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贝壳金典期考试题-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贝壳金典期考试题-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1、先天性免疫
2 获得性免疫: 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 三、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
(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1、异位寄生; 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 性感染
3、慢性感染和急
(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医学蠕虫学
第一章
一、形态
第一节
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雌虫:较大,长 20-35cm ,尾直
雄虫:较小,长 15-31cm ,尾端向腹面弯曲
1、成虫:丝线状,乳白色
雌性: 58、 5-105 × 0、 2-0 、 3mm,尾端略向腹面弯曲
雄性: 28、 2-42 × 0、 1-0 、 15mm,尾端向腹面弯曲 2-3 圈
2、微丝蚴:卵胎生幼虫,状如小蛇,头端钝圆,尾端尖细,外被鞘膜,体内有体核,
头端无核区为头间隙
二、生活史
幼虫:蚊体内,成虫:人体内。
2— 8 细胞
成虫→虫卵→杆状蚴→丝状蚴→真皮的血管、 小肠→成虫
淋巴管→右心→肺→气管→咽喉部→胃→
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阶段:丝状蚴 感染方式:丝状蚴从皮肤钻入人体
三、致病 幼虫 ::钩蚴性皮炎
呼吸道症状:肺部炎症 成虫:⑴贫血:成虫吸血,且边吸边排
分泌抗凝素,是伤口血流不止
不断更换吸血部位,是新旧伤口同时流血 十二指肠钩虫: 0、 25ml/ 天 美洲钩虫: 0、 05ml/天
第二节 一、形态
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
1、成虫: A 、虫体细长, 10mm 雌虫:尾端呈圆锥状 雄虫:尾端膨大成交合伞
B、头部具头腺,可分泌抗凝素 C、口囊发达:十二指肠钩虫:两对钩齿
美洲钩虫:一对板齿 2、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薄,刚排出虫体的的虫卵内含 二、生活史
2、虫卵:无色透明,椭圆形,两侧不对称,卵内有一卷曲幼虫
二、生活史:
成虫→虫卵→感染性虫卵→幼虫→成虫
寄生部位:回盲部
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成虫寿命 : 2-4 周
三 致病:
1、肛周及会阴皮肤瘙痒、炎症; 2、异位寄生及损害。
四、实验诊断:
1、查虫卵,清晨便前;肛周拭子法 :透明胶纸法和棉签拭子法。
2、慢性阻塞期
A、象皮肿:局部皮肤和皮下结缔组织增生
班氏丝虫:
马来丝虫:
B、乳糜尿、睾丸鞘膜积液
四、实验诊断
血液检查:厚血膜法,鲜血片法
采血时间:晚上 9 时至次日清晨 2 时
五、流行:
1、流行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
寄生部位:人小肠;
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三、致病
幼虫:蛔蚴性肺炎
成虫:掠夺营养;损伤肠粘膜,并发症(肠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
四、实验诊断
1、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一张 80%,三张 95%
2、试验驱虫法
五、流行因素:
1、生活史简单,产卵量大
2、虫卵抵抗力强
六、防治原则: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加强预防工作; 2、加强粪便管理; 3、普查普治。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
/ 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A .掠夺营养; B、机械性损伤; C、毒性反应; D、超敏反应。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
成虫→微丝蚴→腊肠期幼虫→丝状蚴→成虫


蚊胃→蚊子胸肌→蚊下唇
成虫寄生部位:淋巴系统
马来丝虫:
班氏丝虫:
2、终宿主:
中间宿主:
3.感染阶段:
3
4、感染方式:
5、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三、致病: 主要为成虫对淋巴系统的损害
1、急性炎症和过敏应用期
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丹毒样皮炎
班氏丝虫:急性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
线虫
似蚓蛔线虫
1
2、虫卵: 受精卵:短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
卵细胞。
未受精卵: 长椭圆形,卵壳蛋白质膜较薄,卵壳内含大小不等的卵黄颗粒,
也称屈光颗
粒。
感染期虫卵:受精卵细胞不断分裂而形成幼虫盘曲在壳内
二、生活史
成虫→虫卵→感染性虫卵→幼虫→ (小肠小肠壁静脉或淋巴管→肝→右心→肺→气管→ 咽喉→胃→小肠)成虫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 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 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 :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2、查成虫:宿主入睡后 2-3 小时
五、流行
分布于世界各地,感染率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
因素: 1、传染源:病人与带虫者; 2、生活史简单; 3、感染方式简单,机会多
2 、自体感染:肛门——手——口 3 、间接感染
4、虫卵抵抗力强
第四节 丝虫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
一、形态
⑵消化道症状;
⑶异嗜症。
四、实验诊断
1、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漂浮法; 3、钩蚴培养法
2
五、流行
世界性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为广泛。
因素:有传染源存在;病人粪便污染土壤;人与土壤接触。
第三节
蛲虫(蠕形住肠线虫)
一、形态
1、成虫:细小,乳白色
雌性: 8-13cm,尾端长而尖细
雄性: 2-5cm,尾端向腹面曲
人体寄生虫学
总论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类健康、 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 包括 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 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 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