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姓名:马平学号:P112215437班级:2011级临床医学6班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期中考查方案A课程:人体寄生虫学专业:2011级临床医学6班学号:P112215437 姓名:马平1、人体寄生虫与医学微生物有哪些方面的不同?Ⅰ.寄生虫和微生物都属于病原生物,但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同:(一)定义:寄生虫:营寄生生活的低等小动物,统为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原生动物。

微生物:形态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细小生物。

(二)分类:寄生虫包括真核原生生物界中的寄生原虫和动物界中的蠕虫和节肢动物。

也可因生活史不同分为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体内寄生虫、体外寄生虫和机会致病寄生虫。

微生物包括病毒界中的病毒;原核生物界中的细菌、立克次体、衣原虫、螺旋体、支原体等;真菌界的真菌等。

(三)繁殖方式:人体寄生虫:①雌雄同体的寄生虫以自体受精或异体受精的方式进行繁殖,以此产生足够数量的子代以维系种群的繁衍。

②节裂或节片生殖③产生大量的虫卵或幼虫④细胞分裂。

微生物:①分裂。

②有性生殖。

③出牙(酵母菌)。

④接合生殖。

⑤病毒的复制。

(四)营养方式:①寄生虫所需营养物质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此外还需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水、无机盐。

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氨基酸来源于分解食物或分解宿主组织,也可直接摄取宿主游离氨基酸。

合成核酸的碱基,嘌呤要从宿主获取,嘧啶则可能由自身合成。

脂类主要来源于宿主,寄生虫可能只有加长脂肪链的功能。

在某些寄生虫因缺乏某些消化酶,因此还必须从宿主消化道中获取。

②微生物:有自养菌和异养菌两种类型。

自养菌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

异养菌必须以多种无机物为原料,如蛋白质,糖类等,才能合成菌体成分并获得能量。

(五)致病机制:人体寄生虫:①掠夺营养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必须从宿主夺取营养物质。

寄生的虫数愈多,虫体愈大,宿主被夺取的营养也愈多。

②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在侵入宿主及其在宿主体内移行、寄生、生长繁殖和排离过程中都可能对宿主造成局部破坏、压迫或阻塞等机械性损害。

③毒性与免疫损伤:寄生虫的排泄、分泌物,虫体和虫卵死亡的崩解物,蠕虫的蜕皮液等可引起组织损害或免疫病理反映。

微生物:一、毒力:①侵袭力(包括黏附素,荚膜、侵袭性的物质和细菌生物被膜)②毒素(包括类毒素和外毒素)。

二、侵入的数量(感染的发生,除致病菌具有一定的毒力物质外,还需有足够的数量)。

三、侵入的途径(具有一定的毒力及其足够数量的致病菌,若侵入易感机体的途径或部位不适宜,仍然不能引起感染)。

2、人体寄生虫的进化策略有哪些,其优势是什么?进化策略有形态、生理功能的变化、侵袭力的变化、免疫逃避形成和基因变异等。

其各自的优势有:①寄生虫可因寄生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形态构造变化。

寄生于肠道的蠕虫多为长形,以适应窄长的肠腔。

某些器官退化或消失,如寄生历史漫长的肠内绦虫,依靠其体壁吸收营养,其消化器官已退化无遗。

某些器官发达,如体内寄生线虫的生殖器官极为发达,几乎占原体腔全部,如雌蛔虫的卵巢和子宫的长度为体长的15~20倍,以增强产卵能力;有的吸血节肢动物,其消化道长度大为增加,以利大量吸血,如软蜱饱吸一次血可耐饥数年之久。

新器官的产生,如吸虫和绦虫,由于定居和附着需要,演化产生了吸盘为固着器官。

②生理与代谢方式改变:最显著的适应性的改变是肠道寄生虫失去在自由生活模式中常见的有氧代谢。

在肠道中氧压近于零情况下,曾是自由生活阶段能量主要来源的三羧酸循环因缺氧而难于进行,改由糖酵解提供能量。

③侵袭力的变化:寄生虫在入侵人体时,其入侵机制得到专化和强化,寄生虫入侵宿主的机会将得到极大的增加。

如刚地弓形虫的棒状体能分泌一种穿透增强因子,以增强其侵袭细胞的能力。

④免疫逃避:寄生虫为了获得在宿主体内生存,而形成一套逃避宿主免疫保护反应的能力,称为免疫逃避反应能力,这样寄生虫与宿主能在相互抗争中又能维持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

⑤基因突变:寄生虫由自生生活演化成寄生生活,在新环境变化的压力下当基因突变有助于生物体生存时,它便会固定于基因組中。

可见的表型变化可以仅因调控或结构基因序列的微小变化而产生但某些基因的变更可改变寄生虫生理功能和致病能力,如台湾的日本血吸虫与大陆的日本血吸虫具有较大的遗传距离,由人畜共患株演化为亲动物株。

3、当前我国人体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是什么?流行趋势:由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部分寄生虫病上升或下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趋势。

近年全国大量调查资料与过去对照表明:溶组织内阿米巴、姜片虫、蛔虫、鞭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

究其原因可能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好转,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农村城市化,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方面减少了感染机会,南方部分地区仍有感染高的情况。

相反,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囊虫、肝吸虫、并殖吸虫)和棘球蚴病,则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流行程度加重,流行区在不断扩大,主要是缺乏预防基本知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卫生监督跟不上,另外,流动人口增加给卫生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①感染率高低与人群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的关系:目前,我国人体感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和多数虫种感染率结果都显示了女性高于男性的性别分布特点。

究其原因,可能与在寄生虫感染率高的农村人口中,男性职业变化与受教育程度均高于女性有关。

虫种的人群感染调查,在年龄分布上是5~14岁儿童为多种寄生虫高发人群。

职业分布特点是许多职业都有其高感染虫种,如蛔虫感染是学生最高;钩虫、肝吸虫感染是半农半商的菜农感染最高;鞭虫感染率是渔民最高;贾第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和带绦虫是牧民和半牧民最高。

至于寄生虫感染的民族分布特点,主要是由各民族居住地区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的差别所决定的。

②寄生虫感染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疟疾和黑热病是虫媒传染病,其地理分布基本上与传播媒介按蚊和白蛉分布一致。

但是,一种虫媒病的传播媒介,在不同流行地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在一个地区的一种虫媒病,其传播媒介可能只有一种,也可能有数种。

如有数种时,其中有主要媒介和次要媒介。

现已查明单纯间日疟流行于北纬33°地区。

北纬25°~33°地区为非稳定性中、低疟区,以间日疟为主,恶性疟存在,偶见三日疟。

北纬25°以南地区属高疟区,其中山区为高疟区,平原为中、低疟区,恶性疟较多见,间日疟次之。

此外,还有天然无疟区,包括西北和华北的荒漠干旱地区,西南的高寒地区和华北的山区。

吸虫感染呈现随水系流域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因为吸虫生活史的大部分时期是水生的,所以人和动物的吸虫病和吸虫感染的存在和流行常与水的因素联系在一起。

绦虫感染随地势三级阶梯而有所不同。

牛肉绦虫病、棘球蚴病、泡球蚴病,多分布在第一阶梯内。

猪肉绦虫和囊虫病,则主要分布在第三阶梯和第二阶梯区域,在第一阶梯区域几乎没有发现病例,可能与人群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相关。

土源性线虫病,随温度带、干湿区域不同而呈不同分布。

例如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最高是在热带区和亚热带区,寒温带则无钩虫感染。

土源性线虫生活史属直接型,不要中间宿主,在外界土壤中发育的感染期幼虫和虫卵,直接受温度、湿度影响。

4、人体寄生虫常见的寄生部位有哪些,请对其致病的机制及病理表现作出总结。

人体寄生虫常见的寄生部位有:脑,皮肤,肝脏、胆管,眼,血液,肺,消化道和泌尿生殖系统等。

脑:由寄生虫虫体、虫卵或幼虫侵入脑内引起过敏炎症、内芽肿形成或脑血管阻塞的脑病。

原为寄生虫病病人,病程中出现脑病症状。

有:①脑血管吸虫病,虫卵随血行入脑而起。

②脑蘘虫病,猪绦虫幼虫蘘尾蚴寄生于脑引起。

③颅内包虫病犬绦虫幼虫蚴寄生于颅内所致。

④脑肺吸虫病,成虫侵入脑内并在脑内移行引起。

⑤脑型疝疾,疝原虫阻塞脑内毛细血管引起。

临床表现:可为急性脑膜脑炎,或为局限性癫痫发作或伴有定位体征的颅内高压症,亦可为智能衰退或精神障碍。

建国前本病呈地区流行,现已少见。

诊断依据疫区感染史及脑外该寄生虫病病史、血和脑脊液酸性细胞增多,抗原皮内试验和血清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脑血管造影或颅脑CT可发现病灶。

皮肤:寄生虫以不同方式侵袭人体引起的皮肤病,依寄生虫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人体状况和受侵器官的不同,表现各种不同的疾病。

病因:①寄生虫的机械性刺激作用,如滴虫及蛲虫皮炎;②寄生虫毒性产物的作用,如昆虫毒素引起的红肿等炎症反应;③免疫性反应,如寄生虫感染后引起的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等. 临床表现:有的皮肤寄生虫病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例如弓形虫病的全身表现突出,可表现为肝炎,肺炎,心肌炎,脑膜脑炎,脉络膜视网膜炎,多发性肌炎等,还可有IgM与IgG抗体滴度增高,而皮肤的斑丘疹性和紫癜性发疹仅为感染的皮肤表现.皮肤阿米巴病,皮肤利什曼氏原虫病,包虫病,皮下蝇蛆病等也都为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

肝脏:常见肝脏胆管寄生虫的有:华支睾吸虫,肝片形吸虫,肝毛细线虫,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幼虫等。

可在肝内移行,造成肝脏的疾病。

除上述寄生于人体肝脏,胆管内的寄生虫外,能引起肝胆疾病的寄生虫还有数十种,如溶组织内阿米巴,隐孢子虫,日本血吸虫等。

引起肝胆疾病的原因甚多,其中某些人体寄生虫可侵入肝使肝胆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及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肝内门静脉阻塞及细胞功能障碍、胆汁淤滞、炎症反应、纤维组织增生及虫卵肉芽肿的形成等。

在病程晚期可出现肿硬化、巨脾、腹水及上消化道大出血等。

眼:有不少寄生虫种可寄生于人眼,引起眼寄生虫病。

有的是专门寄生于眼部的,如结膜吸吮线虫;有些是组织内寄生虫,可在体内多处寄生,也可寄生于眼部,如弓形虫、棘球蚴、猪囊虫、旋毛虫等;还有一些体内移行寄生虫迷路到达眼部,如并殖吸虫、蛔虫、班氏丝虫;另外一些动物寄生虫,偶尔到达眼部寄生,如孟氏裂头蚴、刚棘腭口线虫、弓首线虫等。

眼蝇蛆病和眼部阴虱是体外寄生虫引起的。

临床表现: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眼弓形虫病大多为先天性感染。

先天感染的眼弓形虫病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脉络膜炎,此外可伴有眼球震颤、小眼球、瞳孔膜残存、玻璃体动脉残存、视神经萎缩及斜视等。

棘阿米巴通过灰尘或污水可侵入眼部,引起角膜溃疡、色素膜炎等。

棘球蚴有细粒棘球蚴和泡状棘球蚴二种,都可寄生于眼眶,但前者较多见。

成虫主要寄生在狗及其它犬科动物的小肠中,人吃了该虫虫卵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到达眼部的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与其它部位的一样,形成囊肿。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主要寄生在肺部,可由胸经颈动脉进入眼动脉到达眼部,也可能自颅底骨外向前,经翼腭凹从眶下裂进入眼眶。

到达眼部后可寄生于眼眶;结膜下和眼睑等部位。

眼险并殖吸虫病表现为在眼睑出现结节样囊肿。

血液:主要寄生虫有班氏丝虫,马来丝虫、血吸虫等。

①血液或血细胞中的寄生虫,一般可能会造成血粘稠度增高,造成血栓,脑供血不足,贫血营养不良,对健康危害极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