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新进展
• (二)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急性并发症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感染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
糖尿病酮症酸岛素依赖型糖 尿病最严重的代谢障碍 • 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所致 • 伴蛋白、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 • 当代谢紊乱发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中酮体升 高超过正常高限时称为酮症 • 酮体系酸性代谢产物,消耗体内的储备碱,引 起代谢性酸中毒,临床上称为酮症酸中毒 • 病情严重时可陷入昏迷,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昏迷 • 死亡率为6%~10%
• 第三阶段是恢复最严重的代谢损害。该阶段并不需要完全 纠正所有的异常,因为机体对代谢损害的适应变化不是都 能立即逆转的,尤其是那些酮症酸中毒持续时间较长的病 人,纠正速度过快反而会加重病情。
– 昏迷加重:血糖或碳酸氢盐纠正过快使大脑渗透压或PH值失衡, 加重脑水肿和酸中毒,表现为意识障碍加重,而“化学指标”改 善。 – 低血压:血糖快速下降而没有补充足够的水和钠时可加重低血压。 – 早期肢体动脉栓塞:多见于有严重外周血管疾病的糖尿病人,在 昏迷、低血压时容易被忽略,因此必须监测肢体有无不对称的苍 白、变冷、发红等。 – 高血钾:常见于过早补钾,持续酸中毒和容量补充不足时
临床特点
• • • • • 高血糖-----高渗透性 酸中毒-----过度通气 液体和电解质丢失-----容量不足 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脂肪分解加速 大量脂肪酸在肝脏β 氧化 酮体↑ 超过肝外组织的氧化能力 酮症
治疗
• 容量不足-----补充水和电解质 • 高血糖-----胰岛素 • 酸中毒-----碳酸氢钠溶液
3)胰岛素不良反应 低血糖反应
4)使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尿 糖、血糖变化
服用口服降糖药的注意事项
• 注意预防低血糖,及时发现和处理低血糖 • 注意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β 受体阻断 剂、钙拮抗剂) • 告知病人口服降糖药是非根治性的,需要 与饮食、运动等相配 • 口服降糖药不能使血糖达标时,应尽早开 始胰岛素治疗 • 告知病人要相信科学,不能相信广告和江 湖游医的偏方,一定要依照医务专业人士 的指导或处方而服用药物
• 运动频率:每周不少于5次 。 • 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步行或骑自行 车上下班;上楼低于6层不乘电梯, 改行楼梯 • 高血压者:不举重屏气;视网膜病 变者:不举重,不潜水,头不低于 腰;周围神经病变:避免过度伸展, 不负重,应注意间歇。。 • 最好在运动前、中、后自我监测血
什么原因导致糖尿病呢?
• 人体胰腺的胰岛 上的β细胞分泌 的胰岛素量的绝 对不足或相对胰 岛素分泌不足而 导致的代谢疾病.
胰岛β细胞
_ +
胰岛素
葡萄糖肾脏重吸收
血液渗透压 葡萄糖利尿
其他病因 血糖
糖尿病的反馈效应
二、糖尿病的分类
•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 •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 妊娠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三大营养物质合理分配 -----蛋白质
• 包括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一般指以荤菜 提供为主的动物蛋白。以占总能量的15- 20%为宜。患者可以以自己手掌的面积大 小(除去手指面积),以小拇指的厚度来 粗略估计总量。不管吃的是鸡鸭鱼肉虾蟹 等,只要相加一手掌,那么这一顿就够了。 另外,豆制品主要提供的是植物蛋白,也 要适当地算到这一手掌里面。
1型糖尿病 (Type I diabetes)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自体 免疫疾病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作出攻击而成的。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脏贝它细胞 (pancreatic beta cells)作出攻击并杀死他们,结果胰脏并 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 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是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 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病人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 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 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 对缺乏。 妊娠糖尿病是指妇女在怀孕期间患上的糖尿病。临床数据 显示大约有2~3%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发生糖尿病,患者 在妊娠之后糖尿病自动消失。妊娠糖尿病更容易发生在肥 胖和高龄产妇。有将近3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以后可能发 展为2型糖尿病。
胰岛素笔及胰岛素的使用和保存
• 注射后,必须卸下针头 • 正在使用的“笔”可放于室温(在25℃以 下,0℃以上)的室内,避免高温和阳光 照射。使用时间不超过30天。 • 尚未使用的胰岛素“笔芯”或胰岛素“笔” 须放入冰箱冷藏(2℃—8℃),切记不可 冻结。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 笔芯中剩余12个单位药液时,需更换一支 新的注射
针头的处理
• 针头原则上是一次性使用 ,如患者考虑 经济因素而需重复使用,则应避免碰污 针头,针头忌用酒精等消毒。
二、饮食治疗
• 合适的饮食有 利于减轻体重, 控制高血糖和 预防低血糖, 改善脂代谢紊 乱和高血压。
饮食制定
15% 25%
脂肪 碳水化合 物 蛋白质
60%
三大营养素的热能分配比例
• 1)计算总热量 • 2)碳水化合物、蛋白 质、脂肪的分配:碳 水化合物约占饮食总 热量的50%~60%,蛋 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 总热量的15%,脂肪 约占总热量的25%。 • 3)每餐热量合理分配
4)糖尿病人饮食注意事项
严格定时进食 控制总热量 严格控制各种甜食 病人进行体育锻炼时 不宜空腹进行 保持大便通畅,多食 含纤维素高的食物 每周定期测量体重一 次
三、运动治疗
• 糖尿病患者外出运动时,携带糖尿病保健卡 • 运动服装要宽松 • 随身携带糖果和饼干,如运动前血糖低<100- 120mg/dl,应先加餐。 • 渐渐增加运动量和延长活动时间 ,如血糖高于 300mg/dl,不要运动 • 运动方式:根据病人的意愿选择乐于接受、容 易坚持的 -其中以步行的应用最广。 • 运动时间:宜在饭后1小时左右进行,禁晨起 空腹外出运动 • 运动强度:以中等运动强度:脉搏=(170-年 龄),每次持续20-45分钟。
低血糖 危象—治疗
• 口服葡萄糖改善症状所需的时间约5~15 分钟,静脉内给予葡萄糖至多1~2分钟 • 在上述时间里,改善症状无效的原因可能是 葡萄糖量不够、诊断不正确或低血糖严重, 持续时间较长
护
理
篇
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 饮食治疗 运动治疗 血糖监测
健康教育
目的
• 使血糖到达或接 近正常水平 • 纠正代谢紊乱 • 消除糖尿病症状 • 防止或延缓并发 症 • 延长寿命,降低 死亡率
三大营养物质合理分配 -----碳水化合物:即主食
• 以占总能量的55-60%为宜。食物的计算较为复杂,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采取模糊饮食:以米的干重为准, 结合患者的运动量及胖瘦情况,160厘米女性4.5两/ 天,170厘米男性6~6.5两/天,另据身高每增减10 厘米相应增减0.5~1两/天,参加中等强度活动每2 小时增加1两。另外,如增加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如南 瓜,土豆,番薯,玉米,板栗,豆类等,则饭量应 相应减少。在正常摄入以上主食的同时,为了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考虑每天给患者一份水果,如: 中等大小的苹果一个,稍大的梨一只,橘子一只, 大支的香蕉每天半支等,当中任选一种。吃的时间 应注意:放在餐后2-3小时,而且一份水果应分为 两次进食,作为上下午两次餐中的加餐。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大致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包括:
– 尽快明确诊断 – 如果高度怀疑酮症酸中毒,即开始维持生命的治疗 – 简单了解病史,快速评估容量和呼吸,采取血样,在 床边测量未梢血糖和酮体 – 同时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补液
• 第二阶段是更加全面的评估和治疗
– 详细地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 寻找诱因 – 做各种培养(血、尿和咽拭子)及心电图和X 线检查 – 昏迷患者留置导尿管
• 注射前必须摇匀 • 安装针头,做好针头排气 ,保证 剂量准确 • 针头在皮下保留30秒再拔针,以 保证注射药液完全进入体内。
注射部位选择及准备
• 1、选择注射部位: (1)病人自己注射的部位:腹部--整个腹部,脐周 半径5CM范围内不能注射。腿部--大腿选择前面及 外侧面注射。距膝关节及腹股沟各一掌(约6— 8CM)及大腿内侧区不能注射;( 2)适合他人帮助注射的部位:臂部--双臂的三角 肌后外侧缘,避开三角肌。 • 2、避开重复注射同一部位。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 有计划地安排注射,每次注射更换部位,注射点 之间相距两手指宽度(>2cm)。 • 3、避免在感染、硬结、疤痕或皮肤颜色改变处注 射。注射时用三个手指轻轻捏起皮肤后注射。
一、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
• 1.促进血中的葡萄 糖进入细胞内 • 2.促进葡萄糖合成 糖原或代谢功能 • 3.抑制糖原分解和 糖的异生 • 4.抑制脂肪的分解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 1)准确执行医嘱 做到制剂种类正确,剂 量准确,按时注射。 • 2)注意时间、部位和方法 掌握胰岛素的 注射时间,普通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皮下 注射,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在早餐前1小时皮 下注射。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 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吸长效胰岛素, 注射胰岛素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 感染。
如何预防口服降糖药的副作用
• 遵从医生处方,按时服药,定时进食,不 可任意增减药量或变换药物 • 发生下列情况时应注意监测血糖: – 调整药物剂量时 – 更换药物种类时 – 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时 – 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时 – 其他特殊情况 • 如有可能,每半年检查一次肝功能
使用胰岛素笔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护理新进展
NICU陈艳梅
•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接近四千万, 已成为世界糖尿病人口第三大国,糖 尿病作为全球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疾 病之一,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以 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