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树立新理念 活用新教材

树立新理念 活用新教材

树立新理念活用新教材
——实施地理新教材的几点尝试
2002年秋季,南海成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面对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我感到既高兴.又重任在肩。

我及时地抓住实施新教材的机遇,加大学习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力度,明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实施新的教学方式为突破口,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依据我校地理教学的实际,“活”用地理新教材,并且在实践中已初见成效.
一、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更新教育理念是实施新教材成功的关键。

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这种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及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薄弱,远远不能适应新教材。

我们反复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明确它的基本理念:要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教学;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等。

因此,实施新教材,必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

2.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教材改革形势。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都应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己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调查学情,及时倾听学生心声,为新教材的顺利实施指明了改进的方向。

为了及时了解新教材的实施情况.了解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意见,也为了用好新教材,改进调整地理教学.我召集一部分学生举行座谈会,对学生提出的个别问题,采取个别解决的方法;对普遍的问题,与其他教师一起探讨解决。

二、活用新教材,让学生活动起来
新的地理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活动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把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地理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创设情境,诱发动机,让学生活动起来。

运用不同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也正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根本所在。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学习“天气和气候”一章前.我提醒学生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并自觉养成每天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学生在收看天气预报的过程中,熟悉了一些常用的天气符号,这样学生在家里,无意当中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为学习新的课。

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一节时,恰巧我们这里出现了大雾天气,我及时地抓住这个机会,一上课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今天早上出现了什么天气?”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回答:“大雾天气。

”“谁说一说:在这样的大雾天气,你今天在上学的路上有什么感觉?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离校
较远的同学抢先站起来说:“这种天气,能见度特别低,上学骑车很不方便,应注意交通安全。

”·由此可见.天气的变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遇有这种天气,同学们上学的路上可要注意交通安全,你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有关天气的知识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想.”这样,巧妙地联系实际,借景导人课题,缩短了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激起学生操究的欲望。

接着,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朗读课本插图中有关“天气与生活”
第 1 页
的描述,自然进入下一个问题的学习。

在读“中国城市天气图”时,改变了过去教师读,学生听的作法。

首先.我与学生合作预报北京的天气情况,然后让学生同桌合作进行练习。

课下.我设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回去搜集有关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的材料.下一节课大家一起交流。

2.密切联系社会热点,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激起学生关注社会变化的兴趣.提高学会搜集信息、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不再是当代学生的追求。

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敏捷,从外界获取信息的能力正在逐步提高。

在当今信息时代,教材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途径。

新教材中尽管增加了大量的现代信息,但仍不能满足当代中学生发展的需要。

当代的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当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家、天下事,事事关心。

”为此,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及新地理教材注重人文地理的特点,及时将社会热点事件引入课堂,也可以激发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的兴趣,为地理教学增添活力。

如在学习“地图”一节时,我引用了“美国轰炸阿富汗”这个事件以导人新课,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美国为寻找本·拉登的确切地点,最需要什么?大部分同学想到了地图,这时,我就引导他们说地图与军事密切相关。

接着我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本中的几个问题,从而自然地导人本节课的学习。

再如学习“发展与合作”一章时,课前我让学生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搜集近期的国际热点问题及其发展动态;回家从住房,交通状况、衣着、饮食等方面,调查近三十年家乡的巨大变化等等。

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各班信息收集小组的同学收集到许多信息:如近期美国对阿富汗的轰炸连续不断;巴、以流血冲突不断升级,并了解其发生的原因、经过;南亚两个冤家——印度、巴基斯坦的局势又相当紧张;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成功地加入WTO;有的同学查找资料得知巴、以冲突和印、巴冲突持续发生的原因是两个国家之间的领土纠纷。

3.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观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数量,而且可以配合动感的图像,使学生对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获得感性认识.从而为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在学习“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这一问题时.我设计制作一个多媒体软件:一个运动的云朵,遇到山地的阻挡,顾着山坡逐渐上升,到达一定的高度,形成降水,而到了背风坡.云朵逐渐下降,却没有形成降水。

学生在观察中自己得出了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三活用新教材,构建“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合作竞争”的学习新模式
总之,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很广泛,只要运用恰当、适时,就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活动中学习,学习中活动.
如学完“地图”一节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组合作竞争的活动——绘制课室平面简图.我将全班分成了六个学习小组,看哪个小组绘制得最准确,最迅速.各小组成员纷纷行动起来,他们分工明确,有的测量课室的长度和宽度,在观察测量的基础上,小组集体讨论确定了绘图的比例尺、基本图例和地图的指向标.确定了图幅的大小,准备好了各种绘图工具。

在绘图的过程中,每个同学各抒己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分工又合作,最后将课室平面图绘制得相当准确漂亮。

再如学习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时.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天气、气温、降水,气候的资料,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各小组同学集思广益,通过看电视、听收音机、看报纸、上网等途径,搜集到了很多的资料,为课堂学习提供了方便。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扩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等各方面的交流,实现资源贡享,提高相互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

3、让学生走上讲台——给学生表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以活动教学为中心,放手发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教师则由台前退到幕后,成为导演、策划者、组织者;教师也可以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一员。

在教学中,我尝试者选者部分课题让学生讲解。

事实证明,这样做对
第 3 页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成效。

如在学习“世界的人种”一节时,将搜集的不同人种的图片发到各小组,让同学观察不同人种的外表特征,分组描述自己小组所代表的人种的特征。

这些学生的登台讲课,备受同学们的喜爱与欢迎。

4、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初步开展课题研究。

为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构建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社会实际,我在上学期设立了“家乡环境调查”的课题,在家乡环境调查活动中,学生发现家乡的环境污染正日趋严重,特别是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造成污染的原因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人为地乱倒生活污水,染整厂乱排废水,个体浴池随意排水,个体洗车店随意排污水等,造成大气污染的人为原因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地砖厂的迅猛发展,大量燃煤和石油等。

学生在调查活动中,认识到环境污染就在自己身边,从而自觉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观念。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感情和责任,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走上讲台,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勇于探讨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南海区西樵镇官山中学
吴卫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