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


面质技术使用时机
一是:出现言行不一致 的情况; 二是理想与现实不一致; 三是前后言语不一致。
面质技术使用注意事项
一是要有事实依据; 二是避免个人发泄; 三是避免无情攻击。
2、解释技术
解释是用心理学的某种理论,来描述说服 对象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 解释技术,使说服对象从一个新的、更全面 的角度来重新面对困扰、周围环境及自己, 并借助于新的观念和思想来加深了解自身的 行为、思想和感情,从而产生领悟,提高认 识,促进变化。
说服劝导
3、自我开放技术
自我开放亦称自我暴露,指我们在开展说 服劝导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 验与说服对象共同分享。自我开放的目的有 两个,一是通过自我开放,来求得说服对象 更多的自我开放,提高认同感。二是通过自 我开放,帮助对方进行理性的思考,探求问 题的根源。
说服劝导
二、合理宣泄法
合理宣泄就是利用或创造某种条件、 情境,以合理的方式把压抑的情绪倾诉 和表达出来,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 稳定思想情绪。 主要包括:一是倾诉;二是运动;三是 书写;四是哭泣;五是呐喊。
说服劝导
三、放松调节法
放松调节是为达到肌肉和精神放松的 目的所采取的一类行为疗法。
主要包括:一是一般身心放松法;二 是想象性放松法;三是注意力转移法; 四是呼吸放松法。
心理疏导案例
• 郭女士,31岁,大学本科,离异,未生育,北 京某外贸公司的行政主管。郭女士出生在北京,1 岁时,因父母工作忙无法照看而将其送到北京郊 区外祖母处抚养,3岁时弟弟出生,7岁上小学时 回到父母身边,感到与父母亲热不起来,父母总 是偏向弟弟,无论自己怎样表现都不行。在中学 时期聪颖好学,成绩优异。十九岁上大二时,她 曾因人际关系的困扰感到焦虑、抑郁休学一年。 大学毕业分到条件很好的外贸公司工作,24岁结 婚,2年后离异。
1、面质技术
面质技术:又称质疑、对质、对抗、正视 现实等,是指我们在运用说服劝导过程中指 出说服对象身上存在的矛盾的方法。面质的 目的在于协助说服对象促进对自己的感受、 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在于激 励说服对象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 掩饰心理来面对自己、面对现实;在于促进 说服对象实现言语与行动的统一,理想自我 与现实自我的一致;在于使说服对象明了自 己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
心理疏导
主讲人:王秀花
在工作中,常常 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一 些问题,在这些问题 中,有的是思想问题 ,有的是心理问题, 有的两者兼而有之。
概念
• 心理疏导:
• 是指当人产生委屈、狂热、郁闷、 烦躁、伤感等背离常态的心理情绪 时,针对其情绪产生的原因所做的 化解和引导,避免其情绪向极端发 展,将其引致正常人的心理状态。
心理疏导基本方法
一、说服劝导 二、合理宣泄 三、放松调节
说服劝导
倾听
耐心倾听是成 功的关键所在 ,也是说服劝 导法与谈心的 一个重要区别
劝导
一、面质技术 二、解释技术 三、自我开放
技术一、Biblioteka 服劝导说服劝导法是对那些因认知偏差而 导致情绪困扰或行为异常的人,进行 开导、启发、规劝,帮助其纠正错误 认知,恢复理性思考,进而促使情绪 和行为改变的心理疏导方法。
特征
• 一是心理疏导强调“主动” • 二是心理疏导贵在“随机” • 三是心理疏导功在“经常” • 四是心理疏导重在“明理”
诱发心理问题的六大危险信号
第一个危险信号:人际关系紧张; 第二个危险信号:成长环境恶劣; 第三个危险信号:重大生活事件的
强烈刺激; 第四大危险信号:环境突然变化; 第五大危险信号:压力; 第六大危险信号:身体疾病折磨;
• 郭女士聪颖好学,业务纯熟,工作一丝不苟,兢 兢业业能吃苦;同时要求他人也很严格。总想把 事情办得更好,把人际关系处理好,非常在意他 人对自己的评价,可是事以愿违,总得不到满意 的回报,似乎整个世界都对自己不公平。特别是 离异之后,有一次对下属提出了批评,听到了这 样的背后议论:连自己的老公都处不好,这样的 变态女人谁受得了呀。为此她陷入了极度的沮丧 之中,从内心里感到不愿意见到任何人,不愿意 做任何事,经常埋怨自己这样无能,。不知为什 么,一遇到开会汇报情况、接待来客,指导、批 评下属时就紧张、焦虑,还会出现憋不住小便马 上往厕所跑的毛病。
心理疏导案例
• 我为郭女士进行过6次个别咨询和2次团体咨询。

郭女士到咨询中心来的主要原因是:她时常为自己同
他人的关系处不好,对完成工作任务缺乏自信心而感到焦
虑、沮丧。她对咨询也抱着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她
担心咨询师会像她的同事、朋友一样认为她心理变态;另
一方面,她又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她,解决她的困难,从
• 5、改掉紧张就要上厕所的毛病。
心理疏导案例

收集临床资料、评估问题之后,在第三次会谈时我向
她简单介绍了心理疏导疗法(TDP) 的基本理论以及心 理疏导治疗模式:不知―知―认识―实践―效果―再认识
―再实践―效果巩固。

从心理基础认知开始,解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心理、生
理以及社会的作用因素。产生心理问题一定有其主客观原
(一)倾 听
一是要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并 适当地表示理解,不要带偏见和框框,不要 做价值评判。
二是不仅是用耳朵,更要用心。不但要听 懂说服对象通过言语、表情、动作所表达出 来的东西,还要听出他们在交谈中所省略的 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或隐含的意思,甚至 是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潜意识。
感兴趣 真诚
困境中把她拖出来,但是又怀疑咨询师能否将困扰她近20
年的问题解决。经过二次咨询,建立了咨访关系。消除了
她上面的顾虑后,郭女士列出她希望咨询能够达到的目标:
• 1、能更好地处理因人际关系紧张给她带来的各种麻烦;
• 2、增强工作上的自信心、能顺利的完成她的工作任务;
• 3、减少因沮丧造成的自闭心理;
• 4、消除过低的自我评价;
因,人生在世不可能不受到外部客观世界的作用和刺激。
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作用和刺激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临床心理学把这种自然和社会的作用和刺激称
之为“心理--社会因素”。
• 假如人们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以稳定的情绪和满意的心境 保证心理活动的均衡和协调;在与人相处时对别人积极、 肯定的态度多于消极、否定的态度,做到尽可能的宽容与 忍让,对于其所属的集体有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 求得一种相容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本身具有健全的意志, 能够有效地控制自身的冲动,并有对挫折和失意的耐受力 和应变力;能够把握周围的环境,适应和对付变换多端的 世界,保持主动积极的心理过程和平衡稳定的心理状态, 那基本上就不会发生心理疾病了。可惜人们很难做到上述 的这一切,因此,自然和社会对人的种种作用和刺激就成 为心理疾病的客观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