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 第六章 经营决策
C 10000 6000 4000 3000 1000
合计 60000 38000 22000 18000 4000
表二:B产品停产后的边际贡献及净利计算表
项目 销售收入总额 变动成本总额 边际贡献总额 固定成本总额
净利
A 20000 9000 11000 12000 -1000
C 10000 6000 4000 6000 -2000
边际贡献总额法(单位资源边际贡献法) P163 例 3
3、追加专属成本的品种决策
(剩余)边际贡献总额法(差别损益分析法) P164
例:某企业具备利用某种数量有限的甲材料开发一种新产品的 生产经营能力。现有A、B两种产品可供选择。A产品预计售 价200元/件,B产品预计售价100元/台。A产品单位变动成 本为160元/件,B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70元/台。A产品消耗 甲材料的单位消耗定额为10千克/件,B产品消耗甲材料的 消耗定额为6千克/台。设不需要增加专属成本。另假定现 有材料只有60000千克。
2、分离前的成本:联合成本(无关成本)。 3、分离后进一步追加成本:可分成本(相关成本)。
4、实例一:P174 例 14。
例2:设某石化公司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可同时生产出甲、乙、 丙、丁四种联产品。其中甲、乙产品可在分离后立即出 售,也可以继续加工。有关资料如下:
联产品
产量
销售单价
分离后
加工后
加工前联合成本
例5:成本无差别点法
由外购转为自制,需增加专属成本,自制单位增量成本 随产量增加会减少,由此产生两方案的成本无差别点。
成本 分界点
=
自制增加的专属成本 购买价格 — 自制单位成本
课本P169例9
年
成
本
外购增量成本 自制增量成本
x0
年需求量
通常供应商根据客户购买数量的多少,而给予不同的价格, 购买方决策时须考虑此因素。
产品生产决策作业答案
1、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及单位变动成本
最大产量 单位变动成本
甲产品 乙产品 500(件) 400(件) 13(元) 24(元)
甲、乙产品的贡献毛益总额并加以比较比较:
甲产品=(16—13) × 500 =1500元 乙产品=(28—24)×400 =1600元 (√)
二、亏损产品停产或转产决策
要求:决策下年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
品种决策作业题
二、某企业生产A产品,其中半成品原来对外销售,现根据 生产能力和市场需要,计划将半成品进一步加工为成品
对外销售,另外继续加工需向银行借款买设备,年折旧 费为30 000元,利息费为22 500元,其他资料如下表。
项
目
半成品
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数量
差量成本:
加工需追加: 25000 21000
不加工的成本:
0
0 25000 21000
差量收益:
5000 -5000
结论:甲应深加工、乙不应当深加工。
总结
1、决策中重点掌握边际贡献总额法的灵活运用, 当为独立方案时,计算单位边际贡献取大者即可; 当为互斥方案时,计算边际贡献总额取大者。
2、决策时,一定要会计算机会成本,即机会收益, 注意要分析固定成本是否应该考虑进去。
见课本P159。
2、强制确定法
将产品主要零部件排成图表,然后以一个零件对另一个 零件的重要程度进行对比,重要的打1分,次要的打0分。所 有又称0——1打分法,或一对一比较法。
假设参加对比的有N个零件,总分数为:
F n
F
i 1
1 n(n 1) i2
1)功能系数=某个零件的功能分数/所有零件的功能分数
解: 自制:预期成本=(14+6+4)×3600 = 86400
外购:预期成本=28×3600 =100800
外购比自制的成本高出厂价 =14400。 自制好
例3:上例中若金工车间如不进行自制,可以将设备出租。 每月收取租金1300元,则是自制还是外购?
解:自制:变动成本总额=(14+6+4)×3600=86400 放弃的机会成本=1300×12=15600 预期总成本=86400+15600=102000元
产品生产决策作业
设某药厂使用同一台机器可生产甲产品,也可生产 乙产品。若机器的最大生产能量为10000机器小时, 生产两种产品所需机器小时与各项成本数据如下:
每件机 销售
单位成本
器小时 单价 料 工 变动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
甲产品 20 16 6 4
3
28
乙产品 25 28 9 7
8
35
[要求]采用适当方法确定该企业生产哪种产品?
五、分析过程:7个问题?
六、工作程序: 第一步:选择对象。 第二步:收集有关资料。 第三步:功能、成本、价值分析。(重点是功能评价)
价值系数 改善期望值 选取重点分析对象 1、评分法
按各零部件功能重要性打分,分数等级可采用5分、10分、 100分制。通过计算各备选方案的功能得分,从中选出较优者, 再结合其各自成本资料,计算出价值系数。选取大者。
60 42 20 000
要求:对企业计划作出决策。
产成品 100 78
18 000
品种决策作业题
三、某企业现有设备生产能力是30 000个机器工时,其利用率 为80%,现准备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A、B或C, 三种产品的资料如下:
品种决策作业题
一、某厂生产A产品,其中零件下年需18 000个,如外购每 个进价60元。如利用车间生产能力进行生产,每个零件 的直接材料费30元,直接人工费20元,变动制造费用8元, 固定制造费用6元,合计64元。若自制零件需增添专用设 备两台,每台100 000元,使用期限5年,假定没有残值, 接直线法进行折旧,每年为40 000元。
课本P170例10
年
成
本Hale Waihona Puke 外购1外购2 自制
x1 x0 x2
年需求量
四、半成品、联产品否进一步加工决策
(一)决策依据: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 (二)半成品是否继续加工的决策
加工后增加收入>追加成本,则继续加工。
例1:设某公司每年生产甲半产品10000件,可销售单价为46元, 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固定成本为150000元。若把半成品 甲深加工成乙产品,则销售单价可为80元,但需追加单位 变动成本23元,专属固定成本80000元。要求作出决策?
加工追 单位变动成本 加成本 专属固定成本
甲产品 10000
2 5 14000 2 5000
乙产品 4000 6 10 20000 5 1000
甲、乙联产品差量分析表
项目:
加工
不加工
差量
差量收入: 甲
乙甲
乙甲
乙
加工后收入: 50000 40000
不加工收入:
20000 24000 30000 16000
合计 30000 15000 15000 18000 -3000
停产后企业净利减小7000元。正好与B产品的边际贡献相等。
(二)应否转产
1、决策依据:
转产后的新产品TCM>停产的亏损产品TCM,应转产。
2、实例1:P166 例 6
例2:某企业原来生产A、B、C产品。它们的变动成本率分别 是80%、60%、50%;它们的年收入分别是20000、30000、 40000元。如果将生产A产品的生产能力转移,可分别用于 (1)增产现有B产品,可使其年收入达到45000元;(2)增 产现有C产品,使其年收入达到54000元;(3)开发变动成 本率为40%的D产品,每年可实现13500元收入。
结论:应当转产,且应当转产开发D产品。
三、零部件外购或自制决策
(一)决策内容:
1、决策方法:增量成本分析法或成本无差别点法。 2、比较差量成本(方案预期收入相同)。 3、生产能力富裕时,FC属无关成本, 新增专用设备
属相关成本。 4、还应考虑机会成本。
(二)实例:P169 例 1
例2:某洗衣机厂每年需要甲零件3600个。若向市场 购买,每个进货价28元(含运费)。若该厂金工 车间目前有剩余生产能力可制造该零件,经会计 部门同生产部门估算,预计每个零件成本资料如 下:直接材料14元/个;直接人工6元/个;变动制 造费用4元/个;固定制造费用6元/个,又假定金 工车间如不制造零件,生产设备也没有他用。进 行分析?
解:若深加工: 差量收入:10000 × 80 - 10000 × 46 = 340000 差量成本:23 × 10000 + 80000 = 310000 差量收益:340000 - 310000=30000元。
结论:深加工
(三)联产品是否继续加工的决策 1、决策根据:
分离后继续加工所增加收入 > 所增加成本,应继续加工。
第六章 经营决策
第一节 产品功能成本决策
一、实质:产品设计的成本决策。
二、含义:通过对产品功能的评价,正确处理产品功能和成本 的关系,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三、形式:
F F F V
1
2
n 1 n
F C
C i1 i
四、起源: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我国1978年引进。
项目 销量 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总额
A
B
C
1000
500
400
20
60
25
9
46
15
18000(按各种产品的销售额比例分摊)
表一:边际贡献及净利计算表
项目 销售收入总额 变动成本总额 边际贡献总额 固定成本总额
净利
A 20000 9000 11000 6000 5000
B 30000 23000 7000 9000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