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学重点考点总结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临床接诊 (3)第三章牙体缺损的修复 (4)第四章牙列缺损的固定局部义齿修复 (11)第五章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14)第六章牙列缺损/缺失的固定-活动义齿修复 (24)第七章牙列缺失的全口义齿修复 (25)第一章绪论1.口腔修复学prosthodontics:是应用符合生理的方法,采用人工装置artificial device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并恢复其相应生理功能,预防或治疗口颌系统疾病的一门临床科学。
2.修复体prosthesis:用于修复口腔及颌面部缺损的、由人工制作的装置(如义齿、义颌、义耳等)统称为修复体。
3.口腔修复学的临床内容:1)牙体缺损或畸形的修复治疗;(全冠、部分冠、嵌体、贴面)2)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固定桥、可摘局部义齿、种植牙)3)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全口义齿修复、种植全口义齿)4)颌面缺损的修复治疗;(义眶、义耳、义鼻、义颌修复)5)牙周疾病的修复治疗;(牙周病松动牙的固定式夹板、可摘式夹板固定)6)颞下颌关节疾患的修复治疗。
(牙合垫、咬合调整、牙合重建)4.描述口腔修复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3“R”,即Replacement:替代;Reconstruction:重建;Regeneration:再生。
5.口腔修复学发展的趋势(看看):1)牙体缺损修复嵌体化;2)牙列缺损修复固定化;3)牙列缺失修复种植化;4)残根、残冠的保存化;5)修复材料的仿生化趋势;6)修复体制作的高科技化趋势。
6.口腔修复学的特点:知识基础广、实践性强、美学素养要求高。
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第二章临床接诊1.临床接诊clinical communication:是临床医生与患者沟通交流后,针对主诉,通过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明确病因、制定并逐步完成治疗方案的过程。
临床接诊按诊疗程序可分为初诊、复诊和复查三部分。
2.病史采集目的是了解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
3.对口腔修复患者的口腔检查,其基本方法包括临床一般检查、影像学检查、模型检查、咀嚼功能检查。
4.正常人开口度约为37~45mm,最大侧方运动范围为12mm。
5.牙齿松动度:1)以牙的松动幅度计算:I度:松动幅度≤1mm;II度:1mm<松动幅度≤2mm;III度:松动幅度>2mm;2)以牙的松动方向分类:I类:唇颊舌腭向松动;II类:唇颊舌腭向、近远中向松动;III类:唇颊舌腭向、近远中向、垂直向松动;6.一般拔牙后3个月后创面愈合良好,牙槽嵴吸收趋于稳定,可以开始进行修复治疗。
7.一般对于牙槽骨吸收达到根2/3以上、牙松动度达III度者予以拔除;对未达到这一严重程度的松动牙,经有效治疗后尽量予以保留。
8.牙周检查:采用牙周探针对每个牙6个部位的牙周袋深度进行测量和记录,同时检查有无牙龈增生或萎缩现象,根分叉受累的情况以及牙的松动度。
9.修复前准备及处理。
第三章牙体缺损的修复1.牙体缺损tooth defect:是指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外形和结构的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常,影响牙髓和牙周组织甚至全身健康,对咀嚼、发音和美观等也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牙体缺损的病因:龋病、牙外伤、磨损、楔状缺损、酸蚀症、发育畸形。
3.牙体缺损的影响:牙本质敏感、牙髓症状、牙周症状、咬合症状、其他(功能、美观、发音、心理)4.牙体缺损修复体的种类:嵌体、部分冠、贴面、全冠、桩核冠。
5.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1)正确的恢复形态与功能①轴面形态:正常牙冠轴面有一定凸度,对于维护牙周组织健康有重要生理意义。
②邻接关系:正常的邻接面接触紧密,可防止食物嵌塞,同时使邻牙互相支持,维持牙位、牙弓形态的稳定和分散咀嚼压力。
在恢复邻接区时,接触过紧可能导致牙周膜损伤,过松则可导致食物嵌塞。
③外展隙和邻间隙。
④咬合关系⑤修复体的设计应符合美学要求2)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软硬组织健康①去除病变组织;②防止损伤邻牙;③保护软组织;④保护牙髓:防止温度过高;防止化学性损害;防止细菌感染;⑤适当磨除牙体组织;⑥预防和减少继发龋;⑦牙体预备尽量一次完成;⑧暂时冠保护;3)修复体龈边缘设计应符合牙周组织健康要求;【一般要求龈边缘距龈沟底至少0.5mm】4)修复体应符合抗力形与固位形要求。
【以下情况应使用龈下边缘设计:1.龋坏、楔状缺损达龈下;2.邻接区达龈嵴处;3.修复体需要增加固位力;4.要求不显露修复体金属边缘;5.牙根部过敏不能用其他保守方法消除。
】6.牙体预备过程中如何尽量少磨牙体组织(保守原则):1)能用部分冠获得良好固位时尽量不选择全冠修复;2)各轴面的聚合度不宜过大;3)牙体牙合面组织应按照牙体解剖形态均匀磨除;4)对严重错位的牙,必要时先进行正畸治疗;5)了解不同修复体边缘形态对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6)避免将修复体边缘向根端作不必要的延伸。
7.良好的咬合关系应具备以下特征:①正中关系协调;②非正中关系协调;③咬合力方向与牙体长轴基本一致;④咬合功能恢复程度与牙周条件相适应。
[正常天然牙咬合关系:正中颌位:上下颌尖窝交错,有广泛的接触而无早接触;前伸颌:前牙成组牙接触,两侧后牙不应有接触;侧方颌:工作侧成组牙接触,平衡侧不应有接触;侧方颌时,上下颌牙在工作侧是以上颌尖牙为制导,使该侧后牙免于创伤]8.外展隙embrasure :在邻接区四周,环绕着向四周展开的空隙。
邻间隙interproximate space :位于邻接点的龈方,呈三角形,其底为牙槽骨,两边为邻牙的邻面,顶点为邻接点。
9.牙体缺损修复治疗的适应症(了解?):1)有保留价值的残根、残冠;2)牙冠大面积破坏,充填效果差;3)需用修复体加高或恢复咬合关系;4)牙冠短或存在薄壁弱尖,且牙合力大;5)牙折、牙裂;(牙冠缺损的基牙)6)牙冠颜色、形态需要改善;7)固定义齿的固位体;8)牙周固定夹板的固位体;10.什么是抗力形?什么是固位形?在人造冠修复中的意义是什么?抗力形resistance form:使修复体和患牙抵抗咬合力而不致被破坏、折裂的几何形状。
固位形retention form:使修复体不应咬合力而移位、脱落的形状。
抗力形意义:①使患牙能抵抗咬合压力,不致被破坏或折断;②修复体不因受咬合压力而折断、破裂;固位形意义:固位形是修复体赖以固位的重要因素。
11.牙体预备过程中如何保护牙髓:防止温度过高、防止化学性损害、防止细菌感染。
12.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 width:平均值为2.04mm。
(上皮附着0.97+结缔组织附着1.07)(正常龈沟的深度为0.5~2mm)13.牙体缺损修复体边缘要求至少距龈沟底0.5mm。
14.牙体缺损修复体边缘设计类型:刃状、斜面、凹槽、深凹槽、肩台、带斜坡肩台等。
15.牙体缺损修复体获得固位的主要固位力包括:约束力、摩擦力、粘着力。
16.牙体缺损修复体常用的固位形:环保固位形(全冠)、钉洞固位形(钉冠)、沟固位形(部分冠)、洞固位形(嵌体)。
17.暂时修复体temporary restoration:是在固定修复的牙体预备后至最终固定修复体完成前患者不能自由取戴的临时修复体,包括暂时冠、暂时桥、暂时贴面及暂时嵌体等,暂时冠最为常见。
18.暂时修复体的功能和作用:保护作用、维持与稳定作用、恢复功能作用、自洁作用、诊断信息作用。
【粘接暂时修复体一般使用: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
它具有良好的安抚、镇痛、封闭作用。
但是由于丁香油可以阻碍树脂的聚合,凡对于今后将采用树脂类粘接剂的情况(全瓷冠),在暂时粘固时需选用不含丁香油的暂时粘接水门汀】19.口腔印模impression:指口腔有关材料的印模,反映了与修复体有关的软硬组织的情况。
20.排龈的方法包括机械排龈法、机械化学联合排龈法、高频电刀排龈法。
21.排龈操作注意事项:1)排龈线的直径应有多种以适应不同的龈沟深度和牙龈松紧度;2)排龈操作要轻柔,不可直接将排龈线指向龈沟底,以免损伤结合上皮;3)肾上腺素易氧化,要密封保存;4)排龈前应清除龈沟内的唾液和血液;5)操作5min后缓慢去除排龈线,并立即制取印模;6)若龈沟过深,可采取双线法,即先放入一根细的排龈线,再放入一根粗的排龈线,取印模时可保留细的排龈线,印模完成后再取出。
22.固定修复印模材料:弹性橡胶印模材料、藻酸盐印模材料;23.比色:孟塞尔系统Munsell system:明度(亮度)、色调(色相)、饱和度(彩度)。
【Vitapan 3D-Master 比色板临床常用,色调分为L/M/R,分别代表偏黄、中间色调、偏红;临时冠材料为2M2】24.铸造金属全冠:铸造金属全冠是由铸造工艺完成的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金属修复体。
适应证:1)后牙牙体严重缺损,固位形、抗力形较差者,或者充填后牙体或充填物的固位形、抗力形较差者;2)后牙存在低牙合、邻接不良、牙冠短小、位置异常、牙冠折断或半切术后需要以修复体恢复正常解剖外形、咬合、邻接及排列关系者;3)后牙固定义齿的固定体;4)后牙隐裂,牙髓活力未见异常或已经牙髓治疗无症状者;5)龋坏率高或牙本质过敏严重,或银汞合金充填后与对牙合牙、邻牙存在异种金属微电流刺激作用引起症状者;6)牙周固定夹板的固位体。
25.牙体预备步骤:1)牙合面预备:正中牙合/前伸牙合/侧方牙合牙合面间隙足够(0.8~1.5mm);2)颊舌面预备:约为1mm,轴面聚合度为2°~5°;(目的:消除倒凹,将颊舌面最大周径线降到全冠的边缘处,并预备出金属全冠需要的厚度。
)(若牙体颊侧倾斜度较大时,只需要使颊面龈1/3与舌面平行,若整个颊面与舌面平行,将会造成颊面龈缘处形成过大的台阶或者磨除过多的组织)3)邻面预备:约为1mm,轴面聚合度为2°~5°4)颈部预备:非贵金属0.5~0.8mm,贵金属0.35~0.5mm;(颈缘线位置:1.平齐龈缘;2.龈缘线以上1.0mm;龈缘线以下0.5~1.0mm;预备边缘形式最常见为:带浅凹形肩台。
)5)26.为了增加铸造冠的固位力,牙体预备时应注意哪些方面?1)在正中牙合、前伸牙合、侧方牙合的牙合面间隙足够(0.8~1.5mm),且与牙冠外形基本一致;2)牙尖斜面与咬合力方向尽量垂直;3)轴壁无倒凹;4)轴面牙合向聚合度为2°~5°;5)颈部肩台宽度(非贵金属0.5~0.8mm,贵金属0.35~0.5mm),边缘连续一致、平滑;6)各轴面角、牙合缘嵴圆滑。
(在熔模制作前,在工作模型的代型上均匀涂布一层薄薄的隙料,厚度约为20um,注意在颈缘附近约1mm宽的区域不涂布,以保证颈缘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