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专题——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常见提问方式:● 1.如何理解X X这句话?● 2.解释下列X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 3.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含意?●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X X这句话的理解。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三种类型语句:●1.简洁但内涵丰富的语句●2.使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3.结构(层次)比较复杂的句子一.简洁但内涵丰富的语句例1 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关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
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
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例2 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例3 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例4 “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方法:——从关键词入手【考察实质】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答题步骤】第一步,看句内关键词,分析含意:第二步,分析句内结构关系,分析含意。
(句子内部是并列、递进关系,应写出并列、递进的几个要点;转折、因果关系,应先抓“主”也不要丢“次”。
)第三步,有情感态度的,分析句子所蕴含的情感(人物形象或作者)。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练习:《歌德之勺》“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语境: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
今天来到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空间。
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
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
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
考题呈现听朗诵孙犁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
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
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
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
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五十年过去了。
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
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
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
幻灯片17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
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
作为文物陈列的,古代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
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在当时和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总会有不同吧!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他们心的跳动,紧紧连接着时代的脉搏。
他们的言行,在当时,就是群众的瞩望,他们的不幸,会引起全体人民的悲痛。
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
时间无情,时间淘洗。
时间沉淀,时间反复。
历史不断变化,作家的爱好,作家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
抚今思昔,登临凭吊的人,虽络绎不绝,究竟是少数。
有些纪念文章,也是偶然的感喟,一时之兴怀。
幻灯片18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文章与道义共存。
文字可泯,道义不泯。
而只要道义存在,鲁迅的文章,就会不朽。
1985年9月21日晨改抄讫 (有删改)。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2)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二.使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从手法入手【考察实质】将使用了修辞或者表现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
【答题步骤】第一步,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或其他表现手法;第二步,分析手法,将句子“还原”,分析文中是哪里使用、怎样使用的。
(比如比喻的相似性,比拟的形象性,借代的相关性等。
)第三步,分析句子所蕴含的情感(人物形象或作者)。
答题步骤:手法+分析+情感例1 《时间怎样地行走》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
(4分)语境: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
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刺痛”的仅仅是眼睛?【跟踪演练】《乡村的瓦》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4分)小结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句子,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格;●第二步“还原”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第三步组织答案答出作用+情感●(点明、还原手法+作用+情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3.结构(层次)比较复杂的句子例1 怎样理解划线句子的含意?(4分)②刘:那么多的人在抱怨世界对自己的不公平,一般说来尤其是越知识多的人越抱怨多,我抱怨过,当然柏杨先生也抱怨过。
这话您不介意吧!柏:我承认我确实抱怨过,不过我终生在抱怨又终生在奋斗争取,并且我能做到在进入天堂时一定把我所见到、经历过的、世间发生过的一切都统统包容:因为太多我知道、不知道的人在包容着、包容过我!你可以抱怨,但你不能仅限于抱怨。
人要尽力而为,要竭尽全力,实在做不到了,你就试着顺其自然吧!要承认人与人的差异性,世间万物有摆脱差异性的事物存在吗?每个人在宇宙中都会有一个最终位置的!有的辉煌夺目,有的黯淡无光,这没有什么错!●练习:《同里的黄昏是一首歌》●古人云: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
聪明的隐士总是不忘了隐居的首要条件是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陶渊明们虽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却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只有如这位老者一样,选一个宁静的所在,比如同里,虽然与世无争,却也不为生活所扰,更利于修身养性,着实令人艳羡。
小结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句子,理清结构(几个句子间的关系)●第二步结合语境对每个分句一一分析●第三步按次序组织答案小试身手掐辫子刘心武一对白领情侣长假携游,到一处近年开发出的山野景点,见到瀑布深潭,她高兴得跳起来欢呼,山风掠过,将她草帽吹落潭中,她还没回过神来,他已经跃入潭中,捞起草帽,游回潭边,跃到岸上。
她还没做出反应,周边的游客已经响起掌声,还有人说:“跟电影镜头似的!”他们躲到僻静处,他把上衣脱下,晾到灌木上。
她说:“吓死我了。
知道你要表达,可也犯不着这么冒险。
”他说:“除了对你表达,其实,还有另外的内心秘密。
”她狐疑了:“什么另外的秘密?”他告诉她,掉在潭里的,是草帽。
草帽是用什么做的?她随口说:稻草。
他告诉她,不,是麦秸。
把麦秸用水泡过,然后用双手编成辫子,他们老家妇女几乎一年四季都会在做完别的活计后,来顺手干这个,叫做掐辫子。
一挂辫子大约弯成五圈,近年来的收购价,是一挂一元钱,一个能干的妇女,一天掐辫子能出五六挂……她听到这儿放心了,明白他内心里,有区别于她这样的城里生城里长的人的眼光和心思,草帽对她来说,不过是一种便宜的遮阳物品,可是对他来说,是他到城里来上大学以前,奶奶、妈妈、姐姐们日常掐辫子变化成的产品。
她引他聊得更多。
他细细叙说。
他告诉她,他们那个家乡,离交通枢纽远,历史上属于兵家必弃之地,如今则属于商家缓争之处,无山无水,开发不成旅游区,离最近的一处古迹也还有百里之遥,他也曾苦苦查阅过,竟找不出自古到今各方面的名人有出生在他们那个地方的,总之,那是一处平凡、平淡、平庸的所在。
但是平实之地也有平安之福,城市化的浸润,离得还远,村庄虽然盖起了新房,却仍有古朴风貌,幻灯片36她随他前往他的家乡。
绝对距离并不远,却要先坐火车,慢车站票,熬过一夜,再换长途汽车,再换三轮摩托,车载的终点是一处大集,从那大集镇再徒步一小时,才到他家那个村子。
确实无特点可言,就是不多的树,模样雷同的房舍,不甚整洁的村道,一种只能以农村命名的混合气息。
他把她引到自己家时,已经夕阳西下。
一进院,不用他指点,她就看到好几个盆,有塑料盆、铝盆,还有一只陶盆,里面浸泡着大体等长的麦秸,散发出一种香臭之间的暧昧气息。
他妈妈迎面出了屋,手臂上有几挂刚掐好的辫子,不是知道他们来了表示欢迎,她是地道的不速之客。
他叫完“妈”就介绍说“这是我女朋友”,她赶忙称呼“大妈”。
进屋以后又见到他奶奶。
姐姐已经出嫁,但就在邻村,他说明天或许就会回来见面。
奶奶坐在那里掐辫子,弄明白她的身份后咧开只剩几颗残牙的嘴无声地笑了好久。
她随即听见院子里鸡在拍翅狂叫,她到门边往外看,是大妈在抓鸡。
那只母鸡显然一贯得宠,万没想到今天风云突变,幻灯片37因此拼力挣扎,他知道她的心思,怕她跑出去拦阻,就站到她身边轻轻搂住她的腰,但是她懂得,大妈听见儿子把她介绍出来时,并没有什么强烈的表情,但是此刻她那满院抓鸡的肢体语言,把她面对意外之喜的满腔热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如此看重,并且以如此淳朴的形态表达出来,是她职场生活中不曾经历的。
晚饭后和大妈聊天,才知道如今四季都有人进村来收妇女们掐好的辫子,除了去做草帽,广东那边又有盘成“黄金条”的,没多久是下元节,祭祀亡魂,要给他们烧“黄金条”。
她发现东厢柴草间堆了不少废弃的辫子,大妈悄悄告诉她,那都是奶奶掐的,老人手劲不够,掐不出合格的了,可是,掐了一辈子,喜呀悲呀什么心思都掐进去了,所以不告诉人家不收,还由着老人掐……她意识到这里的妇女掐辫子其实更具有超出换钱的生命意蕴,眼睛潮湿了。
他的爸爸是兽医,那天到外地出诊,第二天一早才回来。
她和他一起站在院门外,远远看到那乡村兽医骑着自行车从白杨树下过来,她忽然想大声召唤:“爸爸!”1、你如何理解“心里仿佛陆续注入一缕一缕的光亮”这句话?2、赏析倒数第二自然段中划线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