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导论复习整理

金融学导论复习整理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1. 价值形式的经历:简单的-----扩大的------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3、货币形态的演变: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4、银行券的特征:1)由银行发行,随时兑换的代用货币2)发行必须有发行保证,一般为黄金保证和信用保证3)早期由商业银行发行,后来被央行垄断发行。

5、信用货币的形态:现金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6、货币制度的类型: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现金和银行存款)7、金币本位制的特点P15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金本位制,它以黄金为货币金属。

其主要特点有三个:1)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有无限法偿能力2)流通中的辅币和价值符号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3)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8、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和依据:货币的流动性9、M0:现钞。

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现钞和铸币,包括居民手中的现钞和单位备用金,不含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购买力最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M1:狭义货币。

M0+银行活期存款(作为现实购买力,随时成为支付手段)M2:广义货币。

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短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国库券)10、货币流量: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货币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现金+存款货币二、信用与利率1、信用特征:相互信任为基础、有条件的要偿还本金和利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收益最大化为目标2. 信用的发展:高利贷、资本主义、社会主义3、商业信用的特点P271)必须与商品交易结合在一起,是信用的借贷,同时也是商品的买卖。

2)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3)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分散性的特点4)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4、银行信用的特点P30(1)银行信用所提供的借贷资金是从产业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它可以不受个别企业资金数量的限制,聚集小额的可贷资金满足大额资金借贷的需求。

同时可把短期的借贷资本转换为长期的借贷资本,满足对较长时期的货币需求,而不再受资金流转方向的约束。

可见,银行信用在规模、范围、期限和资金使用的方向上都大大优越于商业信用。

(2)银行信用的债权人主要是银行,也包括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主要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工商企业和个人。

当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筹集资金时又作为债务人承担经济责任。

(3)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信息的规模投资,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从而有效地改善信用过程的信息条件,减少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其结果是降低了信用风险,增加了信用过程的稳定性。

银行信用的上述优点,使它在整个经济社会信用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5、央行定的利率:官定利率或法定利率非政府金融行业定的利率:公定利率借贷资本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市场利率我国实行的差别利率:存贷差别利率、期限差别利率、行业差别利率费雪效应:利率随着通货膨胀上升而上升利率风险结构: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税收风险利率的结构理论:预期理论、偏好理论、市场分割理论三、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1、广义的金融市场:实现货币借贷、办理票据及有价证券买卖的市场。

狭义的金融市场: 票据、有价证券发行和买卖的市场一级市场:发行市场;二级市场:流通市场2、金融市场的功能P651) 有效聚集和转化资金。

金融市场可以为资金供求者创造直接见面的机会,可以创造出众多可供人们选择的金融工具。

各种金融工具的交易活动增强了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使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能从中选择适当的方式,及时有效地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

2)优化资源配置。

在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存量与增量的配置是以利润率为导向的,资金会流向利润丰厚的行业和企业。

当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时,存量资金的萎缩和增量资金的不继,会进一步加剧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最终导致破产,企业破产是资源再分配的一种表现。

3)分散风险。

金融市场具有较大的风险,同时又具备分散风险的功能。

如果投资者用资金购买证券进行间接投资,即使出现风险情况,也可以适时出让证券,减少或避免风险损失。

同时,投资者根据分散投资原理,可以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种了的证券进行间接的投资,以起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

4)经济运行的指示器和调节器。

经济运行是个动态的过程,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能灵敏地反映经济的波动变化,市场上的货币存量、利率和证券价格水平的重大变动都会预示经济运行的方向,而经济的每一次衰退又都是以金融的危机为信号。

所以金融市场不仅是……而且是……。

3、金融市场的要素: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工具、交易价格。

4、金融工具的特征P70金融工具一般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期限性。

是指一般金融工具有规定的偿还期限。

(2)流动性。

是指金融工具在必要时迅速转变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3)风险性。

是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和预期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小。

(4)收益性。

是指金融工具能够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其持有人带来收益的特性5、发行商业票据的优点PPT对于发行者而言,商业票据融资较银行短期借款具有以下优点:(1)获取资金的成本较低。

一般来说,利用商业票据融资的成本通常低于银行的短期借款成本,一些信誉卓著的大机构发行商业票据的利率,有时甚至可低至同等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因为这样大的公司可能比一般的中小银行的信用更好,加上是直接从投资者获得资金,节省了银行从中赚取的利润。

而银行提供的大多数商业贷款的利率要高于名义优惠利率。

(2)筹集资金的灵活性较强。

用商业票据筹资,根据发行机构与承销机构的协议,发行者可在约定的某段时期内,不限次数及不定期地发行商业票据,以配合短期资金的灵活需要。

(3)有利于提高发行公司的信誉。

商业票据在货币市场上是一种标志信誉的工具,公司发行商业票据实际上达到了免费宣传和提高公司信用和形象的效果,当公司向银行借贷时,也可借此争取较佳的借贷条件,长远来看有利于公司借贷成本的降低。

6、银行承兑汇票的优点PPT(1)从借款人角度看首先,借款人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较传统银行贷款的利息成本及非利息成本之和低。

要求银行承兑汇票的企业实际上就是借款者,它必须向银行交付一定的手续费。

当它向银行贴现后,又取得现款,故其融资成本为贴息和手续费之和。

其次,借款者运用银行承兑汇票比发行商业票据筹资有利。

许多借款者都没有足够的规模和信誉以竞争性的利率发行商业票据筹资。

这部分企业却可以运用银行承兑票据来解决资金上的困难。

即使是少数能发行商业票据的企业,其发行费用和手续费加上商业票据利息成本,总筹资成本也高于运用银行承兑票据的成本。

(2)从银行角度看首先,银行运用承兑汇票可以增加经营效益。

银行通过创造银行承兑汇票,不必动用自己的资金,即可赚取手续费。

其次,银行运用其承兑汇票可以增加其信用能力。

最后,银行法规定出售合格的银行承兑汇票所取得的资金不要求缴纳准备金。

(3)从投资者角度看首先,投资于银行承兑汇票的收益同投资于其他货币市场信用工具。

其次,投资于银行承兑汇票的安全性非常高。

另外,一流质量的银行承兑汇票具有公开的贴现市场,可以随时转售,因而具有高度的流动性。

银行汇票的存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风险比较小,收益比较稳定,流动性比较好的投资方式,如当商业银行有短期、闲置资金需要运作时,可以通过票据业务获得收益;当商业银行需要资金时,可以用手中持有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等运作。

中央银行可以在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承兑票据市场开展贴现业务进行宏观调控。

四、金融机构及其体系1、金融机构的功能:降低交易成本、改善不对称信息、支付结算、风险防范管理2、基金的管理机制补充的基金设立后,一般通过设置信托的方式进行投资运作,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运用基金资产,委托基金托管人保管基金资产。

基金投资人是委托人和受益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是受托人。

在基金的治理结构中,有三个基本的当事人,即基金投资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

1)基金投资人基金投资人。

也称为基金持有人或基金受益人,是基金资产的所有者,享有基金的投资收益,并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

在契约型基金中,基金投资人是基金份额持有人;而在公司型基金中,基金投资人是基金公司的股东。

2)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是指受托管理运用基金资产的机构,基金管理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基金的投资收益,因此,担任基金管理人的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

3)基金托管人基金托管人是指受托保管基金资产的机构。

担任基金托管人的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

五、商业银行1、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P133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和管理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这些变革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银行业务的全能化。

商业银行的全能化体现在1)业务经营出现了证券化趋势。

2)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开发了许多新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以获取手续费收入,非利差收入在银行业占比的大幅增加。

3)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商业银行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证券、保险等各个行业,金融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

(2)银行资本的集中化。

由于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金融业风险的提高,加之产业资本不断集中的要求,商业银行出现了购并的浪潮,巨型的金融超市成了所有银行追求的目标。

(3)银行服务流程的电子化。

商业银行业务处理趋于自动化、综合管理信息化以及客户服务全面化。

目前广泛使用的银行自动化服务系统对存款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信用卡的普及为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带来的众多的客户和丰厚的收益。

银行业务处理和资金转账系统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效率,是银行客户之间、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划拨瞬间完成。

2、商业银行的职能P136四个方面的职能: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信用创造职能和信息中介职能。

信用中介职能。

银行作为信用中介,一方面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动员和集中社会上一切暂时闲置的货币和货币资本,另一方面以贷款方式把这些货币和货币资本投向社会经济各部门形成生产要素,成为借贷双方的中介人。

信用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支付中介职能。

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重要特征所在,也体现了其货币支付中心的重要地位。

信用创造职能。

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力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从而扩大货币供应量。

包括两层意思:信用工具的创造,如银行券或存款货币;信用量的创造。

信息中介职能。

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气所具有的规模经济和信息优势,能有效解决经济金融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