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水回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4位,平均每人占有水资
源量少,仅2010多m3。
在经济发展迅猛之下,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措施有待
提高,导致水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可被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少,目前全
国有约2/3的城市缺水,约1/4的城市严重缺水,所以解决城市缺水问题迫在眉睫!在此形势下,中水回用便随之产生,可使城市水资源匮乏问题得到一定程度
的缓解,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关键词:城市中水回用;现状;发展
1城市中水回用现状
1.1中水利用价值
“中水”一词最早援引于日本,起初被称为“中水道”。
时至今日,历经三十几
年的发展之后,中水逐步为社会大众所认知,它是指将收集来的生活污水、工业
废水以及雨水等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离子标准,继而
输送至深度处理厂,经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程序处理,达到一定非饮
用水使用要求范围的水。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
出和紧迫,对水资源的需求及要求越来越高。
城市中水回用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
战略工程,极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现状,为生活、工业、农业等用水
开辟了新的水源通道,尤其对于缺水的社会群体而言感触颇深。
另外,城市中水
回用还是有效抑制污水排放的绝佳途径,减少了对自然水体的破坏及污染,相对
应的水资源环境治理成本也在大幅降低,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可见
一斑。
如此看来,城市中水回用本身的价值定位,决定了其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
空间,因而必须要得到重视和支持。
1.2中水回用的技术
城市中水回用作为一项体系化工程,其关键在于污水处理,根据用途差异所
采取的工艺技术不同。
具体而言,现阶段可用于城市中水回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包
括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以及物化技术等。
其中,污水物理处理技术是
指通过机械方法去除废水中固体悬浮物杂质的技术,大致涵括了筛除、沉淀、过
滤等技术。
化学处理技术则是指借助化学物质反应分离或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质,一般包括混凝法、中合法、氧化还原法等,相比于物理处理技术,其缘于存在二
次污染等特点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生物技术是当代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
高峰,主要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吸附、氧化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根据生物
活性的不同,生物技术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方法两种,前者
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及与之性质相近的工业废水处理。
生物处理法稳定的出水水质、较小的运行成本,使得其在大型污水处理工程中的价值作用尤为突出。
物化
技术作为城市中水回用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常见于各类优质杂排水
工程中。
1.3中水回用中的不足
在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指导下,生态环保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并推动了城
市中水回用发展。
但在此过程中,城市中水回用发展依然受某些因素的禁锢,是
未来研究课题的重点。
尽管随着历史的推进,我国在城市中水回用技术、管理、
施工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客观角度分析,相比于发达国
家其发展进程仍然缓慢,尚未达到预期水准和目标,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同时也加重了水资源危机。
目前而言,我国社会大众对于中水的认知不足,其开
发利用主要依靠于政府投资,此类现象在南方体现尤为明显,主观意识欠缺直接
影响了城市中水回用发展。
此外,价格直接影响了中水的需求。
长期以来,城市
自来水作为公共服务商品,其价格受人为操控较低,水资源管理上过度强调开源
节流,而忽视了中水回用。
如此,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城市供水企业的生存
与发展,同时也加大了中水回用难度,节水价值也因此得不到完全体现,助长了
人们的水浪费现象。
2城市中水回用的发展趋势
2.1完善保障机制
综合来讲,城市中水回用是一项集设计、技术、管理等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需要完善的保障机制作为发展基础。
在此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
主导及调控职能,统筹全局规划,将中水纳入到城市水资源体系中,坚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原则,实现分散与集中、技术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有效防护工程质量。
同时,政府还需积极发展多元城市中水回用主体,鼓励社会各界多方参与,
最大限度地解决资金投入问题,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推动城市中水回用产业
链条的快速建设与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推动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城市中水回用就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因而对污水处理技
术有着很强的依赖性。
对此,政府及企业应重点发展中水回用处理技术,加紧与
发达国家的合作交流,汲取有效经验,编制各类技术设计导则,逐步实现中水回
用处理工艺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开发小型化、集成化、自动化中水处理
装置,降低生产运营成本,继而进一步扩大城市中水回用覆盖率。
2.2加快水价改革
长期以来,受本身价值定位及历史局限性,市场上自来水价格普遍偏低,在
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主观意识,导致他们对中水回用兴趣不高,进而打击了
相关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因此,信息化时代,国家应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功能,加
强生态教育,通过一张张真实的水环境图片展示及讲解,使社会大众深刻认识到
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由此引出中水回用,引导大众对此概念有全面的
了解,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到此项工程建设当中。
同时,还需适当提高自来水价格,明确回用中水价格,一来从经济价值层次改变公众认知,二来保证合理的投资回
报和运营收益。
除此之外,政府单位还可通过一系列政策鼓励中水设施企业扩大
污水处理能力,与周边小区及其他用水单位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稳定供需平衡,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的支出,从而进一步扩大中水回用范围。
2几种常用的中水处理工艺
2.1探索A/O工艺
A/O工艺在系统前部位置设置缺氧池,反硝化细菌可以以废水和污水中的有
机物为碳源,不用把外来的碳源加入,有效减轻了好氧池中污染物的有机负荷。
反硝化反映所产生的碱度较大,使硝化反应消耗的大部分碱度得到补充,好氧在
缺氧池之后,可以有效提高整个运行系统的能力,这样可以将反硝化反应剩余有
机污染物的浓度有效降低,从而促进出水水质的提高。
这种工艺流程简单、运行
成本少、设备简洁、具有较高的脱氮性,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阶段我国
诸多城市污水处理厂均运用了A/O污水处理工艺,这种工艺运行费用较低,管理
和操作也很简单,使用技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2探索A2/O工艺
本工艺的组成部分主要有缺氧区、厌氧区、好氧区,这种工艺的流程十分简洁,是一种运用十分广泛的传统的除磷、脱氧技术工艺,污水和沉淀池回流的活
性污泥混合在一起后,一同到达厌氧反应器区域,这时候,聚磷菌在厌氧环境中
进行释磷,同时一些有机物实现氨化;然后污水再进到缺氧反应器中,这个极端
反应器的功能有所改变,这种反应器的首要任务不仅要展开脱氮,同时还有硝态
氮是通过好氧反应器回流到缺氧区,然后混合液从缺氧反应器进入到好氧反应区中,在好氧反应区中充分降解有机物,并进行氨氮硝化、磷的吸收。
结束语
总之,中水能为城市解决一部分用水难题,国家应更加关注水的再利用问题,国家应推广中水的利用,增加资金以及科研投入,这样水资源能进一步得到净化,居民能大胆使用中水,这样中水利能广受欢迎。
参考文献
[1]喻青,赵新华.中水回用及其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34(12):2831-2833.
[2]李辉,王宏.中水回用技术研究[J].辽宁化工,2018,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