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业指导书制定管理规定(升级版-含文件全部附表)

作业指导书制定管理规定(升级版-含文件全部附表)

XXXXXXXX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制定管理规定文件编号:版本:编制:审核:批准:XXXXX有限公司发布作业指导书编制管理规定1.目的确保生产按操作规范作业,辅料、工具、物料的合理使用,保证产品质量及生产过程顺畅,和作业指导书的制作和管理。

2.范围管理办法规定了制造生产现场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原则、依据、结构内容、格式、文本要求及应用管理的基本内容。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制造中心现场管理的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管理,其它二级企业可参照执行。

3.规范性引用文件(无)4.定义4.1现场标准化作业以企业现场安全生产、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要素为主要内容,按照企业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与要求,制定作业程序标准和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活动。

4.2全过程控制针对现场作业过程中每一项具体的操作,按照技术标准、工艺标准、规程规定的要求,对制造现场作业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细化、量化、标准化,保证作业过程处于“可控、在控”状态,不出现偏差和错误,以获得最佳秩序与效果。

4.3现场作业指导书对每一项作业按照全过程控制的要求,对作业计划、准备、实施、总结等各个环节,明确具体操作的方法、步骤、措施、标准和人员责任,依据工作流程组合成的执行文件5.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原则5.1体现对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设备验收、运行检修、缺陷管理、技术监督和反措要求等内容;体现对现场作业的全过程控制。

5.2现场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应依据工程部提供的流程图、控制计划、PFMEA、特殊特性清单,防错计划书等工艺文件内容和技术标准内容,应施行刚性管理,变更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5.3应在作业前编制,注重策划和设计,量化、细化、标准化每项作业内容。

做到作业程序有要求,安全有措施,质量有标准,考核有依据。

5.4针对现场实际,进行危险点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5.5应体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编写、审核、批准和执行应签字齐全。

5.6围绕安全、质量两条主线,实现安全与质量的综合控制。

优化作业方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5.7每工序的作业任务编制一份作业指导书。

5.8应规定保证本项作业安全和质量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工序及验收内容。

5.9以人为本,贯彻安全生产健康环境质量管理体系(XXXEQ)的要求。

5.10概念清楚、表达准确、文字简练、格式统一。

5.11每工序的作业任务应体现工程操作所需时间,应含宽放时间的设定体现。

5.12应结合现场实际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写(IE),由相应的主管部门审批。

6.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依据6.1、流程图、控制计划、PFMEA、特殊特性清单,防错计划书、BOM清单、包装要求等工艺文件和技术指标,总成图等技术标准编制现场的作业指导书。

6.2.在流程图、控制计划、PFMEA、特殊特性清单,防错计划书、BOM清单、包装要求等工艺文件和技术指标,总成图等冻结后,开始编制作业指导书,编制作业指导书按照产品复杂程度不同所需时间也不同,时间范围一般在3-7天内完成。

7.现场作业指导书的应用与管理7.1应用7.1.1 各单位按照本导则,参照范本,结合现场实际,具体编写现场作业指导书。

7.1.2 作业指导书须进行专题学习,作业人员应熟练掌握工作程序和要求。

7.1.3 现场作业应严格执行指导书,逐项打勾或签字,并做好记录,不得漏项。

7.1.4指导书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不符合实际、图纸及有关规定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工作,作业负责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修改指导书,履行审批手续并做好记录后,按修改后的指导书继续工作。

7.1.5检修过程中如发现设备缺陷或异常,应立即汇报工作负责人,并进行详细分析,制定处理意见后(必要时应会同装配车间三结合及SMT四结合一道进行),方可进行下一项工作。

设备缺陷或异常情况及处理结果,详细记录在指导书内。

7.1.6 当4M发生变更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修改作业指导书,并履行审批手续。

应提前编制现场产品的作业指导书。

7.2管理7.2.1各单位应明确现场标准化作业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全过程的推广应用和监督检查。

7.2.2各单位应制定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管理制度每年修订一次。

7.2.3使用过的作业指导书,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存档。

7.2.4作业指导书实施动态管理,应及时进行检查总结、补充完善。

作业人员应及时填写使用评估报告,对指导书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进行评价,对可操作项、不可操作项、修改项、遗漏项、存在问题做出统计,并提出改进意见。

工作负责人和归口管理部门应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对作业指导书及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编写人员,指导以后的编写。

7.2.5积极探索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开发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软件,逐步实现信息网络化。

8.职责8.1制造中心生产技术管理科根据工程部输出相关的工艺文件负责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修订和管理。

8.2制造中心各线体对作业指导书的使用,保存和有效率进行评估。

8.3质量管理部对作业指导书实施情况检查。

9.文件流程(见图)11.1结构1)一套作业指导书的封面由验收记录情况评估和附录二项内容组成。

2)作业指导书版面由:编号、版本、页码、机型、制程、工序名称、区分、工序时间、作成日期、修定日期、作业加工流程号、作业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部件、使用治具/计量仪器、使用辅料、修改履历、管理项目、拟制、审核(PE)、审核(主管)、批准的签字21项内容组成。

11.2内容及格式1)编号应具有唯一性和可追溯性,便于查找。

可采用企业标准编号:WI(P)-XXXXXX-XX-XX,位于封面的右上角。

编号定义:第一位WI(P)代表为:WI为作业指导书(P)试制用,(S)量产用,第二位XXXXXX代表为机型,第三位XX代表工序区分【附加:FJ】,【装配:ZP】,【包装:BZ】,【插件:ZC】,第四位XX代表序号。

11.3填写方法例:WI(P)-C2289-FJ-011)表头填写:版本:A0、A1、A2……An页码:第XX页共XX页机型应具有唯一性便于目视化,机型填写要求:XXX-C2289 XXX代表XXX,C2289代表机型号。

制程分为SMT,附加,装配,包装四大工段;工序名称:根据控制计划的名称进行填写区分:可分为SMT(贴片),SMT(AI),附加(加工)SMT和附加填写名称以PCB板及PCBA板的名称进行命名,装配(总装)命名以整机名称为主。

工序时间:本序完成的操作时间+宽放时间单位以“秒”符号为“S”.作成日期:为编制完成时间:填写规范:XXXX年XX月XX日,例如:2014年4月16日修改日期:作业指导书有修改的必须填写修改的日期,填写规范:XXXX年XX月XX日,例如:2014年4月20日;作业加工流程号:根据流程图的加工流程号填入,与流程图、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的加工流程号必须一一对应;同时体现加工内容的图片,应包含:操作图片,顺序号,作业流,注解标识2)作业方法及注意事项作业方法:以图片和文字结合描述操作动作,图片要求清晰简要注意事项:体现产品生产注意、安全、品质确认,不良反馈处理等3)使用部件使用部件填写此工位所需的生产组件、物料填写生产所需专用工具、常用工器具、仪器仪表、电源设施、消防器材等;序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15)使用辅料填写消耗性材料,老保用品等使用辅料序号名称规格型号用量备注16)变更履历、在如下格式填写工艺和技术变更序号更改内容签名日期17)管理项目本工序的管理项目明细,格式,包括静电、电批和烙铁等管控的指标和控制方法序号管理项目过程公差评价/测量技术频率控制方法18)审核确认拟制审核(PE)审核(主管)批准保全的部门经理或科长作业指导书执行的许可人。

在指导书批准人一栏内签名12.现场作业指导书的文本要求12.1页面设置12.1.1采用A4纸,横排版竖装订,装订线位置在左侧。

12.1.2页边距:上、下、右分别为1.5cm,左为2.5cm;距边界:页眉为1.5 cm,页脚为1cm。

12.2字体设置12.2.1正文采用“五号仿宋体”。

12.2.2题目名称采用“三号加黑宋体”。

12.2.3大标题采用“四号黑体”;小标题采用“四号加黑仿宋体”。

12.2.4表格标题栏字体采用同正文相同字号的加粗宋体,外边框加粗1.5磅。

12.3页脚设置12.3.1页码一律采用居中“第×页共×页”,字体为“小四号黑体”。

12.4封面设计12.4.1指导书的名称采用“一号或小初加粗隶书”字体。

12.4.2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作业负责人、作业时间、单位名称和编制时间,字体采用“小三或四号黑体”。

12.4.3编号字体采用“四号宋体”。

12.4.4根据文字多少调整字体间距以及封面上下两部分的间距,使封面布局达到美观大方的效果。

13. 记录与表格13.1工程平衡检查表(XXX-54-02-02)13.2工程工位平衡表(XXX-54-02-03)13.3 变更管理台帐(XXX-21-00-12)——引用13.4工艺更改申请单(XXX-56-00-02)——引用13.5 文件发放登记表(XXX-21-00-0X1)——引用工程工位平衡表.xl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