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模式选择

电力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模式选择

经济·管理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第26卷第12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Vol.26No.122012收稿日期:2012-09-28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12SKL09)。

作者简介:刘军跃(1969—),女,江苏南京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电力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模式选择刘军跃,王敏,阎建明,朱开伟(重庆理工大学,重庆400054)摘要:采用层析分析法(AHP )对我国电力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模式进行研究。

构建了以融资成本、机会成本、风险成本、效益分享额、国家政策因素、电力企业自身因素为准则的层次结构模型,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得到模型中各准则之间的权重关系,运用Yaahp 软件构建了各准则之间的两两判断矩阵,并进行了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研究发现:与保证节能量结构的融资模式相比,共享节能量结构的融资模式具有相对优势,但两者权重相差不大;电力企业实施EPC 时融资模式的选择不仅受到六个准则因素的影响,而且与投资及可能实现的收益规模也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电力企业;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层次分析法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425(2012)12-0029-05一、问题的提出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简称EPC )作为一种以减少使用的能源费来支付项目全部投资的节能投资方式[1],提高了我国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其中就包括电力企业。

电力行业是我国CO 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行业,2007年常规燃煤发电排放的CO 2等温室气体就已接近全国工业排放温室气体总量的一半,且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2]。

电力企业是电力行业碳排放的微观载体,因此,研究合同能源管理在电力企业的实施情况,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电力企业实施EPC 的身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力企业自身作为节能服务公司(Energy Services Company ,简称ESCO )向客户提供节能减排服务;另一种是以第三方的身份撮合客户与其他的ESCO 进行节能改造[3];其中第二种方式较为普遍。

作为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其所拥有的垄断地位,电力企业在技术、设备、营销网络、资金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因此,电力企业自身作为ESCO 实施EPC ,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深入、专业的节能服务,同时也能够降低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的风险,保证EPC 项目实施成功,更好地促进EPC 在电力行业的实施和发展。

自被引入我国以来,EPC 长期处于摸索阶段,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融资困难、监管机制不完善、效益分享不均衡等。

其中融资问题是制约EPC 顺利实施的瓶颈问题,融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直接制约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电力企业要实施EPC 项目,首先要解决好融资问题,其中选择什么样的融资模式又是关键。

融资模式不仅会影响到电力企业实施EPC 项目的风险和最终效益分享,而且也会影响到客户参与EPC 项目的积极性和项目的进展速度。

目前,国内外实施EPC 的融资模式主要有两种:保证节能量结构的融资模式和共享节能量结构的融资模式[4-6]。

因此,探索哪一种融资模式更加适合我国电力企业作为ESCO 来实施EPC 项目,对电力企业实施EPC 项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基于此,本文拟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我国电力企业特点,对电力企业实施EPC 项目的融资模式进行研究。

二、实施EPC 的融资模式目前,国内外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模式主要有两种:保证节能量结构的融资模式和共享节能量结构的融资模式。

保证节能量结构的融资模式是指需要进行节能减排的客户承担EPC 实施所需的资金及相关费用,ESCO 在合同中向客户明确保证合约期间可节省的用能费用足以偿还客户所投资金。

合同期满,若ESCO 未能达到合同所规定的可节省的用能费用,ESCO 需补足未达目标的金额差,若节约的用能费用超出了节能目标的效益则由ESCO 与客户依约定共同分配,直到契约结束。

该融资模式下,ESCO 无需承担融资任务,而由客户承担,ES-CO 只需对节能成果进行保证。

如图1所示。

的融资模式融资主体客户ESCO ESCO 承担的机会成本无有客户承担的风险借贷风险零风险ESCO 承担的风险项目运营风险借贷风险,项目运营风险ESCO 分摊的效益额少多三、基于AHP 电力企业实施EPC 的融资模式选择(一)AHP 简介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 )提出。

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其核心是利用1到9间的整数及其倒数作为标度来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具体步骤如下:(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深入分析问题,根据各个影响因素按照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的形式构造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两两判断矩阵。

从第二层开始,对于同一层各因素关于上一层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判断矩阵。

(3)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因素对于该准则的权重,并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4)选择最佳方案。

计算各层次因素对于系统总目标的总排序权重,并进行排序,选出最佳方案。

(二)电力企业实施EPC 融资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通过对两种融资模式的比较,结合我国电力企业自身特点,我们发现融资成本、机会成本、风险成本、效益分享额、国家政策因素、电力企业自身因素等方面是电力企业实施EPC 时选择融资模式需要考虑的几个关键因素[7-9]。

其中,融资成本03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http ://cqlg.jourserv.com是指电力企业在整个EPC 实施过程中支付的投资资金及相关费用;机会成本是指电力企业将用于实施EPC 的资金进行其他投资而放弃的最大收益;风险成本是指不同融资模式下电力企业可能承担的风险,主要包括借贷风险及项目运营风险;效益分享额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电力企业所能分享到的节能收益;国家政策因素是指国家政府在EPC 方面颁布的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电力企业自身因素是指电力企业在资金、技术、营销网络等方面影响融资模式选择的因素。

(三)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及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1.层次结构模型的构建根据AHP 的基本原理,将电力企业实施EPC 融资模式的选择问题进行分层:(1)最高层(目标层):电力企业实施EPC 融资模式的选择;(2)中间层(准则层):融资成本、机会成本、风险成本、效益分享额、国家政策因素、电力企业自身因素;(3)最底层(方案层):共享节能量结构的融资模式、保证节能量结构的融资模式。

按照上述分层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

)1因素a 1与a 2同样重要3因素a 1比a 2稍微重要5因素a 1比a 2比较重要7因素a 1比a 2十分重要9因素a 1比a 2绝对重要2,4,6,8相邻两个判断的中间值问卷调查共发放20份,收回有效问卷18份。

通过对收集到的有效问卷的整理计算,最终得到调查结果,并运用Yaahp 软件根据结果关于目标层的重要性进行准则之间的两两比较,最后得到各准则之间权重关系及两两判断矩阵,如表3 表9所示:表3各准则权重的判断矩阵A -C C 1C 2C 3C 4C 5C 6ωC 112111/21/20.1409C 20.511/21/31/21/30.0779C 31211110.1775C 41311210.2132C 52211/2110.1775C 62311110.2132λ=6.1585CI =0.0318CR =0.0252表4准则C 1的判断矩阵C 1-P C 1-P P 1P 2ωP 1190.9000P 21/910.1000λ=2CI =0.0000CR =0.0000表5准则C 2的判断矩阵C 2-P C 2-P P 1P 2ωP 1190.9000P 21/910.1000λ=2CI =0.0000CR =0.0000表6准则C 3的判断矩阵C 3-P C 3-P P 1P 2ωP 1130.7500P 21/310.2500λ=2CI =0.0000CR =0.000013刘军跃,等:电力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模式选择表7准则4的判断矩阵C4-PC 4-P P1P2ωP111/50.1667P2510.8333λ=2CI=0.0000CR=0.0000表8准则5的判断矩阵C5-PC 5-P P1P2ωP111/40.2000P2410.8000λ=2CI=0.0000CR=0.0000表9准则6的判断矩阵C6-PC 6-P P1P2ωP111/40.2000P2410.8000λ=2CI=0.0000CR=0.0000结果显示,方案层各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说明各判断矩阵两两指标间的比率赋值合理。

其一致性都符合要求,即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对两模式的最终选择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决策的最终结果方案权重P10.4435P20.5565四、电力企业实施EPC的融资模式选择结果分析(一)电力企业应优先选择共享节能量结构的融资模式从AHP方法分析的最终结果可以看出电力企业实施EPC应优先选择共享节能量结构的融资模式,具体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从专家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六个准则因素中效益分享额和电力企业自身因素对电力企业实施EPC融资模式选择的影响较大。

而在共享节能量结构的融资模式下,电力企业自身因素和效益分因素皆占优势,所以电力企业在实施EPC项目时应优先考虑共享节能量结构的融资模式。

同时,从效益分享额角度看,在共享节能量结构的融资模式下,电力企业承担了项目实施的所有风险,因而享有的效益分享额要大于保证节能量结构的融资模式;电力企业在我国属于垄断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等特点,在资金、技术、营销网络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因此电力企业具相当的借贷及技术风险承担能力。

其次,在风险成本方面,在共享节能量结构的融资模式中,虽然电力企业承担了项目实施的所有风险,但是对于客户企业而言,“零投资、零风险”的待遇可以极大地调动其实施节能减排的积极性,进而吸引更多的客户企业积极投入到EPC 的项目中。

从长远角度看,这可以持续增加电力企业在EPC方面的效益分享。

最后,就政策而言,国家目前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倾向于选择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的ESCO。

如2010年4月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同年6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又印发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出对实施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ESCO将按年节能量和规定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财政共同负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