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0*******
课程名称:地籍与房产测量
学时范围:30-40
实验学时:8-10
总学分: 2.0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选课
先行课程:测量学基础、数字化测图、摄影测量与遥感基础、测量平差
适用专业(方向):测绘工程
责任单位:勘测学院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该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专业课。
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掌握地籍与
房产测量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并进行各种地籍图测量的初步能力,并了解地籍与房产测
量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
三、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共分为 11 部分,即:绪论、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等级调查概述、房产调查、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地籍图的测绘、土地面积量算、数字地籍测量、变更地
籍调查与测量。
第一部分:绪论
(1)主要教学内容:
1)地籍;2)地籍调查;3)地籍测量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掌握地籍调查的基本方法和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
2)能力点:地籍调查能力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地籍调查
教学难点:地籍调查原则
第二部分:土地权属调查
(1)主要教学内容:
1)土地权属;2)土地的划分与编号;3)土地所有权调查;4)城镇土地使用权调查(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土地权属;土地的划分与编号;
2)能力点:掌握土地的划分与编号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土地的划分与编号;土地所有权调查
教学难点:土地的划分与编号
第三部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主要教学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具体工作;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检查验收;4)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具体工作、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2)能力点:学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外业工作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具体工作
教学难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业工作
第四部分:土地等级调查概述
(1)主要教学内容:
1)土地性状调查;2)土地分等定级;3)土地税收调查;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土地性状概念、分级概念、
2)能力点:掌握土地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调查、土地的分等与定级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土地的地貌、植被和土壤调查;土地分级标准
教学难点:土地分级标准
第五部分:房产调查
(1)主要教学内容:
1)共有面积的分摊;2)建筑面积计算;3)房产调查的技术要求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房屋的调查内容、房产要素的编号、面积分摊原则、面积计算方法、房产调查的技术要求
2)能力点: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面积分摊原则、面积计算、房产调查的技术要求
教学难点:房产调查的技术要求
第六部分:地籍控制测量
(1)主要教学内容:
1)地籍控制测量的坐标系;2)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3)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地球形体、大地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高程基准、GPS 控制网、无定向导线的解算模型
2)能力点:掌握地籍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统、无定向导线的解算方法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无定向导线的解算、GPS 控制网
教学难点:GPS 控制网
第七部分:界址点测量
(1)主要教学内容:
1)界址点的测量方法;2)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3)测定界址点坐标计算公式;4)用摄影方法加密界址点的坐标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解析法、图解法测量界址点;界址点的坐标计算公式;界址点坐标加密2)能力点:掌握解析法、图解法测量界址点;掌握界址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解析法测量界址点、界址点坐标计算公式的四种方法、界址点坐标加密
教学难点:界址点坐标加密
第八部分:地籍图的测绘
(1)主要教学内容:
1)分幅地籍图的测制;2)宗地图的测制;3)地籍图的编制;4)房产图的测绘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地籍图比例尺、分幅编号、地籍图的内容、地籍图的编制原则和方法、宗地图的内容特性和编绘、房产分宗平面图的测绘
2)能力点:掌握分幅编号、地籍图的编制原则和方法、宗地图的内容特性和编绘、房产分宗平面图的测绘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幅编号、地籍图的编制原则和方法、宗地图的内容特性和编绘
教学难点:地籍图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第九部分:土地面积量算
(1)主要教学内容:
1)面积测算方法;2)面积平差原则与精度要求;3)面积量算程序与统计;4)宗地面积量算的项目及关系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面积量算的几何要素法、膜片法、求积仪法、沙维奇法、坐标法;面积平差原则;面积量算程序
2)能力点:掌握面积量算的几何要素法、膜片法、求积仪法、沙维奇法、坐标法;面积平差原则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面积量算的几何要素法、膜片法、求积仪法、沙维奇法、坐标法;面积平差原则
教学难点:沙维奇法计算面积
第十部分:数字地籍测量
(1)主要教学内容:
1)数字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2)数字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3)数字地籍测绘系统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地籍信息编码、数据结构、数字地籍的测绘系统
2)能力点:掌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地籍信息编码、数据结构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地籍信息编码、数据结构
教学难点:地籍信息编码、数据结构
第十一部分: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
(1)主要教学内容:
1)变更界址测量;2)界址的恢复与鉴定;3)日常地籍测量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界址点的查检、变更测量、界址点的鉴定、日常地籍测量的内容、竣工验收测量的工作程序
2)能力点:掌握界址点的查检、变更测量、竣工验收测量的工作程序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界址点的查检、变更测量
教学难点:界址点的变更测量
四、课程教学各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
对本课程进行课堂教学的建议: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密切结合地籍与房产测量行业中的问题,再逐次解决问题,形成引导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性趣。
每部分内容结束,应予总结,并适时讨论,加深记忆。
同时要注意内容的衔接和过渡,注意前后内容的综合,形成教学内容主线。
在教学手段上,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和进行现场教学及仿真教学。
(二)实验环节的基本要求:
实验环节的各项要求详见实验教学大纲,下表仅列出实验项目的名称及对应的实验学时、要求概要等。
《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参考表
第一部分主要为问答题;
第二部分主要为计算题;
第三、四部分主要为问答题;
第五、六、七部分主要为计算题;
第八部分主要为问答题;
第九部分主要为计算题;
第十、十一部分主要为问答题;
作业重点在第六------ 十部分。
(四)课程设计环节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无课程设计
(五)课外教学的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查的主要内容及占总成绩的比例为:作业 20%,实习、实验 30%,考试30%,其它 20%,最后按五级分制核定最终成绩。
五、教学总时数与课时分配表
该课程总学时为 38 学时,各部分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参见下表。
《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总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安排的学时可酌情调整。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使用以下教材:
1)地籍测量学,詹长根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年9 月出版;
2)测量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本社编,2000 出版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测量学基础、数字化测图、摄影测量与遥感基础、测量平差等课程,后续课程为工程测量等。
本课程属于专业课。
八、有关说明
1)本课程大纲的编写时间为 2006 年4 月18 日;
2)本大纲是在测绘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有较大发展的背景下,结合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该课程的规划学时而编写的;
3)本大纲在编写过程中,着眼地籍与房产测量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并力求有一定的前瞻性;
4)本大纲各部分内容规定的学时仅限参考,具体实施时,要随着测绘学科的发展及地籍测量学在各种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适量调增现代测绘的理论与应用内容,进一步压缩传统测量内容;
5)本大纲经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组讨论、修订,测绘工程教研室例会通过,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