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物生育期的长短

作物生育期的长短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4、生长、发育与作物生产的关系 通过生长发育,可以 得到作物产品。但不同的作物可能以不同的器官作为目的产 品。有的作物以生殖器官为目的产品,如稻、麦、油菜等; 有的作物以营养器官为目的产品,如甘薯、烟草、甘蔗等。 不同器官的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生产上只要根据不同作物生长与发育的关系通过适当措施调 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才能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 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1、营养生长 即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等)的生长。 2、生殖生长 即作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等)的生长。 3、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区分 二者通常以花芽(穗)的 分化为界限,花芽(穗)分化以前属营养生长期,之后属生 殖生长期。但两者在时间上往往有交错 , 也就是说,还会 存在两种生长同时并进的时期,如水稻在穗分化至抽穗这 一阶段。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二、作物生产的性质和特点
1、作物生产是生物生产:作物生产的对象是植物,植物属于 生物。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于环境条件。所以,在作物生产 上,必须满足作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这些条件包括:光、 温、水、养分和空气等(环境五因素)。 2、作物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由于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的 各种环境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一定的作物只能分布于一定 的地区或一定的季节;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具有 不同的作物。因此,作物生产上必须作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 宜。即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的各种条件种植不同的作物 或选用不同的品种或采用不同的种植技术。 3、作物生产的连续性:人们对作物产品的需求是连续不断的, 作物自身也需要不断繁衍,所以作物生产也必须是连续不断 的。因此在作物生产必须作到瞻前顾后,注重其可持续发展。 4、作物生产的综合性;要求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全面配 套)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第二节 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方向 (自学教材2-4页,了解我国作物生产的基本 情况和一些发展方向)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第三节
作物的分类
作物分类的方法有: 一、植物学分类:根据作物形态特征,按照植物科、 属、种命名将作物分类。这一方法在作物生产上不常用。 二、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即根据作物对温度、 光周期的反应和对二氧化碳的同化途径分) 1、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1)喜温作物,生 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 温度为30—35℃,如水稻、玉米、棉花、烟草等; (2)耐寒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3℃,最适 温度为12—18℃,最高温度为26—30℃,如小麦等。 2、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1)短日照作物 指那 些在较短的日照条件下时才能正常开花的作物,如稻、 大豆、玉米、棉花、烟草等;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2)长日照作物 指那些在较长的日照条件下时才能正 常开花的作物,如麦类、油菜等;(3)中性作物 指 那些开花与日照长度基本上没有关系的作物,如荞麦、 豌豆等;(4)定日作物,当日照长度在一定时数时才 能正常开花,长于或短于这一时数都不能开花,如甘蔗 的某些品种。 3、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的同化途径分: (1)三碳作物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最先形成的中 间产物是带3个碳原子的磷酸甘油酸,其光合作用的二 氧化碳补偿点高,有较强的光呼吸,如稻、麦、大豆、 棉花等。 (2)四碳作物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最先形成的中 间产物是带4个碳原子的草酞乙酸等双羧酸,其光合作 用的二氧化碳补偿点低,光呼吸作用也低,在较高温度 和强光下比三碳作物的光合强度高,需水量低,如甘蔗、 玉米、高梁、苋菜等。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第二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理论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作物生长发育的相关概念; 各种作物器官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途径;作物生 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作物的产量、品质形成及 其影响因素以及作物生产潜力与提高作物产量的 途径等。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第一节 作物生发育的相关概念
一、生长与发育 1、生长 是指作物体积 或重量的量的变化,它是通 过细胞分裂和伸长来实现的。它包括作物营养体(根、 茎、叶等)的生长和生殖体(花、果实和种子等)生 长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生长。 2、发育 是指作物一生中其结构、机能等的质变过 程,它是通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来实现的。最 终导致根、茎、叶、花、果实或种子等各种器官的形 成和其功能的完善。 3、生长和发育的关系 作物的生命过程中,生长与 发育是不可分割,两者总是交织进行的。从量变到质 变,再由质变到新的量变,共同完成作物的一个生命 周期。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系列课件
作物生产的新理论与新技术
教材主编 袁继超 王昌全 主讲人 陶诗顺(教授)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课程说明
本课程将针对农学学科网络教育的特点,在 较系统地讲述作物生产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有重 点地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些主要的作物 生产新技术。 本课程的主要参考教材是袁继超、王昌全主 编的《作物生产的新理论与新技术》。但鉴于该 教材内容较多,且部分内容可能在其它课程中有 涉及,还有些内容适合于自学。因此,在讲授过 程中对这些内容作了适当调整,望同学门在学习 时认真参考课程教学大纲,注意把握重点。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第一章 作物生产概述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作物的概念、作物生 产的重要性和作物生产的性质和特点;掌握主 要的作物作物分类方法;了解我国作物生产的 基本情况和一些重要的发展动向。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第一节 作物生产的性质和特点
一、作物生产在农业中的重要性 1、作物的概念:广义的作物泛指一切由人工种植的植物 包括大田作物、果树、蔬菜、花卉等所有非野生植物; 狭义的作物主要指农田大面积种植的粮、棉、油、糖、麻 和烟等作物,又称为大田作物或农作物。本门课程要讨论 的作物主要是农作物。 2、作物生产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 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因此,农业又被成为第一产业。有了第 一产业的发展,才有第二(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的发展。而作物生产(即种植业)是农业生产中的第一性 生产,它可以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 成有机物质,为人类提供食物,同时为农业内部的其它生 产活动提供物质基础。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三、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特征分(即将作物分为四大部 分九大类,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一)粮食作物(三大类): 1、禾谷类作物:包括稻、麦类、玉米、高粱、粟等; 2、豆类作物:包括大豆、蚕豆、绿豆、豌豆等; 3、薯芋类作物:如甘薯、马铃薯、山药、芋头等。 (二)工业原料作物(四大类) 1、纤维类作物:棉花、麻类。 2、油料作物: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等。 3、糖料作物:甘蔗、甜菜、甜叶菊、甜高粱等。 4、嗜好作物:烟草、茶树、咖啡等。 (三)绿肥饲料作物:如苜蓿、苕子、紫云英、黑麦草等。 (四)药用作物:主要的有数十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