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水回用技术发展现状分析_武淑文

中水回用技术发展现状分析_武淑文

广西轻工业
GUANGXI JOURNAL OF LIGHT INDUSTRY
资源与环境
2011年6月第6期(总第151期)
【作者简介】武淑文,女,湖北随州人,讲师,从事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当今,全世界面临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用水量急剧增加、水污染、水资源开发不合理、浪费严重等几个方面。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文明的不断进步,
特别是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对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用水量急剧增加。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200m 3,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而且,我国用水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1],据统计,我国水重复利用率平均在40%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在75%一85%[2]。

中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也是协调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根本出路。

1“中水”及“中水回用”概念
中水,也称再生水,它的水质介于污水和自来水之间,是城市污水、废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可用于城市景观、农业灌溉、市政同林绿化,车辆冲洗,建筑内部冲厕及工业冷却水等方面。

因为它的水质指标低于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但又高于允许排放的污水的水
质标准,处于二者之间,所以叫做“中水”[3]。

中水回用即污水的
再生利用。

由于“水危机”的困扰,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着手巩固和加强节水意识以及研究城市废水再生与回用工作。

据悉,中水回用在日本、
美国、南非、以色列等国应用很普遍。

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推广此顶技术,目前日本的大城市以中水作补充水源的现象极为普遍。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着手中水利用工作,并在北京、天津、大连、青岛、西安等许多城市得到广泛应用[4]。

其中北京、大连、青岛等城市开展的中水工程运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5]。

2常用中水回用处理技术
常用的中水回用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及膜
分离法。

物理化学处理法是运用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净化废水的方法。

主要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和少量有机物,降低水中的浊度和色度[6]。

包括混凝沉淀(气浮)、过滤、活性炭吸附等。

通常一种或多种方法组合使用,该方法处理工艺流程短,适用于处理规模较小,污水水质受污染较轻的中水工程。

由于中水处理过程中,需投加药剂,因此相对生物法,运行费用较高。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水中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微生物处理,主要去除废水中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

在中水回用处理工艺常用好氧生物处理法,所采用的生化处理设施常见的有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BAF )等。

具有去除有机物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剩余污泥产量低、耐冲击负荷、运行费用相对较少等优点,适用于大、中、小型中水回用处理工程。

膜处理技术是将生物处理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

膜分离组件置于曝气池中,污水中的绝大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所分解,直径大于膜孔径的颗粒被截留下来,固液分离效果佳,出水水质好。

由于该处理技术取代了传统工艺中的二沉池,具有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水回用处理系统。

通常采用超滤(微滤)或反渗透膜处理。

膜生物技术也存在膜组件昂贵,投资成本较高,以及在长期的运转中,膜容易堵塞,需要有效的反冲洗和化学清洗以减缓膜的堵塞[7],导致运行成本较高。

通常中水回用技术需要多种污水处理技术的合理组合,即根据污水的水质和水量、排放标准、处理成本和回收经济价值等,采用上述一种方法或哪几种方法联合使用。

3中水回用实例
3.1石油行业的中水回用[8]
油气利用公司下属控股公司湛江公司将产生的生产污水
经BAF 系统处理后再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的中水能够满足《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GB50050-95),用于绿化用水、消防补水、循环水系统补水和洗手间用水,回用率达到100%,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吨水处理成本约为0.93元,每年节约用水6万t ,每年的收益为3.78万元。

深度处理流程如下:
进水→投加PAM 和PAC 药剂→机械过滤→活性炭过滤→二氧化氯消毒
3.2印染行业的中水回用
上海幸福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对原有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技术改造,使3000t/d 废水排放完全达标,并分3步实施了中水回用,第1步,将二级处理后的水直接回用于锅炉水膜除尘、车间清洗和厂区绿化,中水回用约15%;第2步,采用高效滤清池、砂滤处理技术和离子交换除盐等处理工艺,进一步去除水中的COD 、色度、浊度、硬度及部分金属离子,达到一般印染产品生
中水回用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武淑文1,杨迎冬2
(1.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云南昆明650224;2.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云南昆明650216)【摘
要】阐述了当前中水回用常用的各种处理方法特点,
说明中水回用作为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的重要途径应受到广泛的重视。

【关键词】中水;回用;处理技术【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73(2011)06-88-02
88
(上接第20页)
按吸附剂添加量3.5g/100g ,在不同的脱色温度下对米糠油进行脱色,脱色时间30min ,
脱色效果见图2。

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比较大。

当温度升高时,色素分子的扩散速度加快,油的黏度下降,有利于色素的吸附。

但当温度大于95℃时,
吸附色素能力下降,可能是由于温度升高使一部分吸附的色素又重新解吸下来的缘故。

因此,最佳脱色温度为95℃。

2.3脱色时间对脱色率的影响
脱色时间影响着吸附剂与色素间的吸附平衡,脱色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如图3所示。

从图3知,在10min ~30min 范围内,脱色率随时间的延长而提高,时间越长吸附剂与油的接触越充分,酸性氧化物向吸附剂表面扩散增强,传质速率加快,吸附性提高,吸附效果明显增加,当脱色时间超过30min 后,吸附效果增加缓慢,这可能是吸附量达到饱和。

因此,
选择30min 为最佳脱色时间。

2结论
实验研究表明酸化稻壳灰与活性白土结合起来使用效果
比较好,即利用了活性白土吸附色素能力强的特点,又利用了稻壳灰对过氧化物、游离脂肪酸的较强吸附能力,从而达到较好脱色效果。

脱色最佳工艺条件是:吸附剂用量为3.5g/100g ,脱色温度95℃,脱色时间30min 。

参考文献
[1]霍建聪,杨坚,欧丽兰.米糠油的特性及其精炼技术的研究进展[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5,(3)45-47.
[2]马云霄.浅谈油脂脱色吸附剂[J].粮油加工,2003,(4):11-12.
[3]刘军海,王勇.浅析影响油脂吸附脱色效果的因素[J].西部粮油科技,1998,(23):24-26.
产用水要求,中水回用30%~40%;对于一些特殊产品,如全棉漂白产品和特别鲜艳的染色产品的用水,采取再增加一道反渗透膜处理工艺以提高水质,使中水回用达70%,中水回用量为污水处理量的2/3。

从而使公司生产废水处理成本由印染行业平均3.80元/t 左右下降到低于3.00元/t ,每年可减排50余万吨废水[9]。

4小结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越来越缺乏。

中水回用作为
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的重要途径已越来越受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大力发展中水回用技术已成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路径。

中水处理技术在推广和运行过程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既有技术层面的原因,也有经济、制度、政策等因素制约。

技术方面包括中水产量的限制、调节池容积的设计、消毒设备的选取、在建中水处理站时对中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气味的消除,降噪等;政策方面包括:建设、运营资金的不足,中水应用范围偏窄,价格偏高以及公众中水回用的意识淡薄、
心理接受程度不高等[10,11]。

上述因素虽然影响了中水回用的前景,但是,随着国家宏
观上对中水回用的政策支持和水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相信这些问题都可以逐步得到解决,中水回用技术也将有更加广泛的
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喻青,赵新华,秦琦等.中水回用及其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831-2833.
[3]董浮祥,董欣东.节约用水原理及方法指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88-89.
[4]黄媛媛.中水回用技术介绍及应用[R].郑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2007:l-2.
[5]唐元.中水回用技术介绍及分析[J].四川建材,2008,(2)246-247.[6]周云瑞.浅谈中水回用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8,(30):70-71.[7]郑领英,王学松.膜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75-78.[8]程云,林青博.中水回用处理技术[J].河北化工,2010,33(8):78-80.[9]吴文浩.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项目的技术创新[J].上海纺织科技,2010,38(5):59-60.
[10]蔡银志,唐楚丁.中水回用技术及其前景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32(6):16-18.
[11]张文斌,蒋文闻.中水回用的困境与对策[J].生态环境,2007,(11):154-15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