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主讲:宋学红第四章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概述❖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抽样❖问卷调查法第一节调查研究法概述❖一、调查研究法特点❖二、调查的类型一、调查研究法特点❖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
❖1、适用性广调查研究是以间接的方式研究客观现象,而不是直接研究对象行为本身。
如父母的教育观念、家长的教育儿童的方法,只能通过向家长调查间接了解。
❖2、效率高、范围广调查研究基本上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条件限制,研究涉及范围广,收集资料速度快,效率高。
❖3、形式灵活,手段多样调查研究既可通过访问、座谈、问卷等方式,向熟悉研究对象的第三者或当事人了解情况,又可通过测验、收集书面材料等途径来了解情况,从而掌握研究对象的现状和发展趋向。
❖4、自然真实、简便易行调查研究在自然进程中收集资料,有利于了解研究对象的“本来面目”。
同时它主要是通过考察现状而不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的,因而不需要像实验法那样控制实验的对象,比较简便易行。
调查研究的不足:❖调查研究旨在考察现状,是在自然进程中收集材料,而不是通过实验,主动操纵和改变现象与变量,因此它不能确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往往依赖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精神,常常可能出现主观偏差,而研究者往往难以控制这一点。
由于调查是向别人间接了解情况,被调查者所反映的现象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决定了调查所收集到的资料的可靠性。
出于种种原因,有时被调查者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加入自己的主观臆想或偏见,而调查者却难以了解这种主观加入的程度,从而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二、调查的类型调查的方法第二节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抽样❖一、确定调查对象的基本原则❖二、抽样的基本概念❖三、概率抽样的方法一、确定调查对象的基本原则❖调查对象的选取应视对象总体的数量大小和课题要求条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所选的调查研究对象必须能代表总体。
❖当总体研究不能实施,或者能够用抽样研究替代总体研究时,就应运用抽样研究。
二、抽样的基本概念❖抽样,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
抽样的目的和作用在于科学地挑选总体的部分作为总体的代表,以便通过对这局部的研究,取得能说明总体的足够可靠的资料,准确地推断总体的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或规律性。
为了使统计推断正确可靠,抽取的样本对于总体来说必须具有代表性。
❖抽样方法基本分两大类: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遵循随机化原则的抽样称为概率抽样。
不是按照随机化原则进行的抽样称为非概率抽样。
概率论研究证明,要使样本在性质上对总体最有代表性,抽样时就需遵循随机化原则,即抽样完全按随机的方式进行,总体中每一个研究对象被抽取到的机会必须是均等的,即有同等被抽取到的可能性。
采用抽样进行研究较直接对总体研究有下述优点:❖经济、省力、省物;能提早汇总研究资料,及时利用研究结果;较适用于研究对象分散的课题;研究对象数量有限,获取资料的手段灵活多样;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时比总体研究更能提高研究的质量。
三、概率抽样的方法❖概率抽样应满足的要求是:随机性——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有同样被抽出的机会。
可行性——抽样的方法在实际中是可实施的。
信息性——抽得的样本尽可能反映出分析时所期望的各种信息。
❖概率抽样包括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和整群抽样等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若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均等的(即抽样的随机性),且在抽样取走一个个体之后总体内成分不变(即抽样的独立性),这种抽样方式称为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一般用下述三种方法:❖抽签法。
把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编上号码,并做成签,充分混合后从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这部分所对应的个体就组成一个样本。
❖查表法。
查随机数表,确定从总体中所抽取个体的号码,则号码所对应的个体就进入样本。
随机数表可随意从任何一区、任何一个数目开始,依次向各个方向顺序进行。
❖计算机造数法。
用电子计算机编造随机数程序,把随机数作为总体中抽出个体进入样本的号码。
2.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它把总体中所有个体按一定顺序编号,然后依固定间隔取样,间隔的大小视所需样本容量与总体中个体数目的比率而定,起始数字必须是随机决定的。
[例5-1]现有180名学生,要利用系统抽样法从中抽取15名学生作研究样本,其方法如下。
先将学生按与学生学习成绩无关的标志编号,假设按学生座位顺序把学生编为1-180号,然后按下述步骤抽取:(1)确定间隔距离(2)决定起点R=(K+2)/2=(12+2)/2=7,即决定从第一部分的第7号单位作为第一个样本。
第二个样本为R+K =7+12=19号单位;如此类推,抽出的15个样本为:(7),(19),(31),(43),(55),(67),(79),(91),(103),(115),(127),(139),(151),(163),(175)。
3.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分层抽样是先把总体按一定标志分成不同类型或层次,然后从各种不同类型中随机抽取若干单位组成样本。
[例5-2] 某年级学生共180人分为四个班,其中甲班N1=40人,乙班N2=50人,丙班N3=45人,丁班N4=45人,现要抽取20%作为样本,则每班应抽取的样本单位数按如下步骤算出:1.确定样本单位数n=N×20%=180×20%=362.每班的样本单位数分别为则样本容量4.整群抽样❖整群抽样是先将各单位划分为若干群(组),然后以群为单位从中随机抽取一些群,对抽中的群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例:某地要了解各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在该校随机抽取几个班级,对抽中的班级的全部学生进行调查。
❖整群抽样在总体中不是抽取几个个体,而是随机抽取整群为单位进入样本。
此种抽样在小范围内无实际意义,其抽样误差大,对总体的代表性差。
由于总体中各个个体间存在差异,因此所得到的样本与总体间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个差异即抽样误差。
第三节问卷调查法❖一、调查问卷的类型❖二、问卷的构成❖三、问卷设计的程序❖四、问卷调查的实施及其特点❖问卷,就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而编制成的一套问题表格,由调查对象自填回答的一种收集资料的工具,同时又可以作为测量个人行为和态度倾向的测量手段。
一、调查问卷的类型(1)无结构型问卷,又称为开放式问卷,它的特点是在问题的设置和安排上,没有严格的结构形式,受试者可以依据本人的意愿作自由的回答。
往往是在对某些问题需要作进一步深入的调查时,和结构型问卷结合使用。
通过无结构型问卷,我们可以收集到范围较广泛的资料,可以深入发现到某些特殊的问题,探询到某些特殊的调查对象的特殊意见,也可以获得某项研究的补充和验证资料。
有时候研究者可以根据受试者的反应,形成另一个新问题,作进一步的调查,使研究者与调查对象之间形成交流,使研究更为深入。
对于文化程度不高,文字表达有一定困难的调查对象,不宜采用无结构问卷进行调查,而且问卷所收集到的资料也难以数量化,难以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者需要具有较高的研究分析能力,才可能从回收的问卷中作出判断和分析。
因此,这类问卷多适合于作进一步深入调查时使用。
(2)结构型问卷,又称为封闭式问卷,它的特点是,问题的设置和安排具有结构化形式,问卷中提供有限量的答案,受试者只能选择作答。
结构型问卷,由于已设置了有限的答案供受试者选择作答,因此它适用于广泛的、不同阶层的调查对象;同时有利于控制和确定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易于量化和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因此,这类问卷被普遍使用。
但是,正因为限制性的选答,所以通过回收的问卷也难以发现特殊的问题,难以获得较深入、详尽的资料,因此,通常在结构型问卷为主的情况下,可以加入一两个无结构型问题,两类型式的问卷结合使用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二、问卷的构成❖问卷是以书面的形式,根据研究假设而设计的问题表格。
对于结构型问卷,它的基本成分就是由问题与限制性答案两个方面组成的。
问卷通常包括前言、个人特征资料、事实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等四个基本部分。
2.个人特征资料部分教育研究中常常以下列的一些个人特征因素作自变量,在问卷设计时,可根据研究课题和研究假设选择使用。
XA=个人基本因素(年龄、性别、工作所在地、职业,岗位或职务、工作年限)XB=教育条件因素(教育程度、在学年级、成绩等级,、业余爱好、接触媒体习惯)XC=家庭环境因素(家庭人口总数及构成、父母职业、父母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3.事实性问题都分事实性问题是指要调查了解客观存在或已经发生的行为事实,它包括存在性事实和行为性事实两个方面。
存在性事实问题是用于调查“是否有?”“有多少?”这方面的事实的。
行为性事实问题是用于调查曾经发生过的行为,包括发生行为的时间、地点、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
如:要了解教师使用媒体或学生接触媒体的事实状况,我们可以根据传播学中5w+H的原理,设计一组行为事实性问题:4.态度性问题部分为了研究人的态度,因而要对态度进行测量,但态度作为一种心理倾向,无法进行直接测量,只能从人的语言、行为以及其他方面加以间接的推断。
通常较多采用里克特态度量表作为工具进行态度测量,设计态度测量量表时,必须注意两个态度指标:(1)态度的方向性:即喜欢或不喜欢、肯定或否定的正负方向。
(2)态度的强度:即喜欢或厌恶,肯定或否定的程度。
态度的强度以态度等级来衡量,通常分有几种不同的等级。
两等级式如:同意/不同意;三等级式如:同意/无所谓/不同意;四等级式如:很同意/同意/不同意/很不同意;五等级式如:很同意/同意/无所谓/不同意/很不同意。
三、问卷设计的程序四、问卷调查的实施及其特点(一)问卷调查的实施问卷调查是一种间接的书面调查,它的实施有许多不同于直接口头访问调查的特点.1.调查对象数量的控制❖选择调查对象时,其数目应多于根据抽样要求的研究对象数,即❖例如,假定通过抽样确定研究对象有n0=100人,邮递问卷回收率一般在30%一60%,取R=50%,预计问卷有效率可达K=85%,则应发出问卷数2.问卷的分发与回收3.对回收问卷的审查❖对于回收的问卷必须进行认真的审查,对一些回答不完整、不按要求回答和回答不正确的问卷都应作为无效问卷。
在对问卷数据的整理加工时,不能把无效问卷的数据算入。
否则会造成降低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后果。
(二)问卷调查的特点❖调查对象是经过思考之后才对问卷作出反应的。
这有助于获得真实、准确的资料。
但是,往往由于受试者发现了某些属于敏感性的问题而加以回避,从而拒答或回答不真实。
这就会造成问卷回收率下降,或者资料可靠性下降,而研究者又无法作进一步的追索,单从回收的答卷上又无法判断答案的真伪,使回收的问卷失去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