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寿司的来历

日本寿司的来历

寿司虽然是日本食品,发源於东南亚一带。

寿司亦作「鮨」,该字源自於中国。

这个字首先出现於公元前3至4世纪的中国辞典《尔雅·释器》,其中记载「肉谓之羹,鱼谓之鮨。

」意指肉酱叫羹(也叫醢,hǎi,ㄏㄞˇ),而搅碎的鱼肉叫鮨(qí,ㄑ-ˊ)。

寿司的另一写法「鮓」出现在五百多年後,公元2世纪中国汉朝的另一本辞典。

刘熙的《释名·卷二·释饮食第十三》中记载「鮓滓也,以盐米酿之加葅,熟而食之也。

」意指鮓滓是种用盐、米等腌制,让鱼肉发酵後剁碎,煮熟後进食。

一百年後,汉字传到日本,鮨、鮓两字已混为一谈。

中国也停止用米来酿制食品,到了明代,鮨、鮓更从中国菜中消失了。

虽然日文中也将寿司称为鮨或鮓,然而因日文常以自己的意思解释汉字,因此文字虽同,但两者是否指同一种食物则不能确定。

日本的寿司
在日本,「鮨」一字最早出现於718年的《养老律令》(Yōrōritsuryō)中,当中提及国民要缴付「雑鮨五斗」,不过这个「鮨」指的是甚麼已无从稽考。

回转寿司是寿司餐厅的一种。

师傅把制作好的寿司放在盤子後摆在运输带上,运输带围绕餐厅的坐台而行。

顾客虽然可以要求师傅个别制作寿司,不过大部分还是於运输带上挑选,另外一般回转寿司餐厅会提供传统寿司店不提供的中西日式甜点如杏仁豆腐、布丁、羊羹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