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 第5章 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和细胞

免疫 第5章 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和细胞


淋巴干C 基因重排
前B C u胞内合成
幼B C
成B C
浆细胞 分泌抗体
胞膜表达IgM IgD
3 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
• 表面标记(细胞表面特殊结构和功能蛋白) 1)抗原受体 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受体,是膜性免疫球 蛋白。
BCR-Ig Ig Complex
2)Fc受体
• 即与Fc结合的受体。因有不同的抗体类型, 所以也有不同的抗体受体。主要有IgG Fc 受体_FcγR和IgE Fc受体 _FcεR。 • 除B细胞外,FcγR主要分布在中性粒细胞 上,而FcεR在肥大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 性粒细胞上。 • 可以利用红细胞测定Fc受体的存在(EA花 结)
边窦
淋 巴 结
皮质 副皮质 髓部
初级滤泡未有抗原刺激的B细胞 次级滤泡有抗原刺激的B细胞 T细胞的定居场所 髓质和髓窦
淋巴结(lymph nodes,LN)结构淋巴Biblioteka 小泡 输入淋巴管输出淋巴管
功能
(1)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2)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结是针对淋巴液中抗原的免疫应答场所
(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2.产生分泌型IgA
淋巴细胞归巢:
成熟淋巴细胞的不 同亚群从中枢免疫器官进入 外周淋巴组织后,可分布在各自特定的区域。 归巢受体 地址素
脾脏
淋巴细胞再循环示意图
淋巴细胞再循环
意义: • 增加了带有特异性抗原受体的淋巴细 胞与抗原递呈细胞和抗原的接触机会。 • 补充更新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
第二节 免疫系统的细胞
• CD40L 是CD40配体。 另外还有 CD45/CD45R CD5:T细胞共同抗原
T 细胞表面受体
MHC/抗原肽
IL-2
TCR
CD4 or CD8 B7-2 CD28
运铁蛋白 CD71
CD2 CD58(LAF-3) FcmR
组织胺
FcgR CD35 补体
抗体
4T细胞功能
• • • • T细胞受MHC限制活化激活 对抗原肽专一性应答。 发挥直接和间接作用产生效应。 几乎参与所有的免疫应答活动。
• 来自造血干细胞涉及骨髓干细胞系和淋 巴干细胞系两大谱系。 • 淋巴干细胞系发育成T、B细胞等各种淋 巴细胞。 • 骨髓干细胞系发育成粒细胞、肥大细胞、 单核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辅助细胞。
一、B 淋巴细胞
B细胞又称骨髓依赖的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 膜表面带有免疫球蛋白(mIg)。
1 来源
B细胞系的前体来源于胚肝(胎儿)和骨 髓淋巴干细胞(成人)。 2 B细胞的发育 骨髓是B细胞产生和发育的场所,随着细 胞的发育相应的膜抗体也随之形成。
四、吞噬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包括:单核细胞(monocyte) 巨噬细胞(macrophage, MΦ) 发育过程: 造血干细胞髓样前体细胞单 核母细胞前单核细胞单核细 胞(血液)巨噬细胞(组织)。
(一)单





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左,普通光镜)。 透射电镜显示其高尔基体发达、线粒体丰富、胞浆颗 粒明显(中)。扫描电镜显示腹腔巨噬细胞粘附于玻璃 表面(右)。
第五章 免疫系统的器官和细胞 Organs and cells of the immune system
初级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法氏囊(鸟类)
免疫器官

周围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粘膜免疫系统 淋巴细胞:B T 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DC 细胞


免疫细胞
白细胞:中性、酸性、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血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膜型分子:各种受体,各种CD分子,MHC分子
(4)过滤血液作用
(5)调节血量(胚胎期有造血功能)
3、粘膜免疫系统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又称粘膜免疫系
统。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
粘膜淋巴组织,可分为两种类型:
具有一定结构的粘膜淋巴滤泡
弥散的粘膜淋巴组织
功能 : 1.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NK 细胞 N
(一)NK细胞的来源和发育 1.来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 3.出生后来源于骨髓: 前体细胞(CD34+CD7+)NK细胞 (CD2+CD16+CD56+)
(二)NK细胞受体 --- 两种
1.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AR) A.识别糖类配体(靶细胞) 活化 细胞毒 作用。 B.FcγRⅢ(NK细胞)+ IgG抗体(结合抗原) 活化 杀伤作用。 2.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IR) P58分子和P70分子 识别MHCI类分子
3)补体受体
• 分布在B细胞上的补体受体有CR1和CR2。 CR1 结合C3b和C4b;CR2结合C3d和 C3dg,另外可结合天然的EB病毒。
4)有丝分裂原受体 与B、T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刺激非特异性增殖。 5)MHC-II抗原 两类MHC分子称为I、II类。B细胞表达II类分子,可以 被CD4+T细胞识别,在B细胞抗原呈递中起重要作用。 6)B7分子 脂多糖诱导产生,在B细胞表面表达B7.1和B7.2两种B7 分子,都属于协同刺激信号分子,对B细胞的抗原呈递 和T细胞的活化起重要作用。(T细胞膜上CD28结合) 7)CD40 表达在B细胞及巨噬、单核、上皮细胞表面。能与T细 胞上的CD40L结合促进B细胞的活化,属于B细胞活化 的协同刺激因子。
B 细胞表面受体
IL-5 CD28 IgM B7-2 补体 (C3b,C4b ) FcmR IL-2 CD40 CD40-L CD23
CD32 IgG CD21 IL-4 补体 (C3bi )
IgE
抗原
二 T细胞 1 来源 依赖于胸腺的淋巴细胞,简称T淋巴细胞, T细胞。来源于胚肝或卵黄囊,成体来自 骨髓干细胞。前T细胞转移到胸腺发育成 熟。经循环定居在周围淋巴器官的髓质 部分。
TCR-CD3 复 合 分 子
TCR- CD3 复合体 V
糖 基
V C g e d e
C
-S-S-
z
-S-S-
z
z
-S-S-
h
胞膜
胞浆
ITAM
ITAM: immunoreceptor tyrosin-based activatory motif 免疫 受体酪氨酸激酶激活基序 ITIM:immunoreceptor tyrosin-based inhibitory motif 免疫 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基序
(4)过滤作用
2 脾脏(spleen)
• 最大的免疫淋巴器官。腹腔左上方,包 括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外侧为B细胞 的定居处,内侧为T细胞的定居处,中间 的髓质充满了血成为血窦。脾脏是抗原 进行应答的场所,另外,通过巨噬细胞 的吞噬可以对血液中的抗原物质进行清 除。
功能:
(1)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2) 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脾脏是针对来自血液中抗原 的免疫应答场所,也是体内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 (3)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胸腺的功能
1 .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2. 产生胸腺激素和胸腺生成素
3 法氏囊(Bursa of Fabricius)
• 鸟类B细胞成熟的器官。切除法氏囊鸟类无 法形成抗体。性成熟后,法氏囊消失。
二、次级淋巴器官
1 淋巴结(Lymph nodes) 遍布全身,淋巴管道的交叉点上。它是B、 T细胞被活化的场所。结构包括:
2 T细胞的发育
• T细胞的发育主要体现在前体T细胞在胸 腺的成熟过程,包括TCR基因重排和 CD4、CD8分子的变化。 • 从双阴性到双阳性,再到单阳性。
骨髓
胸腺小叶
CD3‾CD4‾/LOW CD8‾ TCR‾
被膜
CD3‾CD4‾/LOW CD8‾ TCR‾
被膜下区
CD3+ CD4+ CD8+ TCRgd+ CD3‾CD4+ CD8‾ TCR‾ CD3+ CD4+ CD8‾ TCRgd+ CD3‾CD4‾CD8+ TCR‾
髓质
CD3+ TCRgd+
CD3+ CD4+ TCR+
CD3+ CD8+ TCR+
2%T细胞成熟进入外周淋巴器官
淋 巴 细 胞 在 胸 腺 皮质 的 发 育
未成熟 T 细胞
胸腺上皮细胞
T 细胞
巨噬细胞
非自身克隆
自身识别克隆
3 T细胞表面标记
• T细胞抗原受体与CD3 • 1)抗原受体(TCR) 是T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并结合的受 体蛋白。每个T细胞约有30000个T CR,由异二聚体构成α β TCR. 2)CD3 成熟的T细胞表面表达,至少有5种多 肽参与。
(三)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1.细胞杀伤作用 --- 两种机制: A.直接接触杀伤: 识别靶细胞配体 穿孔素和颗粒酶 靶细胞裂解或凋亡; B.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FcγRⅢ(NK细胞)+ IgG抗体(靶细胞) 细胞毒效应。 2.免疫调节作用 分泌细胞因子(如IFN-γ、TNF-α、GM-CSF、 IL-3、M-CSF等) A.促进T、B、APC等功能; B.促进或抑制造血细胞发育。
(1)淋巴结 (2)脾脏
一、初级淋巴器官 1 骨髓(bone marrow) 红骨髓,造血器官,淋巴干细胞来源于 造血干细胞。 功能:发育成各种血液细胞,同时淋巴干 细胞也发育成T、B淋巴细胞。B细胞发 育和成熟的场所。
• 红骨髓是主要造血器官,分布于扁骨、不规则骨、长骨骺端骨松 质的骨小梁(T)之间,由造血组织(H)和血窦(S)构成。造血组织以 网状组织为支架,其中充满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种血细胞。除网状 细胞外,还有少量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A)、间 充质细胞等,这些骨髓基质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发育有重 要作用。此外,骨髓还是破坏衰老的红细胞以及B淋巴细胞分化 的场所。细胞分化受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细胞介素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