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砟轨道试验段总结

无砟轨道试验段总结

TA1-3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工程项目名称: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施工合同段:LXS-11标编号:2、本表适用于标段一般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LXS-11标段无砟轨道试验段施工总结编制:复核:审批: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高台制梁场二O一二年七月无砟轨道试验段总结1、工程概况兰新第二双线甘青段LXS-11标,管段正线起讫里程为DK546+~DK605+800段,全长。

轨道结构层设计形式为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本标段无砟轨道施工起止时间拟定为2012年7月15日至2013年8月30日。

标段内设许三湾铺轨基地,计划2013年10月1日开始铺设,2014年1月29日完成本标段的铺轨工作。

2、试验段工期安排本无砟轨道线外试验段长度70m,于2012年5月20日开始施工支承层。

为了锻炼、培养无砟轨道精调队伍,试验段施工时在轨道精调施工时邀请了轨检小车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工区技术人员进行多期室内及线外的培训工作,轨道板于2012年6月29日浇筑完成。

历时39天。

3、编制依据1、无砟轨道试验段施工方案2、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和铁道部有关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3、甘青公司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文件。

4、《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轨枕结构设计》(通线【2011】2351-Ⅰ)5、《路基地段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图》(图号:兰乌二线施(轨)09)6、《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7、《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9、《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号)4、试验目的1、熟悉无砟轨道施工工艺、流程。

2、锻炼无砟轨道粗、精调测量及测量队伍。

3、熟悉无砟轨道混凝土在本地区的裂纹防治方法。

5、资源配置无砟轨道试验段主要测量、机具、设备一栏表6、施工方法试验段采用工具轨法施工,采用人工散轨,钢筋现场绑扎,埋设临时CPIII控制点。

使用GEDO CE轨检小车及天宝S8全站仪放线。

混凝土拌制严格按配合比进行。

、支承层施工支承层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6.1.1、测量放线基床表面验收合格后,放出支承层的边桩,桩位间隔10m一道,施工人员根据技术员放出的边桩标识出支承层的边线。

6.1.2、支承层模板安装按照支承层的边线安装模板,使用定型钢板,外边每隔1m 设置一道支撑,轨道支承层宽,厚。

模板安装时严格控制3:1坡度。

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模板顶口宽度和模板顶高程。

6.1.3、混凝土浇筑砼浇筑采用运输车辆直接倾倒在支承层模板内,采用人工进行摊铺、振捣、整平。

振捣采用振动棒与平板振动器配合进行,摊铺完成后用振动棒进行振捣密实,振捣完成后,利用调平杆检查支承层高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高度不平的及时调整,最后采用振动梁整平、收面。

混凝土浇筑整平后,人工对支承层两侧的16%坡度进行压光处理。

混凝土浇筑后及时对混凝土面进行复测,超出允许范围应及时处理。

支承层混凝土浇筑所需人员本次混凝土与5月29日下午19:15开始浇筑,23:50混凝土浇筑结束,本次混凝土施工时间为4小时35分钟。

随后人员开始对顶面倒角位置进行人工收面。

6.1.4、假缝切割支承层每必须用切割机切割出一道伸缩假缝,切缝深度,宽度为5mm。

本试验段于5月30日7: 30开始对模板进行拆除,拆除后,即开始对先浇筑的支承层进行支承层假缝切割。

试验段每道假缝切割时间为4~5分钟,切除后的支承层混凝土无开裂情况。

6.1.5、混凝土养护支承层混凝土35m采用喷涂剂养护剂养护,35m采用覆盖两布一膜洒水养护。

洒水养护时间为7天。

没有什么差别。

喷涂养护剂养护工艺简单,喷涂完成后覆盖一层土工布防止阳光直射。

洒水养护要覆盖两布一膜,然后派专人洒水,较难保证混凝土表面一直处于湿润状态,从而影响养护效果。

、道床板施工轨枕采用人工法按照等间距进行铺设,人工进行钢轨安装在试验段轨枕上。

道床板施工工艺流程可简化为散枕、粗调、精调、浇注砼四个工序,细化为10个工序,铺枕、粗精调、混凝土浇筑三个功能区,详见“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工艺流程图”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工艺流程图6.2.1、测量放线支承层验收合格后,在支承层上放出道床板中桩及边桩,桩位每间隔10m 一道,施工人员根据技术员放出的边桩标识出道床板的边线。

6.2.2、人工散布轨枕轨枕散布前,先在支承层上弹出底层钢筋布置线,再每间隔625mm 弹出轨枕中心位置。

人工布枕前先将道床板底层纵向钢筋放置在对应位置。

轨枕位置必须准确,轻放,不得碰坏支承层或轨枕棱角。

轨枕采用60轨锚固与轨枕锚固后对每个扣件的扭力进行检查(确保达到250N*m )。

6.2.3、安装轨距拉杆及螺杆调节器工具轨与轨枕锚固先安装50N*m 进行预锁定,每隔三根轨枕安装一道轨距栏杆,在轨距拉杆位置逐道进行测量,控制在±1mm 。

螺杆调节器安装每间隔3根轨枕安装一个。

螺杆调节器安装时有两点注意事项:1、下部26cm 拆模范围内螺杆要套上套管,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进浆。

2、横向调节螺栓横向调节板调到中间部位。

6.2.4、粗调粗调,粗调后高程及横向位置均控制在1cm 的锁定螺杆进行锁定,以此完成轨道的粗调工作。

6.2.5、钢筋安装及接地钢筋焊接轨枕粗调完成后,按照图纸绑扎道床板顶层钢筋,采用塑料绝缘夹绑扎钢筋,对个别交叉的钢筋可以采用橡胶软管对钢筋进行绝缘隔离。

绝缘电阻要大于×1010Ω。

钢筋绑扎完毕后,用电焊机将一根HRB335-φ16横向钢筋采用L 型连接与接地端子进行焊接。

纵横向接地钢筋采用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200mm ,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 ,焊接厚度至少4mm 。

接地端子的焊接在轨道精调完成后进行,端子表面要有保护盖,焊接时应保证其与模板密贴,并保证接地端子不受污染。

道床板钢筋绑扎并焊接完成后,再进行绝缘性能测试,检测采用欧姆表。

非接地钢筋中任意两根钢筋的电阻值不小于×1010Ω(两根钢筋交叉位置进行绝缘连接)。

6.2.6、模板及固定体系的安装试验段道床板模板采用一根[20槽钢和一根[5槽钢焊接而成。

模板安装过程中为了不影响粗调完毕的轨枕精度,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模板与粗调完毕的轨枕之间的碰撞。

在轨枕粗调完毕后,安装轨道板模板。

相邻模板间连接、拼接严密。

纵向模板长度70m,高度均为260mm。

人工将模板就位后,纵向模板底部用砂浆调整,要保证相邻两块模板之间不出现错台,并在两模板连接面处贴双面胶以防止模板间出现缝隙漏浆。

纵向模板安装到位后,将模板固定,模板顶高程按道床板顶面线高程控制。

6.2.7、精调施工前要求轨检小车厂家技术人员多次对工区测量技术人员进行室内、室外的实际仪器使用及数据导入导出、相应测量软件的使用进行培训。

1)全站仪(轨检小车)观测4对连续的CPⅢ点,自动平差、计算确定设站位置。

如偏差大于2mm时,应重新设站。

改变测站位置后,必须至少交叉观测后方利用过的4个CPⅢ点,并复测至少已完成精调的一段轨枕。

测量时应避开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轨道精确调整和混凝土浇筑之间的时间控制在6h内,或环境变化不大于15℃,以避免温度变化过大造成钢轨伸缩引起轨道几何状态变化。

全站仪设站示意图2)测量轨道数据本试验段所采用的GEDO CE 轨检小车和天宝S8全站仪。

轨检小车放置于轨道上,安装棱镜。

全站仪测量轨道状态测量仪顶端棱镜,小车自动测量轨距、超高、水平位置等,接收观测数据,通过配套软件,计算轨道平面位置、水平、超高、轨距等数据,将误差值迅速反馈到轨道状态测量仪的电脑显示屏幕上,指导轨道调整。

3) 调整轨道中线旋转螺杆调节器横向螺杆调整轨道水平位置。

4)调整轨道高程用普通六角螺帽扳手,旋转螺杆调节器竖向螺杆调整高程,调整螺杆时要缓慢进行,每旋转90°其高程变化1mm ,调整后用手检查螺杆是否受力,如未受力则调整附近的螺杆,高程调整完成后对轨道进行检查验收。

轨道精调时所需要配置人员本试验段轨道精调工作,以锻炼、培养现有测量技术人员在后续线上施工时的轨道精调技术,通过邀请轨检小车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工区测量人员为期一周的内、外业培训。

通过在试验段的锻炼和摸索,本试验段在轨道精调时主要对轨道的各个支撑点进行调整。

本试验段共计56个调节断面,每个断面测设+调整平均3min ,70m 轨道精调所需时间为测量及调整时间56×3min+仪器安置30min=3小时18分钟。

严格控制精调前的粗调工作,轨道调整时先调整水平位置的偏移,后调整垂直位置的偏差。

轨距调整至±1mm ,轨向、高低、水平及轨面高程均在2mm 范围内。

控制点CP Ⅲ全站仪设站点为了防止轨排精调后,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时轨排横向移位及上浮,本试验段采用隔两个轨枕,安设一道地锚。

6.2.8、轨道板混凝土浇筑轨检小车最后确认,钢轨施工误差合格后,开始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运输至施工现场后检查混凝土坍落度及含气量指标。

混凝土检查合格后,将混凝土从线路两侧倾倒轨道板范围内。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对避免混凝土对轨枕、扣件、螺杆调节器、轨距拉杆及钢轨进行污染。

由于本施工段混凝土浇筑时轨枕头套未进场,现场采用彩条布在混凝土浇筑点逐段对外露部件进行防污染保护。

混凝土浇筑施工人员及小型工具配置表1)本试验段与2012年6月29日22:50开始混凝土浇筑,3:00混凝土浇筑完毕,23:15紧随混凝土浇筑采用木抹进行第一次收面,控制好混凝土顶面标高。

次日3:40第二次收面在混凝土浇筑后采用钢抹进行收面。

次日7:10第三次在初凝后,混凝土快产生强度时。

2)混凝土收光完毕后,及时采取养护措施,本无砟轨道线外试验段采用直接覆盖“两布一膜”洒水养护和喷涂养护剂覆盖土工布,两种养护方式进行比选。

喷涂养护剂时喷壶对准外露混凝土面,离混凝土面约20cm,调整喷头螺栓,使喷出的养护剂呈雾状,喷涂时间以单喷点养护剂不堆积或流动为准。

喷养护剂时,横向或纵间距为20cm,平行喷射。

随后采用滚刷对喷涂不均匀处进行补刷。

3)放松扣件螺栓①为防止轨枕桁架弯矩和混凝土竖向沉陷产生的间隙,螺杆调整器在混凝土浇筑后4小时,逆时针旋转调整器的螺杆,拧松1/4圈,约1mm。

②由于两种物质在温度影响下的变化不同,为了防止由于温度效应,钢轨会产生内部应力,混凝土浇筑后5-6小时后拧松全部扣件,以释放钢轨应力。

同时避免钢轨及轨道板混凝土受阳光直射。

6.2.9、混凝土浇筑后轨道线形复测轨检小车,对试验段轨道形态进行复测。

轨道形态进行复测附:轨道板在混凝土浇筑前后,轨道形态变化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