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1.简述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概念及其各自内容。
环境科学的定义:就是以人类与环境这对矛盾为对象,研究其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利用和改造的科学。
环境科学要探索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演化规律;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及区域环境污染的防治技术和管理措施。
环境工程的定义:运用工程和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防治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包括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和资源化技术、物理性污染(热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振动)防治技术、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等传统的内容,还包括生态修复与构建理论与技术、清洁生产理论与技术以及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等。
2.什么是浊度?浊度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浊度是用以表示水的浑浊程度的单位。
浊度是由于不溶性物质的存在而引起液体的透明度降低的一种量度。
不溶性物质是指悬浮于水中的固体颗粒物(泥沙、腐殖质、浮游藻类等)和胶体颗粒物。
常见的单位有以下几种:JTU-杰克逊浊度,NTU-散射浊度,FTU-乌洛托品-硫酸肼配制浊度。
1JTU=1mg/L的白陶土悬浮体。
40度FTU=40度NTU≈40度JTU3.简述活性污泥法的净化机理。
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有机底物从废水中被去除的实质就是有机底物作为营养物质被活性污泥微生物摄取、代谢与利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果是污水得到了净化,微生物获得了能量而合成新的细胞,活性污泥得到了增长。
一般将这整个净化反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初期吸附;(吸附)2)微生物代谢;(稳定)3)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与浓缩(分离)简述除尘的本质机理。
4.简述除尘的本质机理。
将含尘气体引入一种或几种力作用的机器,使颗粒相对运载气流产生一定的位移,并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最后沉降到捕集器表面上。
其中作用力包括:外力(重力,离心力,惯性力,静电力,磁力,热力等),流体阻力,颗粒间相互作用力。
5.煤的工业分析是工业用煤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同时也是评价工业用煤的主要指标,试简要说明其测定内容。
在国家标准中,煤的工业分析是指包括煤的水分(M )、灰分(A )、挥发分(V )和固定碳(Fc ) 四个分析项目指标的测定的总称。
煤的工业分析是了解煤质特性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
通常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是直接测出的,而固定碳是用差减法计算出来的。
广义上讲,煤的工业分析还包括煤的全硫分和发热量的测定,又叫煤的全工业分析。
6.工程上常把固体废物沼气化处理的生物化学反应分为液化阶段和气化阶段,试简述液化阶段和气化阶段中的微生物类型及其在有机固体废物沼气化过程中的作用。
产液阶段:主要菌为非产甲烷菌,分为水解菌和酸化菌。
主要的作用:为产甲烷菌提供养分,创造适宜的氧化还原环境,为产甲烷菌消除部分有毒物质。
和产甲烷菌共同维持发酵系统的pH值。
产气阶段:主要菌为产甲烷菌,它是将甲醇,甲胺,甲酸,乙酸,等简单化合物代谢为甲烷。
7.简述固体废物固化/稳定化处理的工艺过程。
固化:将固体废物与惰性基材及它固话剂充分混合,并使其形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机械强度的密实固体化过程。
稳定化:在废物中通过加入不同的添加剂,以化学或物理的方式减少有害组分的毒性,溶解迁移性。
8.简述中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及其相应的实施措施。
9.简述在中国环境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俗称“八大制度”的是哪些环境管理制度?10.简述城市环境规划中对规划区未来的环境变化预测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社会经济发展,资源供需,污染源预测,环境质量,生态环境,环境污染和生态污染造成的紧急损失11.简述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及其基本内容。
论述题1、什么叫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矛盾?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地利用其中的地下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活动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
以城市为例,认为城市社会水循环就是水在城市的供-用-排过程。
水的自然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包含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三个循环过程。
社会水循环是自然和社会二元双重驱动的水循环过程,从全球水系统角度看,自然水循环系统是社会水循环的终极边界,因此,社会水循环极大地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驱动社会水循环发展演变的最根本因子是人及其社会经济系统,因此影响社会水循环的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两大类。
例如: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2、试总结高级氧化技术的机理和特点,并谈谈你对该技术发展趋势的看法。
高级氧化技术可以快速、高效降解废水中难生化有机物,反应时间短、反应过程易控制,对有机物降解无选择性,是今后废水处理研究的热点。
高级氧化技术在污泥和烟气处理方面也表现出了一定优势。
但是高级氧化技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主要是高耗能和高处理费用问题。
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是深入高级氧化技术的机理,改善高级氧化技术存在的缺陷,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降低处理成本。
另外,深入研究高级氧化技术与其它处理技术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高级氧化技术的优势,也是降低处理费用的有效手段之一。
3、简述固体废物焚烧处理的技术原理和主要影响因素,论述通过焚烧处理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方式及特点。
将可燃性固体废物与空气中的氧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燃烧,使其氧化分解,达到减容解毒害并回收能源的高温处理过程。
主要的影响因素:1.固体废弃物的性质,包括有机物的含量,组成,粒度,含水率。
2.焚烧处理的工艺条件:炉膛温度,反应时间,过剩空气量,湍流温度。
3焚烧设备的性能:回转窑,固定流化床,炉排。
4.焚烧的操作条件。
减量化:通过垃圾焚烧减量化效果明显。
垃圾焚烧实现垃圾减容80-90%,垃圾减量70-80% 。
资源化:焚烧余热可以利用(发电,供热)。
焚烧产生的余热可以用于发电,余热可以用于供电(热效率高,若热用户稳定,经济效益可观。
)无害化:通过优化厂房设计以完善烟气处理设施。
焚烧产生环境污染易于控制。
焚烧为封闭厂房,通常设计为负压状态,具有完善的烟气处理系统。
4、简述固体废物堆肥化处理的技术原理、产物特征、工艺方法及影响因素,并分别论述堆肥化处理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主要方式。
堆肥化是将要堆腐的有机物料与填充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合适的水份、通气条件下,使微生物繁殖并降解有机质,从而产生高温,杀死其中的病原菌及杂草种子,使有机物达到稳定化。
影响因素:1.原料特征(包括有机质含量,成分,性质,含水率,粒度,碳氮比,碳磷比)2.微生物的种群特征(自然驯化,人工投菌)3.工艺条件(通风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含水率控制等)4.操作过程控制(进料方式,过程反馈)5.堆肥化的设备性能(反应器的类型和结构)堆肥化的产物称为堆肥具有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溶水性减少无机氮的流失促进难容磷转化为易容磷增加土壤缓冲能力的特点堆肥是把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融为一体的比较理想的处置方法。
将城市生活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首先可以将其中的易腐有机物转化为土壤易接受的有机营养土。
其次堆肥过程中的高温发酵使废弃物中的致病菌,寄生虫卵基本被杀死。
消除了有害病菌的传播,实现废弃物处置无害化,同时可分离、纯化、培养和鉴定曲霉属、毛霉属、青霉属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分别具有不同程度降解废弃物中木质素、纤维素等高分子有机物的功能。
它们的共同作用会大大加快废弃物中有机物的降解速度,提高易腐物向腐殖质转化的效率,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标准化的有机肥,实现了资源回收,达到了资源化的要求,促进自然界物质良性循环。
它不仅有效解决了废弃物的减量化的问题,而且解决了废弃物的污染问题5、粉尘比电阻对电除尘器的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反映粉尘荷电和导电能力的重要指标,请简要说明粉尘的导电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粉尘比电阻的主要因素。
电除尘器是在高压静电场的作用下,使两极(阴极和阳极)间的气体电离,产生大量的自由电子、正负离子,致使通过电场的烟气尘粒与所电离的离子结合而荷电,随后荷电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分别向异极电极移动,从而使烟气中的尘粒与气体分离,净化了气体,而荷电尘粒沉积于极板表面。
影响粉尘比电阻的因素:烟气温度、烟气湿度、烟气成分对粉尘比电阻。
粉尘比电阻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对于同一种粉尘,环境温度不同,相应的比电阻值不同。
对于高比电阻粉尘可使烟气升温,以提高除尘设备效率适当增加烟气的湿度可以降低粉尘比电阻,提高导电性,以提高除尘设备效率。
适当改变烟气的成分,如加入SO3或NH3,可以降低粉尘比电阻。
6、论述气体吸附中物理吸附的机理并分析物理吸附的特点。
当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或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气体或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引力时,气体或液体的分子就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
物理吸附有以下特点:①气体的物理吸附类似于气体的液化和蒸气的凝结,故物理吸附热较小,与相应气体的液化热相近;②气体或蒸气的沸点越高或饱和蒸气压越低,它们越容易液化或凝结,物理吸附量就越大;③物理吸附一般不需要活化能,故吸附和脱附速率都较快;任何气体在任何固体上只要温度适宜都可以发生物理吸附,没有选择性;④物理吸附可以是单分子层吸附,也可以是多分子层吸附;⑤被吸附分子的结构变化不大,不形成新的化学键,故红外、紫外光谱图上无新的吸收峰出现,但可有位移;⑥物理吸附是可逆的;⑦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多数是物理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