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井资料现场解释规程

测井资料现场解释规程

•3.5 测井资料现场解释规程3.5.1 渗透层识别通常钻遇的渗透层主要有砂岩及碳酸盐岩。

3.5.1.1 砂岩层特征a.自然电位曲线在钻井液滤液矿化度低于地层水矿化度条件下,砂岩层出现负异常;反之则为正异常;两者矿化度相近,则自然电位显示不明显或无异常显示。

b.自然伽玛曲线对砂岩反映为低值,泥岩反映为高值。

砂岩层的泥质含量越高,则自然伽玛曲线幅度越大,向泥岩的自然伽玛值靠得越近。

应注意含放射性砂岩的影响,如钾长石砂岩等。

(相对泥岩基线)c.深、浅电阻率曲线常呈现幅度差。

d.井径曲线比较平直、接近或低于钻头直径。

e.中子与密度孔隙度曲线砂岩与泥岩具有不同的差值。

3.5.1.2 碳酸盐岩裂缝层特征a.水平裂缝层·倾角测井电导率曲线为急剧的异常,可以在一个极板或四个极板上出现;·电阻率曲线值降低,探测深度越浅,降低越明显;·声波时差出现周波跳跃;·密度测井密度值降低。

张开的水平裂缝越大、密度值降低越明显;·中子孔隙度增大;·声波全波测井纵、横波幅度衰减,且横波衰减大于纵波。

b.垂直裂缝层·倾角测井出现较长井段的连续对称的电导异常,极板运动有键槽效应;·双井径曲线在裂缝发育井段,出现椭圆形双井径;·密度测井密度数值降低;·中子孔隙度值显示增大;·双侧向曲线深浅电阻率比值稳定,数值略有降低;·声波时差增大;·声波全波测井声波幅度明显衰减。

c.碳酸盐岩网状裂缝层特征介于水平裂缝与垂直裂缝之间。

花岗岩裂缝层特征花岗岩裂缝层特征可以参考碳酸盐岩裂缝层的特征。

3.5.2 分层3.5.2.1 分层原则a.在海上现场不必过细地分层解释,但不能漏掉油、气层。

b.目的层和油气显示段,应逐一划分出渗透层,主曲线幅度值变化>20%,应单独分层。

c.单层厚度>4m的储层中,如出现流体性质变化,必须分层分别读数、计算、解释。

3.5.2.2 层界划分a.以自然伽玛半幅点为主,参考自然电位、电阻率、中子、密度等曲线的变化划分层界面。

b.薄层以微电阻率曲线划分层界面。

3.5.3 取值a.依据岩性、含油性取其代表性的特征值或平均值。

b.各条曲线必须对应取值。

c.取值时应避开干扰。

3.5.4 参数计算3.5.4.1. 现场解释应计算储层的泥质含量、孔隙度、含油气饱和度,各种计算均在现场完成;对以裂缝为主的储层、可以不计算参数,只划分裂缝段,作综合定性解释。

3.5.4.2.计算中的输入参数a.骨架和流体参数尽可能依据岩性采用综合骨架参数。

·综合骨架密度公式:ρma =Vi·ρmai十……十Vn·ρman式中:ρma—综合骨架密度,g/cm3;Vi 、Vn—为i矿物,n矿物的骨架密度值,g/cm3;Vi 、Vn—为i矿物n矿物的体积百分含量。

b.声波时差公式:Δtma =Vi·Δtmai十……十Vn·Δtman式中:Δtma—综合骨架的声波时差,μs/m或μs/ft;Δtmai 、Δtman—为i矿物、n矿物的声波时差,μs/m或μs/ft;c.中子孔隙度:可采用相应的Schlumberger或Atlas的φ有关图版校正。

流体参数一般采用表1所列值:d .地层水电阻率 地层水电阻率应通过多种方法对比确定,常用的方法有: ·邻井试水资料 用邻井相应层段含水层测试获得的地层水资料,各种离子经过等效NaCl 换算;·自然电位法 采用Schlumberger 或Atlas 有关图版确定;也可用计算法求得.计算用下式:SSP = -(60十0.133·T f )·lg R mf /Rweq式中:Rweq =R mf ·l0(ssp/60十0.133·T f ) T f =1.8·Tc 十32SSP- 静自然电位或厚层100%含水纯砂岩处的自然电位值,mV ; T f - 地层温度,华氏; Tc- 地层温度,摄氏; R mf —泥浆滤液电阻率,Ω·m ; Rweq- 等效地层水电阻率,Ω·m ; Rw- 地层水电阻率,Ω·m ;·标准水层法 最好选纯含水砂岩层,用下式计算:式中:Ro 一水层电阻率,Ω·m ; Φ—地层孔隙度,%;M — 胶结系数,与孔隙结构有关,通常为2,根据岩性查表 2。

A — 比例系数。

与孔隙的形状有关,通常为1,根据岩性查表 2。

)()8.50/lg /0426.09.19/lg 1105.0210131.0f weq F weq W T R TR R +⨯--⨯+=⎪⎪⎭⎫ ⎝⎛amRo Rw Φ⨯=·交会图法 在双对数座标纸或F =Φ-2的座标纸上做深探测电阻率与孔隙度交会图,取最低电阻率线为含水饱和度100%的水线,水线与孔隙度为100%相对应的电阻率值即为地层水电阻率。

e .地层温度·地温梯度 一个地区应该有测地温梯度的资料,各构造再经过测井的井底地层温度校验。

·井底最大温度推算井底地层温度 测井时每次下井都测得有井底的最大温度标注在图头上。

在单对数座标纸上以井底最大温度为纵座标(线性),用Δt /(t 十Δt)作横座标(对数),作二者的关系曲线,取直线与Δt /(t 十Δt)为l 交点的对应温度值作为井底地层温度,见Ⅲ.4确定井底地层静温图。

其中:t 为钻开地层至泥浆停止循环时间(h);Δt 为钻井液停止循环至测井仪器从井底开始上提的时间(h);若仅有一个井底最大温度值,可以附加20%―25%估计井底地层温度;·DST 测试的流温资料整理地层温度。

3.5.4.3. 泥质含量a .自然伽玛法(含放射性元素的砂层除外)。

·自然伽玛比值:·泥质含量:式中:GR ——目的层自然伽玛值,API ; GR max ——纯泥岩的自然伽玛值,API ; GR min ——纯砂岩的自然伽玛值,API ;C ——泥质经验系数,前第三系C =2.0,第三系C =3.7。

b .自然电位法求泥质含量公式:minmax min GR GR GR GR GR --=∆%100⨯-≤SSPPSPSSP V sh 122-=∆⨯CGRC Vsh式中:SSP —厚层纯砂岩的自然电位,mV ;PSP —含泥砂岩的自然电位。

mV ; 3.4.4.4 孔隙度 a .声波孔隙度:式中: Фs — 声波孔隙度,%;Δt —— 目的层声波时差值,us /m 或us /ft ; Δtma — 目的层岩石骨架时差值,us /m 或us /ft ; Δtf —— 流体声波时差值,us /m 或us /ft ; Δtsh —泥岩层的声波时差值,us /m 或us /ft ;Cp =Φs/ΦT 欠压实系数,其中ФT 为用中子和密度求得的交会孔隙度。

b .有效孔隙度:式中: ФD-- 密度孔隙度,%;ФN-- 中子孔隙度,%;现场解释一般用总孔隙度,%。

c .密度孔隙度:式中: ФD — 密度孔隙度%,; ρb — 目的层的密度测井值,g /cm З; ρma —— 目的层的骨架密度值,g /cm З; ρf —— 流体密度值,g /cm З; ρsh ——泥岩层密度测井值,g /cm З。

d .中子孔隙度:式中: Ф — 中子孔隙度,%; ФN ——目的层中子测井值,%; ФNsh —泥岩层中子测井值,%;shmaf mash p ma ma S V t t t t C t t t t ⨯∆∆∆∆-⨯∆-∆∆-∆=Φ--1222ND T Φ+Φ=Φshfma shma f ma b ma D V ⨯-----=ΦρρρρρρρρshNmaNf NmaNsh Nma Nf Nma N V ⨯Φ-ΦΦ-Φ-Φ-ΦΦ-Φ=ΦФNma —目的层岩性中子孔隙度骨架值,%; ФNf —流体中子孔隙度; 3.4.4.5 含水饱和度a . 纯砂岩或泥质含量<10%的砂岩,可以用阿尔奇公式求含水饱和度:式中: Rt — 目的层的深探测电阻率,Ω.m ; Rw — 地层水电阻率,Ω.m ; Ф— 目的层孔隙度,%; b .泥质砂岩用印度尼西亚公式:式中:SW — 含水饱和度,%; Vsh —— 泥质含量;Rsh —— 泥岩深探测电阻率,Ω.m ; Rt —— 目的层深探测电阻率,Ω.m ;结合地区地质特点,优选出适合本地区的经验公式更好。

3.5.5 油气水层识别3.5.5.1 解释层定义测井解释应分出不同类型的层,应分出各类的层及其定义如下。

a. 油层:原油含水小于5%的产层;●自喷油层:靠天然能量自喷生产的油层; ●非自喷油层:靠机抽或气举生产的油层。

b. 气层及凝析气层●气层:在地层条件下呈气相存在,产出以天然气甲烷为主的气层; ●通常每m 3气体含100g 天然汽油时为湿气;不足100g 时称为干气; ●凝析气层:在地层条件下呈气相存在,高气油比,原油比重低于0.786的气层。

c. 油气层 含有气顶的饱和油层。

d. 含水油层 产液中含水大于5%而小于30%的产层。

e. 含油水层 产液中含油大于10%而小于30%的产层。

f. 油水同层 产液中含油或水分别为30%-70%的产层。

tWW R R S ⨯Φ=2()⎥⎥⎦⎤⎢⎢⎣⎡⨯Φ+-=W m shsh sh W R a R V V Rt S 2/1/1g. 水层产液中含水大于90%的产层。

h. 干层●井深大于2000m,流动压差达到地层压力的5O%,其油水流量小于5m3/d 或天然气流量小于5000m3/d的含油气地层。

定为干层;●井深小于2000m,流动压差达到地层压力的50%,其油水流量小于3m3/d 或天然气流量小于3000m3/d的含油气地层,定为干层。

3.5.5.2 砂岩油、气、水层判断a.定性判断气层在井场,油层与气层的识别主要依靠定性判断。

·中子、密度曲线以石灰岩刻度孔隙度为零作基线重叠。

在气层处由于气密度低,及中子测井曲线的“挖掘效应”影响,使得两曲线呈反向离差,曲线的差异比油、水层处大2-3个图格;·气层的声波时差曲线出现周波跳跃;·中于密度交会图点子偏离砂岩线,在砂岩线的左上方;·地层测试的压力梯度线折算的地下流体密度在0.2—0.35g/cmЗ之间为气层;·气测录井的组分分析中甲烷含量高,重组分低,在干气层中几乎无C3以上的重烃。

b.在已有测试和测井资料的构造上,可借鉴已获DST(钻杆测试,drilling-stemtesting)测试结果,和测井取得的Rt、GR和SP 参数,以及孔隙度、饱和度和泥质含量等成果,确定油层下限及评判各类解释层的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