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应用技术名称解释大全

计算机应用技术名称解释大全

第1章计算机应用基础【名词解释】1. 服务器:一种可供网络用户共享的、高性能的计算机,一般具有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和丰富的外部设备,其上运行网络操作系统,要求较高的运行速度。

服务器上的资源可供网络用户共享。

2. 工作站:一种介于PC机和小型机之间的高档微型机,通常配备有大屏幕显示器和大容量存储器,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较强的网络通信能力,有大型机或小型机的多任务和多用户能力,同时兼有微型机操作便利和人机界面友好的特点。

3. 人工智能(AI):一般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人脑进行演绎推理和采取决策的思维过程,是计算机在模拟人的智能方面的应用。

人工智能的主要方法是在计算机中存储一些定理和推理规则,还有经验性只是,然后设计程序,让计算机根据这些知识、定理和推理规则自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应用的前沿学科,主要应用领域有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自动定理证明、自动程序设计、机器人学、博弈、医疗诊断、人工神经网络等。

4. 运算器:运算器又称算数逻辑部件,简称ALU,是计算机用来进行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5. 存储器:计算机中具有记忆功能的部件,用来存放程序或数据。

程序中的指令总是被送到控制器解释执行,数据则总是被送到运算器进行运算。

存储器就是一种能根据地质存取指令和数据的装置。

6.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系统,控制器的作用就是控制整个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有条不紊地工作。

控制器一般是由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是从内存读取指令并执行指令。

7. 指令: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代码,它规定了计算机能完成的某一种操作。

一条指令通常有两个部分组成:即操作码和操作数,其中操作码指该指令要完成的操作的类型或性质,如取数、做加法或输出数据等。

操作数指操作对象或所在的单元地址,操作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地址码。

8. CPU: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及寄存器等组成,它起到控制整个微型计算机工作的作用,产生的控制信号可以对相应的部件进行控制,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如今在微机中,CPU被集成在一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这种芯片称为微处理器。

因此,通常把微机中的CPU称为微处理器。

9. 内存:又称主存,是CPU能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由半导体器件制成,内存用来存放计算机运行期间所需要的信息,内存的特点是存取速度快。

内存按其存储信息的原理和功能又可分为两类: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

10. 外存:内存的延伸,主要作为一种辅助存储设备使用。

通常外存都被用来存放一些暂时不用而又需长期保存的程序或数据,当CPU需要执行外存中的程序或处理外存中的数据时,必须现将其调入内存RAM中,然后才能被CPU执行和处理。

所以,外存实际上是一种输入/输出设备。

微型机上常用的外存有硬盘、软盘、光盘等。

11. 随机存储器(简称RAM):是计算机的主存,通常所说的计算机内存容量就是指RAM存储器的容量,其特点是:在计算机加电正常工作时,既可以从中读出信息,也可以随时写入信息,但只要计算机一断电,RAM中的信息变回丢失。

所以,RAM是一种必须在计算机正常工作时才能使用的可读可写的存储器。

12. 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ROM与RAM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在计算机正常工作时,只能从中读出信息,而不能写入信息,因此称为只读存储器;二是ROM中的信息不会因为计算机断电而丢失,也就是说,ROM中的信息一旦写入便可长期保存供读取使用。

因此,ROM中一般存放计算机系统管理程序。

13. 内存容量:指计算机系统所配置的内存总字节数,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空间,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内存容量越大,容纳的程序和数据量就越多,运行速度就越快,处理能力就越强。

14. 总线:一组连接计算机各部件的公共通信线路。

在计算机中,各个有关联的部件不是单独地使用导线一一连接起来,二是都链接到总线上,这样各部件之间的通信关系就变成面向总线的单一关系。

采用总线结构便于部件和设备的扩充,也容易使不同设备间实现互联。

15. PCI:即外围元件互联。

它是一种32位的高性能的局部总线,可扩展到64位,与ISA总线兼容。

PCI总线是当前最流行的总线之一,已经成为Intel即插即用(PnP)规范的典范。

PCI总线广泛用在高性能微机主板上,现在的微机和服务器大多采用PCI总线。

16. BIOS芯片:BIOS是PC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其内容被集成在主板的一块特殊芯片中,该芯片因此被称为BIOS芯片,主要保存着有关系统的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即驱动键盘、显示器、鼠标、磁盘、打印机等设备工作的程序)、系统信息设置程序、开机加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等。

17. 应用软件:除了系统软件之外的所有软件,是由计算机生产厂家或软件公司为支持某一应用领域、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而专门研制的应用程序。

18. 系统软件:指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系统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程序集合,是计算机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一般由计算机生产厂家或由软件开发人员研制,一般与具体的应用无关,可确保应用软件能够正常运行,也可以为用户开发具体的应用程序提供必不可少的开发平台。

19. 字节:来自英文Byte,简记为B,音译为“拜特”。

通常将8个二进制位作为一个存储单元,称为1个字节。

字节是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内部,数据传送也是按字节的倍数存储的。

20. 位:音译为“比特”。

存放一位二进制数的记忆单元称为1个二进制位,简称“位”。

位是计算机存储数据、表示数据的最小单位。

通常用一个bit来表示一个开关量,例如1代表“开关闭合”,0代表“开关断开”。

21. ASCII码:目前计算机普遍采用的字符编码之一。

ASCII是英文“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的缩写,意为“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ASCII码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采纳,作为国际通用的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ASCII码用七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由于27=128,所以共有128种不同组合,可以表示128个不同的字符。

其中包括:数码0~9,26个大些英文字母,26个小写英文字母以及各种运算符号、标点符号及控制字符等。

22. 主机:在硬件系统中,CPU、内存和连接输入输出装置的借口统称为主机。

微型计算机的主机通常被制作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将其称为主机板,简称主板。

23. I/0接口:CPU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电路,它们通过总线与CPU相连,实现主机与外设之间的信息交换。

24. 地址:在微型计算机中,整个内存通常被划分成很多的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一般可存放8位二进制数,要执行的程序和要处理的数据就是被存放在这些存储单元中。

每个存储单元都有唯一的编号,称为该存储单元的地址。

按地址访问存储单元就能准确读取其中的内容。

这就如同宾馆中的每个房间都有唯一的房间号一样,按房间号就能找到住在该房间的人。

CPU能够访问的最大寻址范围与CPU的地址总线的根数有关。

若CPU的地址总线有32根,则寻址范围为0~232-1。

25.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位于CPU和内存之间的小容量存储器,它的工作速度比一般内存快的多。

设置高速缓冲存储器就是为了解决CPU速度和RAM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26. 主频:指CPU的时钟频率,即CPU在单位时间(秒)内发出的脉冲数,其度量单位一般为Mhz 或Ghz。

主频是衡量PC机运行速度的主要参数,主频越高,执行一条指令的单位时间就越短,速度就越快。

27. 字长:计算机内部一次可以处理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它通常是取字节数的整数倍。

子尝试衡量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通常与CPU内部的寄存器、运算器的位数、系统总线的指令宽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字长越长,一个字所能表示的数据清晰度就越高,数据处理的速度也越快。

28. 运算速度:指计算机每秒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它取决于指令的执行时间。

运算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29. 多媒体技术:指能够交互式地综合处理多种不同的感觉媒体(多媒体)的信息处理技术,也就是说把一种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表现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技术。

30. 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中的第二条对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作了严格定义: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器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第2章中文操作系统Windows 2000【名词解释】1. 桌面:是在启动Windows 2000时,首先出现在屏幕上的区域。

它是Windows 提供给用户操作计算机的平台,Windows的操作都是在说面上进行的。

2. 窗口:是屏幕上的一些矩形区域,是Windows应用程序的界面。

窗口可以缩小成任务栏上的一个图标,也可以放大到整个屏幕。

3. 活动窗口:即当前的工作窗口,又称当前窗口。

在有多个打开的窗口时,只有一个是活动窗口,它就是位于最上层,不为其他窗口遮掩的那个窗口。

4. 图标:是代表诸如文档、文件夹或程序等文件的小图片。

例如,用一个“垃圾桶”图片代表“回收站”程序。

5. 快捷键:又称组合键,指再按住某键的同时再按其他键,一般用来实现特殊场合的方便操作。

6. 对话框:是Windows和用户进行信息交流的一个界面。

7. 菜单:是可供选择的命令项目列表。

8. 工具栏:由一组相关的图标按钮组成,可以用鼠标单击某个按钮来激活对应的某一项菜单命令中的相应功能。

9. 回收站:硬盘上的一块特殊区域,用来存储已删除的文件、文件夹或Web页,直到清空为止。

用户从硬盘删除任意这些项目时,Windows 2000会将其放到回收站,用户可以把“回收站”中的项目恢复到其再系统中原来的位置。

10. 快捷方式:是到计算机或网络上的任何可访问的项目(如程序、文件、文件夹、磁盘驱动器或另一台计算机)的链接。

快捷方式可放置在各个位置,如桌面上、“开始”菜单上或特定文件夹中。

11. 默认值:又称缺省值,是指未经用户设置而由计算机系统事先已设置好的参数值。

在Windows系统中,很多选项都有默认值。

12. 选项卡:是将某一类功能在对话框中以卡片的形式出现,一个对话框往往有多个卡片,层叠放置,点击代表该类功能的卡片,该卡片就会翻到最上面,卡片上有该类子功能的详细分类。

13. 选中:又称选定,是指在一个项目上作标记,以便在该项目上执行随后的操作或命令。

14. 选择:在Windows中是指用键盘或鼠标确定一个可以引发一个动作的项目。

15. 文件:指被赋予名字并存储在磁盘上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