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1、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冲击。 2、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
小农经济解体的表现
材料一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
耕织分离
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数倍) ……近日,洋布大行, 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 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 纷纷破产。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外力作 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种变 局,从经济结构开始,进而引起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
第10课
课标要求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2、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沿海和沿江地 区最早受列强 侵略,自然经 济解体较早;
天津贻来牟 机 器磨坊
上海发昌机器厂
外商企业最早 在沿海沿江地 区建立,刺激 了中国近代企 业的建立;
广东南海 继昌隆缫丝厂
交通条件好, 便于引进先进 技术和设备。
(二)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原因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实业救国的热潮 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
小农经济 解体
耕织 分离
农民、手工业者 破产
农产品 商品化
影响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得欧美各国得以 从中国掠夺大量原料和农产品„„中国逐渐沦为 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 资本主义体系
材料二 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大批 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不得不到工厂做工……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材料三 “沪地百货闻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半皆粤人 为之,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王韬《壕埂杂志》 指买办,社会结构出现了变 化,买办阶层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第六步:是否扩大企业规模
• 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这是一次内外交 困的危机?还是一次来之不易的契机呢?
(二)、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 时间: 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 原因: ②实业救国的热潮 ③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 ④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积极:1、推动了中国的早期近代化。
2、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产生
初步发展
步履维艰
第一步:投资环境评估
19世纪70年代前后的中国,是否已经 具备了兴办工业企业的条件?
英资——耶松船厂
该厂由英商佛南于 同治四年1865)创办 于上海虹口。它长期 租用浦东的两个船坞, 下设若干分厂„ „其 第一年度纯利与资本 的百分比为 13.5%, 第二年即升至 21%。
3、代表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等
(1)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 4、影响: 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 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
第七步:阶段性汇报
在这期间你经营企业遇到了哪些阻力?
材料1: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挠, 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 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2: 茶叶从汉口运至张家口要经过 63个厘金分卡,沿 途捐税达 13 种之多,税率高达 40% 到 50% 。当时统兵人 员未经政府部门批准设厘卡抽课的现象也非常多。
材料四
双重压迫, 发展缓慢
特点
自身条件
1、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内部结构 2、比例失调,集中于轻工业领域;
地域分布
3、集中于东南沿海;
所处环境 4、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
双重压迫,发展缓慢。
小结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 近 代 中 国 经 济 结 构 的 变 动 原因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表现 影响 原因 洋务经济出现 评价 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特点 影响
诱 导
冲 击
封 建 自 然 经 济
民族工业的产生
时间 原因
(19世纪70年代前后)
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利润刺激) 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解体。 (提供劳动力、市场)
代表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原中 因国 。近 代 工 业 有 什 么 地 域 特 点 ? 简 要 分 析 其
未能达到“自 强”“求富” 目的 材料二 开平煤矿生产的开平煤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中 外争相使用,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不仅如此,它还给 附近地区提供了廉价燃料,促进了其他工业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抵 制了西方列强 的经济侵略
推动了中国 早期近代化
评价
消极:未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的冲击
材料二 欧美各国在倾销商品的同时,还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
产品,大批丝、茶从上海、广东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 1844年,茶叶的出口量达到53万担,超过鸦片战争前的最 高出口量13万担,此后出口量持续上升。丝、茶等农产品 西方列强 的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 的经济掠夺
经济结构变化原因
民族工业的特点
材料一 华商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而同 一时期,法国商人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 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产 资金少,技 术力量薄弱 的总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自身技术力 量薄弱,发动机系英国造。 材料二
比例失调,集中于轻 工业领域
材料三
集中分布于东南 沿海
(背景、成就、评价)
19 世 纪 北京
英法联军
50-60 年 代 的 清 政 府
太 平 天 国
内外交困
洋务运动定义
洋务运动:
在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的一些有识之士发 起的、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运动。
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有识之士
曾国藩
李鸿章
1862年,中国人 洋务企业及特征 自行设计制造的 第一台实用蒸汽 类型 特征 评价 口 代表人物 代表企业 机在安庆军械所 号 问世,标志着中 目的:1、分洋商之 国近代工业的起 军用 自 第一家官办军 安庆内军械所 利 2、为军事工业 步。 用企业 曾国藩 近代工业的 企业 强 提供原料和资金需 (1861) 起步。 要。 存在弊端,制 当时国内最大 开始时间: 19 世纪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 约发展。 的官办军用企 70年代 局(1865) 业
产生
原因(①②) 表现
初步发展 原因(①②③)
举步维艰
原因(①②)
特点(①②③④)
知识梳理
小农经济解体 洋务企业 传统经济结构变动 工 业 化 进 程
鸦 片 战 争
民族工业
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著名企业:
陈启源 继昌隆缫丝厂
三、民族工业
(一)民族工业的产生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1、背景: 外商企业的刺激
洋务企业的诱导
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2、概况:
上海 代表企业: 广东 天津
发昌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贻来牟机器磨坊
3、影响
(1)新经济因素诞生;
(2)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3)无产阶级壮大;
传统的经济结构
男 耕 女 织
耕织结合
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表现
小农经济解体
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
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数倍) ……近日,洋布大行, 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 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 外国商品 纷纷破产。
农民和手工业 材料二 欧美各国在倾销商品的同时,还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 者破产 产品,大批丝、茶从上海、广东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
1844年,茶叶的出口量达到53万担超过鸦片战争前的最高 出口量13万担,此后出口量持续上升。丝、茶等农产品的 的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
农产品 商品化
工业文明冲击 西方列强侵略
了解
买办: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 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
总结
社 会 经 济 结 构 的 变 化
原因(①②) 表现 经济结构 小农经济解体(①②③)
社会结构 买办阶层
影响
1、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2、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 庸,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买办阶层兴起
二、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
列强的压制;封建势力的盘剥;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两面性
革命性 民族工业 妥协性 决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外国资本主义 本国封建势力
荣德生
上海福新面粉厂荣宗敬毛泽东:“荣家是中 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 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 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 家”。 这是荣德生之子荣毅 仁,周恩来称他为“红色 资本家”;陈毅为他助选 上海副市长;邓小平邀他 出山办企业;江泽民把他 视为娘家人„„
民用 企业 开平煤矿 (1881)
求 富
第一个使用机 分洋人之利,促进 械开采的煤矿
李鸿章
其他工业的发展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开平煤矿
概况
(1)创办军用企业 (2)创办民用企业 (3)筹划海防 (4)创办新式学堂
失败
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惨败
材料一
在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 争中,北洋海陆军全军覆 没,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初 步 发 展
民族企业家
张骞
荣宗敬
荣德生
(三)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材料一外商见我工竞用新法……百计阻抑……江浙、湖
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
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