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二首课件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颈联从对方着 笔,设想对方 无时无刻不沉 浸在相思痛苦 之中:晓妆揽 镜,但愁青春 之消逝;凉夜 吟诗,当感月 光之清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尾联用了哪几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蓬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对方的住处。 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信使。 尾联诗人运用了“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 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深长情意。蓬莱仙境 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 劳您为我探看探看。 是近乎无望中的希望, 更见情之深挚。 这句话是表达是诗人与爱人 之间渴望相见,近乎无望中的希望,更见情之 深挚。
当堂检测:
背诵并默写《无题》(一)
第一次先学后教
1.自读《无题(二)》
2.整体感知这首诗,谈谈这首
诗的大意。 3.时间:五分钟
整体感知:
我的相见是多么的难得,犹如百花盛开须得期遇着春风 一度; 你我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好似东风无力想要挽留住百 花凋残。 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那春蚕吐丝,不死则绵延无尽、 哪有绝期? 我想你的泪流啊,就像那蜡炬燃烧,不灭则长流不止、 怎会停息? 你早起对镜梳妆时的慵容,是否有着容颜转变的愁虑; 你夜晚对月低吟时的孤影,怎经得起清辉遍洒的冷寒。 虽说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啊, 我却只能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候!
无题二首 (其一)
李商隐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及其创作。 2. 赏析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 象,体会本诗的朦胧美。 3.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 约858年),字义山, 号玉谿生,又号樊南 生,怀州河内(今 河南沁阳)人。与 杜牧齐名,世称 “小李杜”,又与 温庭筠齐名,世称 “温李”。为朦胧 诗鼻祖。
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 堂东
由追忆写起。
幸福时光
追忆往事 表达哀怨
昨夜:星辰、风
现在:பைடு நூலகம்楼、桂堂
分隔两地
(蕴涵着诗人对韶光易逝、盛筵难再的感慨)
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写相思之情。
突出身受阻隔的痛苦
比兴手法 悲喜交集
无飞翼
有灵犀 表明心有默契的喜悦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 么表达效果? 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了自 己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 的爱情追求。春蚕到死丝方 尽中的“丝”与“思”谐音, 表达自己情思(丝)之缠绵 不断到死方休。“蜡炬成灰 泪始干”同样以“蜡烛”做 比喻,象征自己相会无期的 悲哀之泪和对爱情的忠贞不 渝。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鉴赏这两个“难”字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 痛苦难堪的意思,这两个“难”字因重复而给 人轻微的突兀感,造成诗句的绵延纤曲之势, 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 而显得分外深沉和缠绵。以会合之难衬托别离 之难堪,两个“难”字,蕴含着双方艰难心酸 的爱情经历与体验。
李商隐的生活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唐朝由衰落走向灭亡 的时代。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 党纷争。李商隐的一生正处在“山雨欲 来风满楼”的时代,他用诗歌为这个时 代唱出了挽歌,成为晚唐杰出的诗人。
李商隐的生平
在唐代诗人中,李商隐可说是一位遭遇坎坷、身世极为落寞凄凉的诗人。 他九岁时,父亲李嗣去世,家境极为艰难,二十五岁时中进士。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的瓜葛,是从令狐楚对他的赏识开始的。令狐楚是牛 党的上层人物之一,他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便引入幕府,待他如亲子唐文宗 开成二年(837),李商隐二十五岁,上京应举,由于令狐綯的推荐,他得以 中举。也就是说李商隐既受令狐楚父子之恩,应算是牛党的成员了。但是考 中进士的第二年,令狐楚却去世了,李商隐的生计成了问题。这时,任泾原 节度使的王茂元又聘李商隐做幕僚。王茂元有个小女儿,长得很漂亮,又有 才华,王茂元有意将女儿嫁给他,所以李商隐便入了王茂元的幕府。由于王 茂元被认为是李党中的上层人物,因此,李商隐就被认为是“背牛就李”, 不能为牛党所谅解。 此后,牛党执政的时间要长一些,因此,李商隐就吃苦头了。令狐綯原 是他的好朋友,但一直不能原谅他。令狐綯后来官做得很大,一直做到宰相, 但却一排挤他、打击他,李商隐沦落不偶的一生以致郁郁而死,都与此有关。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叙述 天亮分别 “应官”也就是应付官差,包含着无可奈 何、百无聊赖的心境。 一个“嗟”字写出了人居下位,身不由己 之感,充满了理想破灭之感。 “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 转,所以,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 飘零的生活,李商隐在这里也通过这一意 象揭示了自己的人生境况。使整首诗在欢 快之中透着淡淡的忧郁和伤感。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彩凤比翼双飞,是美满爱情生 活的象征;以灵犀比喻双方情感的相通,展现心灵的 感应和情意的契合,虽然二人各在一方,但心却是息 息相通。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描写
宴会情景 宴会游戏
环境气氛 温和安逸
隔座送钩、分曹射覆 酒暖 暖度感觉
灯红
色调热烈 暗示当时诗人的甜蜜欣漾的情态。
小结:
这首诗很可能并无实指,而是书写一种经 过概括、提纯的生活体验,或是爱情体验, 或是友情体验,或者兼而有之。它华丽而 又自然,绵渺深远而不晦涩,情怀凄苦而 不失优美。因为其朦胧多义,从而使诗歌 超越了爱情而具有执着人生的永恒意义。
当堂检测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第一次先学后教
1.自读《无题(一)》
2.整体感知这首诗,谈谈这首
诗的大意。 3.时间:五分钟
无 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谈谈你对整首诗歌内容的理解?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凉风习习; 而今却两地分割,一在画楼西畔, 一在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