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新课标之习作教学解读共30页文档
小学语文新课标之习作教学解读共30页文档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 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 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 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数 小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怕教作文。
首先是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 1.作文指导程式化。每次作文指导课都是 ABCD,从审题到立意,从选材到表达,项 目一样不落,程式固定不变。 ▪ 2.没能从整体上把握小学各学段作文教学 的要求与特点,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 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没有遵循作文 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因而收效不大。
▪ 1.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 (1) 习作教学要打开学生的思路。 ▪ 下水文不仅能给学生一个很的示范作用,而且老师通过写下水文,
知道哪些地方会遇到因难,有了这种敏感,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 看得更准,容易把学生点醒。 ▪ (2)学生品尝作文成功的快乐。 ▪ 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蹲下来”,从儿童的角度去感受身 边事物、思考问题,去评价学生的作文。
(三)第三学段习作课程目标与内容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 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习 读书笔记,学写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 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 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 右。
4、形式:不拘形式————简单的记 实作文和想像作文
5、标点符号:学习使用逗号、句 号、问号、感叹号——正确使用 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正 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养 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第四部分 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 作文教学指导过于细致,造成学生作文千人 一面的现象。教师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 或不厌其烦的进行指导,包括如何开头,中间怎 样写更加具体生动,又应怎样结尾,都一一详细 讲解,反复强调。其结果却是:教师指导越细, 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在写作过程中越不敢 越雷池半步,写出的文章就难免千篇一律。因此, 教科所的罗柏生老师提出习作指导课指导的时间 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习作文的态度不正确。多数学生习作之初就存在着畏 难心理,在平时的 生活中又不善于观察、积累。作文训练 中,常常采取:编: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抄: 抄一些优秀作文选上的作文;仿:仿写作文,事情一样,只 是改变人物;背:背优秀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这些 自认为“省事有效”的方法。长此以往,必然停滞不前。
第三部分 写话、习作课标中的主 要目标 及教材特色
1、态度:有兴趣——乐于书面表 达——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语言: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 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 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有 明显错误的词句——主动修改习 作,语句通顺
3、内容:自己想说的话——写下自己 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把自己觉得新 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写清楚。——内容具体
(二)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与内容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 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 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 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 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习作教学理念 1.突显本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用语言文字与人交往就是作文。 经历一件事情,看到一样东西,把它记下来,就是作文。因此,教师要 让学生明白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会作文。作文 就是生活本身的需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项目。 2.回பைடு நூலகம்生活 :作文是回忆生活。因此作文要求真、求实,要求学生写真 话、吐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观察,进行生活积累。 有了对生活的积累,学生对作文就有了兴趣,有了热情。在此基础上适 当作方法的点拨,就能写出好文章。 3.放飞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 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 “自由表达”时,才能“情动而辞发”,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无拘无 束、自由自在地写下来。话则长,无话则短,用童心表述真实的生活, 发表内心真实的感悟。 4.读写结合: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 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 读写犹如天空中的云彩。因此,只有让学生多阅读,读中注意积累,厚 积才能薄发。
第二部分
写话、习作的课程目标和 内容
“写话”是学生学习书面表达初级阶段 的“内容”和“方式”。《义务教育语文 课程标准(2019年版)》对“写话”提出 三点要求: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 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 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 句号、问号、感叹号。
2.积累少,缺乏生活。许多学生还没有养成看课外书的 习惯,不注意进行阅读和背诵,词汇积累少,语言贫乏。文 章空洞乏味,淡如白水。没有学会观察生活,在他们眼里没 有什么可以值得写下来的精彩素材。即使有也因为过程印象 不深,胸无点墨不知如何去写。不会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因而写出的文章只能是一些空洞单调的流水账。
第一部分 总目标及内容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 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 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 力。
“见闻”,就是我看到的,听来的; “体验”,在我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我自 己产生的一种情感、认识;“想法”,在 精神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产生的一些主 意。
新课标强调“见闻”“体验”和“想 法”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把学生的写作 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