曲泥石流灾害,造成1765人遇难或失踪。据民政部统计, 人遇难或失踪。 舟曲泥石流灾害,造成 人遇难或失踪 据民政部统计, 1993至2009年我国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超过 年我国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超过2600亿 至 年我国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超过 亿 元人民币,约占当年GDP比例 比例2.2%,远高于发达国家 元人民币,约占当年 比例 ,远高于发达国家0.5% 左右的水平。 左右的水平。自然灾害已成为制约我国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因素, 十二五”期间城乡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要因素,是“十二五”期间城乡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2、村镇防洪规划 、
• 2.1村镇防洪规划的要求与内容
• 1)村镇防洪规划的要求
• (1)村镇防洪规划应与当地江河流域、农田 水利、水土保持、绿化造林等的规划相结合, 统一整治河道,修建堤坝、圩堤和蓄、滞洪区 等工程防洪设施。 • (2)村镇防洪规划应根据洪灾类型选用不同 的防洪标准和防洪设施,同时将工程防洪设施 与非工程防洪设施相结合,组成完整的防洪体 系。
• ①在镇区和村庄修建围埝、安全台、避水 台等就地避洪安全设施是,其位置应避开 分洪口、主洪顶冲和深水区,其安全超高 应符合下表规定。
• ②在村镇建筑和工程设施内设置安全层或 建造其他避洪社会司是,应根据避洪人员 数量,统一进行规划,并应符合国家现行 的标准《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的 有关规定。 • (5)易受内涝灾害的村镇,其排涝工程应 与村镇排水工程统一规划。 • (6)防洪规划应设置洪灾救援系统,包括 应急集散点、医疗救护、物资储备和报警 装置等设施。
1、村镇消防规划 、
• 村镇消防规划主要包含消防站、消防给水、 消防通道、消防通讯、消防装备等公共消 防设施,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1.1 消防站规划
• 1)用地选择
• (1)现状中影响消防安全的工厂、仓库、堆场和 道路设施必须限期迁移或进行改造,耐火等级低 的建筑密集区,应开辟防火隔离带和消防车通道、 增设消防水源等措施。 • (2)生产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 堆场等设施应安置在村镇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 地带,宜靠近消防水源,并应符合消防通道的设 置要求。
2、城镇化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
城市运行对交通、供水、 城市运行对交通、供水、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的依赖程 度很高,而各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制约, 度很高,而各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一旦受灾极易产生 连锁、放大效应,从而造成严重灾难。 连锁、放大效应,从而造成严重灾难。2007年7月18日济南 年 月 日济南 特大暴雨,造成37人死亡 人死亡, 万平方米市区道路毁坏 万平方米市区道路毁坏, 特大暴雨,造成 人死亡,1.4万平方米市区道路毁坏,直 接经济损失13.2亿元;2010年5月7日广州特大暴雨,造成 亿元; 日广州特大暴雨, 接经济损失 亿元 年 月 日广州特大暴雨 造成7 人死亡, 间房屋倒塌 间房屋倒塌, 多个地下车库被淹 多个地下车库被淹。 人死亡,38间房屋倒塌,30多个地下车库被淹。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突破50%,人口、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突破 ,人口、 产业、工程设施将进一步向城镇集中, 产业、工程设施将进一步向城镇集中,城镇发展与防灾能力 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加强城镇防灾减灾能力迫在眉睫。 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加强城镇防灾减灾能力迫在眉睫。
3、统筹城乡发展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
“十一五”期间,通过村庄整治、农村危房改造以及抗 十一五”期间,通过村庄整治、 震安居工程的建设, 震安居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村镇房屋和基础设 施的防灾能力。但由于历史上城乡二元化管理, 施的防灾能力。但由于历史上城乡二元化管理,村镇整体抗 灾设防水准仍较低,受灾时人员伤亡远比城市严重,小灾大 灾设防水准仍较低,受灾时人员伤亡远比城市严重, 损失的现象屡屡发生。甘肃岷县5.2级 云南鲁甸5.6级等中 损失的现象屡屡发生。甘肃岷县 级、云南鲁甸 级等中 等规模地震,平均使十余个乡镇、上万人受灾, 等规模地震,平均使十余个乡镇、上万人受灾,反映了村镇 建设防灾能力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严峻现实。 建设防灾能力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严峻现实。 十二五”期间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要求, “十二五”期间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要求,急需 解决如何在城乡建设中统筹考虑城市与农村的防灾减灾工作、 解决如何在城乡建设中统筹考虑城市与农村的防灾减灾工作、 提升城乡防灾减灾总体水平的问题。 提升城乡防灾减灾总体水平的问题。
• 《防洪工程设计标准》主要是对某个泄洪 河道的堤岸而言,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2.3 防洪对策与工程措施
• 1)防洪对策
• (1)在平原地区,当河流贯穿村镇或从一侧通过,村镇 地势低于洪水水位时,应修建防洪堤。 • (2)当河流贯穿村镇,河床较深,则易引起洪水对河岸 的冲刷,应设挡土墙等护岸工程,也可与滨河路一并建造。 • (3)村镇位于山前区,地面坡度大,山洪出山沟口多, 可以采用排(截)洪沟。 • (4)当村镇上游近距离内有大中型水库是,应提高水库 的设计标准。 • (5)村镇地处盆地、低地,暴雨时易发生内涝,应在村 镇外围建防洪堤,并修建泵站排涝。 • (6)位于海边的村镇,容易受海潮及飓风的袭击,应建 造海岸堤及防风林带。
1.2消防给水与通道 消防给水与通道
• 1)消防给水
• a、要求
• (1)具备给水管网条件的村镇,其管网及消火栓的布置、 水量、水压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有关消防给水的规定。 • (2)不具备给水管网条件的村镇,应充分利用河、湖、 池塘、水渠等水源,设置可靠的取水设施,因地制宜地规 划建设消防给水设施。 • (3)天然水源或给水管网不能满足消防用水时,宜设置 消防水池,寒冷地区的消防水池应采取防冻措施。 • 有条件的村镇应沿道路设置消防栓,在村镇给水规划师一 并考虑。
• b、范围
• (1)高度不超过24m的科研楼(存在有与水接触能引起 燃烧爆炸的物品除外)。 • (2)超过800个座位的剧院、电影院、俱乐部和超过 1200个座位的礼堂、体育馆。 • (3)体积超过5000㎡的车站、码头、机场建筑物以及展 览馆、商店、病房楼、门诊楼、图书馆、书库等。 • (4)超过7层的单元式住宅,超过6层的塔式住宅、通廊 式住宅、底层设有商业网点的单元式住宅。 • (5)超过5层或体积超过10000㎡的教学楼等其他民用建 筑。 • (6)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结构或木结构的古 建筑。
• (3)村镇防洪规划应按国家现行的标准 《防洪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镇区防洪 规划除应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 行的标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的有 关规定。 • (4)邻近大型或重要工矿企业、交通运输 设施、动力设施、通信设施、文物古迹和 旅游设施等防护对象的村镇,当不能分别 进行防护好似,应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 定设防标准及设置防洪设施。
• (3)生产和存储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 仓库、堆场以及燃油、燃气供应站等于住 宅、医疗、教育、集会场所、集贸市场等 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50m。 • (4)村镇打谷场应布置在村镇边缘,每处 的面积不宜小于2000㎡;打谷场之间及其 与建筑物的间距,不应小于25m。打谷场不 得布置在高压线下,并宜靠近水源。 • (5)林区的村镇和独立设置的建筑物与林 区边缘间的消防安全距离不得小于300m。
村镇防灾减灾规划
我国城乡建设防灾减灾 发展现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在灾害管理方面“重救轻防” 一是在灾害管理方面“重救轻防”。灾前城乡建设防灾 减灾人力和资金投入不足, 减灾人力和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城乡建设中应急保障基础 设施、防灾避难场所、 设施、防灾避难场所、抗灾鉴定与加固等公益性事项缺乏稳 连续的资金投入。 定、连续的资金投入。 是城乡防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有待加强。 二是城乡防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有待加强。防灾 规划中针对新灾害类型的防灾措施研究不够; 规划中针对新灾害类型的防灾措施研究不够;防灾避难场所 布局不合理,数量和规模不够; 布局不合理,数量和规模不够;重要防灾减灾设施和生命线 工程建设实施不到位。 工程建设实施不到位。
• 2)设置要求
• (1)消防站的布局应以接到报警后5min内消防 人员到达责任区边缘为原则,并应设在责任区内 的适中位置和便于消防车辆迅速出动的地段;消 防站的建设用地面积宜符合下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