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基础心理学部分第一节绪论一、基本概念: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认知、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

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马斯洛(Maslow,A.H.) 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元: 在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心脏、血管、呼吸器官、胃肠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称为自主神经,或叫植物神经。

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它们两者的活动具有拮抗作用。

交感神经的功能在于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则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

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脑桥和中脑三部分。

它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普社发 1脑干网状结构由许多散在于纵横交错的神经网中的大小不等、类型不同的神经元构成,贯穿于脑干的大部分区域。

其神经纤维弥散性的投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下丘脑是感觉和知觉感觉:个别属性、直接作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感觉现象(定义、概念和例子)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nm)之间的电磁波眼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外界光线从瞳孔通过前房,进入水晶体,再通过玻璃体射到视网膜上。

视网膜是一个由视觉神经细胞组成的薄膜,分为三层,最外边一层视细胞层是直接接受光刺激的感受器。

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锥体细胞主要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呈圆锥状,在强光下起作用,叫明视觉器官。

它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杆体细胞呈杆状,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对弱光敏感,叫暗视觉器官。

它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

色调明度饱和度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色觉有缺陷的人是靠明度的差别来“辨认”颜色的,明度相同色调不同的颜色他就分辨不出来了。

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人们对1000Hz~4000Hz的声音最敏感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定位不准,而且具有放射的现象。

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

具有生物学的意义知觉的基本特性(,,,):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普社发 2第四节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记忆过程: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做表象,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

表象的特征和作用三个记忆系统感觉后象:,?2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

系列位置效应第五节思维、言语及想象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迁移的作用: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迁移有两类,即正迁移和负迁移。

2(原型启发的作用:3(定势的作用: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叫做言语。

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则是心理现象。

法国医生布洛卡(Broca,P.)1860年发现言语运动中枢,又叫布洛卡中枢。

这一中枢受到损伤表现为说话迟钝费力,不能说出连贯、流畅的语言,但其发音器官并没有毛病,而且病人还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还能写字,还能认字,这种言语缺陷叫表达性失语症。

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Wernicke,C.)发现这一中枢受到损伤所发生的失语症叫接受性失语症。

普社发 3视觉性言语中枢位于顶、枕叶交会处的角回是主管阅读的,叫视觉性言语中枢。

这一中枢受到损伤的失语症叫失读症。

书写性言语中枢位于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的地方是主管书写功能的,叫书写性言语中枢。

这一中枢受到损伤,患者其他运动机能正常,却不能写字绘画了,这种失语症叫失写症。

第六节意识与注意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通常都会报告说正在做梦。

梦境有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等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只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即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于、集中于某些对象这种特点或状态。

所以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有意后注意是一种既有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特征:简单的任务下注意的广度大约是7?2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注意分配:第七节需要与动机需要是有机体情绪、情感和意志普社发 4情绪、情感的功能: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强调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所以被称作情绪的外周理论。

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

基本情绪的种类各家有不同的分法,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又叫原始情绪。

心境、激情和应激概念: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动机冲突的四种形式联系例子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社会心理学部分第一节绪论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F.H.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G.W.Allport,1954)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关于社会行为:勒温(K.Lewin,1936)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其中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上面的公式的含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

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 社会心理学简史:根据美国学者霍兰德(E.P.Hollander,1976)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普社发 5描述与实证分析三个阶段。

经验描述阶段: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的“性恶说”构成的两种对立见解,也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对后来西方文明的影响一样,支配和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人性哲学几千年。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对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识别早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社会化的基本条件:(一)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二)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个体社会化的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社会化的分类: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1.性是个生物学概念,2.性别是心理学概念,3.性别角色是社会学概念)、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社会角色的分类:(一)按角色获得方式可分为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

(二)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可分为规定型角色与开放型角色。

(三)按角色的功能可分为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

(四)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可分为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思考:咨询师、老师、警察、农民的儿子分别都是什么角色,角色失调:常见有四种形式: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

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自我概念的功能1.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2.解释经验。

3.决定期待。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普社发 6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

如果个体把他予以积极评价的角色看得比较重要,他就有高水平的自尊。

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 (1890)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自尊的经典公式 :自尊=成功/抱负一些影响自尊的因素1.家庭中亲子关系2.行为表现的反馈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4.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印象形成的效应(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少见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

(二)光环效应也称晕轮效应。

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

(三)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一)加法模式 (二)平均模式(三)加权平均模式(四)中心品质模式一般来说,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

印象管理亦称印象整饰,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普社发 74.投人所好归因 ??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

亲合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

亲合即合群,是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

亲合需要引起亲合动机,而亲合动机则导致亲合行为。

亲合的作用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 1.满2.获得信息3.减轻心理压力4.避免窘境影响亲合的因素1.情境因素2.情绪因素3.出生顺序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

即个体在各种情境下,追求成功与成就的动机。

成就动机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1.目标的吸引力2.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3.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权力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侵犯是由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三方面的因素构成。

侵犯的影响因素1.情绪唤起水平2.道德发展水平3.自我控制能力4.社会角色与群体普社发 85.大众传媒的影响利他行为的性质1.利他行为是一种亲社会行为。

2.利他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