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和结果》说课稿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和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节。
本课是这一章的最后一节,学生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通过探究实验、调查等活动,亲身体验了绿色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生动有趣。
而本节课文并没有安排探究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机会看到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理论知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花的主要结构; 概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自学能力;通过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运用概念间的联系,解决生产实践问题,认同生物技术与社会紧密联系。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突破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通过实验,观察花的结构,区分雌蕊和雄蕊,教师引导,认识子房的基本结构,提升实验操作能力。
2.概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通过自主学习,概述传粉和受精过程,提升表达能力,构建科学生物概念。
(2)难点突破
概述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通过小组合作,概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运用概念间的联系,解决生产实践问题,认同生物技术与社会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抽象思维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仍需要具体的感性知识做支持。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
教学中运用实验法、讨论法、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
1.教法:整个课堂设计以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质疑,并设法探索解决自已的问题,体现课标的探究性学习特点。
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形式。
具体方法有: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情境引入式教学法等。
2.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索的习惯,在合作交流中使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
具体方法:探究性学习法、合作性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观看视频,创设情境。
(二)实验操作,认识花的结构。
(三)观察图片,认识子房结构示意图。
(四)观看图片,区分单性花和两性花。
(五)自主学习,说出传粉和受精的概念。
(六)观察动画,概述传粉和受精的概念。
(七)小组讨论,概述种子和果实形成过程。
(八)复习种子、果实结构,构建子房发育成果的结构对应关系。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五、教学反思
1.优点:本课抽象,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
2.不足:本节课内容太多,学生习题训练不够,需要课后弥补,增加学生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