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013 适用专业:理工类本科各专业
学时数:48 学分数:3
执笔者:吴文华编写日期:2006年2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高等院校理工类本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该课程是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文字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和一些工具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理论:46学时实验:14学时)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概述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3 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
1.4 信息安全
第二章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2.1 多媒体技术概述
2.2 多媒体数据处理
2.3 多媒体PC机
2.4 超媒体与Web系统
第三章中文Windows 2000操作系统
3.1 Windows 2000概述
3.2 Windows 2000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
3.3 Windows 2000的文件系统
3.4 Windows 2000与MS DOC
3.5 Windows 2000的图像处理功能
3.6 Windows 2000的多媒体功能
3.7 Windows 2000的系统工具
3.8 Windows 2000的控制面版
第四章中文Word 2000文字处理系统
4.1 中文Wood 2000概述
4.2 中文Wood 2000的基本操作
4.3 中文Wood 2000的排版功能
4.4 中文Wood 2000的页面设计与打印
4.5 中文Wood 2000的表格制作
4.6 在文档中使用图形和对象
第五章中文Excel 2000 电子表格处理系统
5.1 中文Excel 2000概述
5.2 中文Excel 2000基本操作
5.3 中文Excel 2000工作表的编辑与格式化
5.4 中文Excel 2000工作簿的操作
5.5 中文Excel 2000工作表数据处理
5.6 图表的建立与编辑
5.7 页面设计和打印
第六章中文PowerPoint 2000文稿演示软件
6.1 中文PowerPoint 2000概述
6.2 中文PowerPoint 2000的基本操作
6.3 动画和声音及超链接技术
6.4 放映和打印演示文稿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7.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7.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7.3 局域网
7.4 广域网
7.5 TCP/IP协议
7.6 宽带接入技术
第八章Internet及其应用
8.1 Internet 基础
8.2 Internet Explorer 浏览器
8.3 电子邮件
8.4 HTML语言及网页制作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课时紧张,要求学生课余多上机练习。
2、实验课每次布置若干操作任务,第二节课每次抽查部分同学,给出操作的成绩作为
平时成绩。
3、除教材外,应给学生指定相关的参考书,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可让学生从网上下
载些等级考试题供自测。
4、考试为笔试。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本课程是学生计算机学习的入门课、基础课、必修课。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凌传繁等编著,《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 李存斌主编《计算机公共基础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