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企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国企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浅谈国企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摘要】随着知识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人才竞争也向市场化、国际化趋势发展,特别是具有高尖新的创新型人才成为竞争的焦点。

企业的发展进步,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必须拥有一批创新型人才作为支撑。

因此,国企应加大对人才的开发与培养,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发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目前国企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企业企业的灵魂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

成功的企业需要创新型人才,呼唤创新型人才。

随着市场化、行业垄断化竞争的加剧,产品、技术、品牌和服务仅是企业运作的因素,而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是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同样,创新也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进步的需要,必须立足实际、拓展视野、培引结合、营造氛围,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企业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

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

具体表现为:⑴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⑵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⑶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⑷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⑸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吃苦耐劳精神。

国企作为国有经济的主体,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或重要部门处于支配地位,为国家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30余年来,国企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管理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国企体制机制上的弊端,加之观念相对陈旧,历史遗留问题多等因素,在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员工整体素质较低,人才结构不合理。

国企普遍存在员工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效率较低、专业性不强等特点,且人才结构不合理;员工知识更新缓慢,创新能力不足,主动走向市场、挑战市场的危机意识不强;二是创新能力较弱,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企业人才培养的好与坏,人才引进的多与少,企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为企业服务;三是企业人才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和手段还沿用传统的评价方法,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对创新型人才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指标。

四是人才成长的内部环境不完善。

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和氛围,要有足够的经济支撑,足够的激励机制,足够的让人的个性得到张扬的环境,还有对人才的保护措施等。

针对国企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特别是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特别重要。

如何挖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只有立足实际,拓宽视野,培引结合,积极探索适宜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式与渠道,营造良好的内部氛围,才能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与渠道创新型人才从哪里来?针对国企目前不可能大量引进的实际,国企应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积极寻求适宜自身的培养模式。

笔者认为,内部培养为主,委托培养、社会招聘为辅等方式,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首先是内部培养。

企业应结合实际,对现有人力资源认真分析、筛选,对具有创新潜力的人才要制定培养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培养,在实践锻炼中发现、培养和选拔人才。

1、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平常的生活、工作成长和思维运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我国著名航天奠基人钱学森曾经说过:“不随大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克服企业员工“不想、不敢、不愿”的错误倾向,对具有潜能的人才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并加以正确引导,充分激发其创新动机和欲望,在实践中培养自主创新、自觉创新的意识,使创新型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2、重视员工继续教育。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发展的特点就是信息更新快,所以,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企业就必须重视员工的继续教育,不断完善、更新、充实员工的知识体系。

一是学历教育。

企业应积极鼓励员工参加继续教育,不断创造“充电”的机会,提高员工的文化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向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的方向延伸;二是岗位教育。

重点是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企业可结合岗位特点和要求,组织各种形式、时间长短不一的培训班、研究生班、专题讲座等形式,使企业员工都能受到专门的职业培训,以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素质。

3、重视实践交流。

企业对具有创新潜质的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实践交流活动。

一是岗位实践。

现代企业是多元一体的企业发展模式,单一的技能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对具有创新潜力的人才,可选择关键岗位进行定期轮换,培养视野开阔、阅历丰富、技能超群的复合性人才。

同时,企业可利用项目引进或技术改造之机锻炼人才,让其参与项目设计、方案论证、设备安装、调试等全过程,加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二是企地交流。

随着地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地交流范围、内容不断扩展,不仅在经贸、技术、管理等方面合作,而且在人员交流上也取得较大突破,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三是国际交流。

企业可根据发展需要,选派部分优秀管理和技术人员到国外进修、参观和考察,学习国外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可邀请国外技术专家来讲学和交流,提升企业创新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4、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

企业结合实际,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工种、岗位开展技术比武活动,在企业内掀起“学技术,比技术”的氛围,为员工搭建展示技能与才华的平台,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

同时,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也是企业及早发现创新型人才的一种好方式。

其次是委托培养。

企业虽然在人才的培养、引进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但在专业技术理论、管理创新、意识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借助有关院校、专业机构培养、提升企业的管理、技术人才素质是必要的。

专业机构相对于企业来讲,专业人才多、专业特点明显、优势突出,在人才培养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培养模式,对此,企业可结合实际与有关院校、专业科研机构等单位签订培养协议,委托专业机构培养人才。

再次是社会招聘。

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可多渠道引进人才,特别是面向社会招聘企业需要的人才。

社会中有大量企业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因此,企业在招聘时应注重工作经历的考察,本着实用的原则招聘人才,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社会招聘方式较灵活,既节约了成本,又解决了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要。

第四是吸取、借鉴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国外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念和经验,这对国企来说,认真加以分析、吸取和借鉴,是推快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1、3m公司独特的15%理念。

即研发人员被允许在完成公司项目派给任务时,可保留15%的时间和精力来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思考和研究。

同时,企业还提供“起源基金”和“发现基金”的物质支持,保证研究人员可以雇用更多的人手或购买研究所需的设备,来完成自己喜欢的项目。

2、英特尔:错误的价值与“创意日”英特尔前亚太区总裁john bresilin曾对其助手说:“我觉得你的工作量不够。

你确实花了很多时间,也很辛苦,但在这一年里,我没看见你犯错误,这对我来说是不可以接受的。

因为你只做了你熟悉的、让你感到很舒服的事情,花时间在小的方面做得很完美,使你失去了其他机会,不能去把握创新的机会。

”john bresilin的话告诉我们:英特尔希望自己的员工敢于冒险,敢于创新,敢于尝试你不熟悉的事情,勇于接受失败,总结经验以获得成功。

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去重复自己很擅长的事情,避免犯错误。

1993年,英特尔开始了第一届“创意日”活动,鼓励员工提出创意提案,并对提出冠军创意提案的员工奖励10万美元,以推动公司内部创新文化的形成。

英特尔“创意日”二年举行一届,许多员工提出的建议都被应用在此后英特尔的新产品上,成果让大家为之振奋。

其实,“创意日”不止在每两年的那一天给英特尔带来惊喜,更为英特尔营造了一个激励员工发挥他们聪明才智的环境,为英特尔的员工提供了一个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上述世界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企业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是完全可以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这些久经验证的方法,如果能得到企业的重视与借鉴,其作用恐怕是非凡的。

二、优化企业内部创新环境,为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创新型人才争夺越演越烈,就企业而言,对如何引进、培养、留住创新型人才,保证企业向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健全企业内部机制环境。

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在于建立和健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机制环境,企业应认真分析人才培养现状,消除一切阻碍和束缚人才创新意识形成、影响创造力发挥的不利因素,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考核、激励和管理等方面规范化、制度化,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良好的机制环境,为企业人才的创新活动提供保证。

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和完善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是企业重视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创造性的具体体现,企业应结合各类人才的特点,积极探索能真实反映、衡量各类人才的评价指标,逐步完善以绩效考核为重点,品德、能力、业绩、知识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三是优化企业内部育人环境。

为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企业应积极创建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重点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鼓励年轻人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超越,让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同时,在政治上、生活上多关心人才的需求,不断改善高层次人才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组织保证。

四是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

企业应针对各类人才的特点,大胆探索管理、技术、股权、资本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制与机制,逐步实现分配方式多元化,使人才价值与报酬、发展前景相匹配,为人才的稳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是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企业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优秀人才对企业、社会发展和国家做出的贡献。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在企业内部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企业人才的凝聚力。

结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创新型人才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对此,国企必须高度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适时调整人才发展战略,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