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的基本原则.pptx
价值是追求目标,原则是实现目标的保障
The end
须由法律明文规定 。
<四原则说(一)> <四原则说(二)>
• 代表人物:刘瑞复 • 代表人物:李曙光
• 代表观点:
实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原则 ; 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原则 ; 权责利统一原则; 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原则
• 代表观点:
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平衡协调原则; 维护公平竞争原则; 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Hale Waihona Puke <七原则说>• 代表人物:李昌麒
• 代表观点:
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国家适度干预原则 社会本位原则 经济民主原则 经济公平原则 经济效益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八原则说>
• 李昌麒教授首先提出经济法基本原则的“七原则
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他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学
说,将“七原则说”发展成了“八原则说”
<一原则说>
• 代表人物:漆多俊先生
• 代表观点:维护社会总体效益,兼顾各方经济利益
维护社会总体效益:经济效率亦为效益,经济法原
则应当着重于维护社会经济总体效益;
兼顾各方经济利益:这意味着要在注重维护社会经
济总体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各方效益;
<二原则说>
• 代表人物:邱本
• 代表观点:一是计划原则;二是反垄断原则 。但
(书上观点)
<六原则说>
• 代表人物:刘亨隆 • 代表观点: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原则;
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和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统一原则;
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经济民主与经济法制相结合的原则;
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原则。
是在后期他的观点有了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原则
与宏观调控原则 。
>>>市场竞争原则
• 市场竞争原则的内涵是市场竞争应是市场的竞争、自由的 竞争、公平的竞争与有序的竞争。竞争是产生于市场之中, 因此只有在市场之下才会有竞争。其次是自由的竞争,市
场经济是人自由经济的体现,不能够违背这一规律。第三
公平竞争。这一点包含了反垄断原则。市场竞争从来遵循 的都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追求的是双赢的局面,因 此市场竞争应该是一种文明竞争、人道竞争、正义竞争。
·结论
1、我们利用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能够达到什么效果?
(一)弥补法律规范自身的不足,调和立法与司法的矛盾 1、法律是一种普遍性规范,而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一 种具体的社会存在,这就导致了具有普遍性特征的法律在立 法中不能完全考虑所有个别的、具体的情况,两者间不可能 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必然会有很多具体的社会关系处于 “无法可依”的状态。 (如“枫叶”诉 “鳄鱼”案)
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基本准绳,是众多的具体经济法律规范的统率。它使经
济法制统一、协调和相对稳定,使所有的经济法律、法规和规章构成了一个 有机统一的体系。
• 其三,应具有普遍指导性; 由于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覆盖了经济法律规范的全
部,贯穿了整个经济法律活动的始终,是具有共性的一般原则,因而,它能 为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提供方向和依据,具有指导性。
>>>宏观调控原则
• 宏观调控原则是计划原则的进一步发展。 • 1、宏观调控是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 2、宏观调经是宏观领域的调控。宏观调控是调控市场失 灵的领域。宏观调控调控的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 • 3、宏观调控是有限调控。
• 4、宏观调控,调控的是民生而不是其他的问题。
• 5、最后宏观调控主要是法律调控。
代表人物: 漆多俊 代表人物:邱本 代表人物:史际春 邓峰 代表人物:王保树 “四原则说” 代表人物:李曙光 代表人物:刘瑞复 “六原则说” 代表人物:刘亨隆 “七原则说、八原则说” 代表人物:李昌麒
>>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特点<<
• 其一,应具有高度概括性; 作为法的“灵魂”,法律的基本原则是对整个法 律制度的基本问题所作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因此,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具有 共性的一般原则。 • 其二,应具有直接统率性; 由于社会关系广泛多样、复杂多变,调整社会关 系的法律规范不仅十分庞杂而且联结不紧凑。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众多经济
经济法&民商法
经济发展阶段 主导意识形态 实质公平 机会公平
一、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内涵
• 法律原则:是指作为众多法律规制之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
准则。
•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亦在经济法的法律创制和法律实
施中所应遵循的基本法律原则,是经济法的灵魂和建构经
济法体系的依据,是经济法宗旨的具体体现,是经济法的
平等的权义分配,以达实质上的利益平衡和社会公正
• 2、公平竞争原则 :平等竞争 、自由竞争和
正当竞争
• 3、责权利相统一原则也是经济法的核心原则 之一。所谓责权利相统一原则,是指在经济 法律关系中各管理主体和公有制主导之经济 活动主体所附的权利(力)、利益、义务和 职责必须相一致,不应当有脱节、错位、不 平衡等现象存在。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在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或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市场经
<三原则说(一)>
• 代表人物:史际春、邓峰
• 代表观点:平衡协调原则、维护公平原则以及责、权、利
相统一原则 • 1、平衡协调原则,即经济法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协调 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平衡其相互利益关系,以引导、促进 或强制个体目标和行为运行在社会整体发展目标和运行秩 序的轨道之上,从而达到经济总量的平衡、经济结构的优 化和经济秩序的和谐;同时,通过对利益主体作超越形式
【在本案中,已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同益公司虽曾得到过被告鳄鱼公司的授权, 在北京贩卖鳄鱼牌皮革制品和卡帝乐牌服装、服饰等,但原告并未授权其可以 更换原告产品的商标再行销售,且该授权并不意味着同益公司可以自行组织货 源而将已进入市场流通中的他人产品的商标撕下,更换成“卡帝乐”商标后高 价销售。同益公司是利用原告的优质产品牟取暴利,无偿地占有了原告为创立 其商业信誉和通过正当竞争占有市场而付出的劳动。其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 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妨碍原告商业信誉、品牌的建立,使原告的商业信誉受 到损害,正当竞争的权利受到影响。】
2、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共性?
1)应具有法律规范的特性,属于法的原则性规范。
(不应将其他学科的内容作为经济法基本原则予以规定,如“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2)经济法基本原则应为经济法所特有,而非经济法和其他部门法所共有。
(如行政法中的“依法行政原则”) 3)经济法基本原则应贯穿整个经济法规范,而非其内部某个部门法的原则。 (如“自身违法原则”就应只是《反垄断法》的原则) 4)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不应与经济法的价值相混淆。 (如社会整体利益至上原则、社会本位原则等)
(二)法是稳定的而社会关系是不断变化的,需要原则来调整
法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要起到指导作用就必须是稳定的,不能
朝令夕改,“轻易地改变法律的习惯乃是一种罪恶”。但社会 关系是不断变化的,这就使得法律的制度性规范总是滞后的。 (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的滞后性)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3款:“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 或者营利性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 人。” 】 但一些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主体但是未依法取得经营资格而实际从事交易活 动的其他组织和个人呢?比如,商业贿赂中的机关单位、无照经营的企业 和个体工商户等。
<三原则说(二)>
• 代表人物:王保树 • 代表观点:公平公正原则、违法行为法定原则、经济管理权 限和程序原则 。 “公平和公正原则”,经济法上的公平和公正,是指经济法确 保进入市场的经营主体“商人”经济机会均等和经济平等。
“违法行为法定原则”即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有法律名师。
“经济管理权限和程序法定的原则”即经济管理权限的程序必
原则和商法的商事主体法定原则,都体现了民商法的变化
性。从法律实证主义的角度,权利是由法律规定的,这也
透露出一个信息,假如法律修改,民法的权利也会相应发
生改变,这是民法与时俱进的一个表现。商法亦如是,商
法中的商事主体法定原则做出如民法权利本位原则的类似 解释,体现出商法富于变化的一面。
(二)平衡协调原则
• 加入了“经济安全原则”
四、民商法与经济法在原则上的联系和区别
(一)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原则
• 这一原则透露出来的信息是,经济法是一个开放
的法律体系,国家主权者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利益
追求,反映到经济法上就是经济法指导性原则的
变化。而且,经济法的变化性比民商法会更强。
• 民商法也有变化,反映到各自的原则上,民法的权利本位
始就防止了损失后果的出现,那就直接免去了赔
偿,也间接保护了人的感情,体现了一种事前的
预防和引导。
(三)公平竞争原则
• 民法上与其相关的原则是民事主体平等原则,民
事主体平等原则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主体取得 权利的资格平等,二是当权利被侵害时受到法律
的平等保护。
• 经济法是对民法原则的承认与修正 • 在经济法中的公平竞争包括公平竞争之外,还强
规范和法律文件所应贯彻的指导性准则。
二、确立经济法基本原则的依据
社会关系的特性 特定的社会关系 基本内容 具体制度
市场经济关系
市场监管关系 宏观调控关系
宏观调控法
市场监管法 其他经济法律 制度
·小 结
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若干学说
• • • • • • • •
“一原则说” “二原则说” “三原则说”
调了自由竞争和正当竞争。
(四)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 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就是用责任去限制权力,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