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按题材分类讲解
(1)答案提示:长长的驼队行 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答案提示:远与近、高与 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三句写实,后一句是想象。
CHENLI
12
4、【“田园山水诗”的特点与鉴赏】
古代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 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 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 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 平和生活的向往。
CHENLI
10
【鉴赏示例】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 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 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CHENLI
11
【参考答案】
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CHENLI
4
【参考答案】
答1:“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 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伫倚”的结果却是“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 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 际生出,“草色烟光”之景却与“无言谁会”之情 结为一体,徒自凭栏、希望成空。 答2:(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 着、挚诚等),意合即可; (2)从 “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 (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
CHENLI
6
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 “赠”等字样。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 柳”、“行舟”、“劳歌”等词语;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 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 慰。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 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
CHENLI
7
【鉴赏示例】
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 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 情?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 不同?
CHENLI
8
【参考答案】
答1:不是同一时间,中间有一段较长的 时间间隔。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强化送别 的感伤,酒醒以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 得很远,倍感凄凉孤寂。 答2:前者描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乐景衬 哀情,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 描写满天风雨是正面衬托黯然神伤的离别 之情。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
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
昔。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或是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或是把史实和现
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
击统治昏庸和社会时弊,或是只抓住历史的
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在技法上通常是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
有以景衬情的,有古今对比的,有侧面烘托
CHENLI
9
3、【“边塞征战诗”的特点与鉴赏】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边塞相关的“塞下”、 “边城”、“烽火”、“羌笛”、“关山”、 “月”、“大漠”等词语;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或 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 和对家人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抨 击。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 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 生。
CHENLI
1
CHENLI
2
1、【“怀人思乡诗”的特点与鉴赏】
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 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 笛、关山等.
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思念、离愁、哀怨、厌恶 战争、渴望团聚。
抒写情感的方式: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 实结合等。
CHENLI
13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 园风光、农家生活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 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 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
技巧特征:或融情于景,或比喻,或 拟人,或夸张,或白描,或渲染,或 动静结合,或远近结合,或视听结合。
CHENLI
14
【鉴赏示例】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 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CHENLI
15
(1)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
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
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
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
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
有层次
(2)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
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
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
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
前面所绘I
16
5、【“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与鉴赏】
“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 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C主HE人NL公I 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5 此得以升华。
2、【“赠友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
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古人由于道 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 会难期,因而古人尤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 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 表达离愁别绪。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 伤情调。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 象。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 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 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 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CHENLI
3
【鉴赏示例】
蝶恋花
【宋】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
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
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
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试从“景”与
“情”的关系进行分析。
2、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