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寒假作业(9)(Word版,含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寒假作业(9)(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六)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 伶俜.(pīng)锱铢.(zhū)悄.(qiǎo)然千乘.(chãng)B. 乾.坤(qián) 商榷.(quâ) 扁.舟(biǎn) 渌.水(lǜ)C. 葳蕤.(ruí)暴.霜露(bào) 垆.边(lú) 命运多蹇.(jiǎn)D. 渐.(jiān)染霓.(ní)裳日晷.(guǐ)惘.(wǎng)然若失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绸缪凋谢徘徊一愁莫展B.逸豫跌宕寂廖洞天石扉C.留滞栖隐阴霾轻歌曼舞D.修葺踯躅凌厉改弦更章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意境。

,。

,。

,,是由客观景物的诱发而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也是一种情景交融,神、形、情、理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①意境既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②“意境”是一个由“意”和“境”相结合的美学范畴③其中“意”指人的思想感情,“境”指客观现实环境④意境就是人在审美过程中主客观的高度统一⑤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⑥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A.①⑤②⑥③④B.①⑥③④②⑤C.③④②⑤①⑥D.④③①⑤②⑥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方框里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

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③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值得一看。

④电影中有几处看是闲笔,实际上却是□□□□之处。

A. 别具一格不落窠臼匠心独运独树一帜B. 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不落窠臼C. 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匠心独运D. 匠心独运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B.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C.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

D.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控制牲畜数量,减少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才能为从根本上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

二、文言文阅读6.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1)~(4)题。

叶嘉①,闽人也。

其先处上谷。

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

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

”茂先葬郝,子孙遂为郝民。

至嘉,少植节操。

或劝之业武。

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

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

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

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④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⑤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

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

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

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

其气飘然,若浮云矣。

”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

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

”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

”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

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

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

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⑥思困,颇思嘉。

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

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

”遂得爵其子。

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

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

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闽之居者又多,而郝之族为甲。

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注释】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本文是一篇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散文。

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

③〔传zhuàn〕传车,驿站的车马。

④〔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

⑤〔山薮〕深山密林。

⑥〔苶(niè)〕疲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读其行录而善之善:认为……好B.怜嘉,视其颜色怜:可爱C.命以名曹处之处:安排,处理D.遂得爵其子爵:封爵位,授以官爵(2)下列各组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B.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C.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D.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文章写的是茶叶,但通篇没有一个“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山薮⑤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

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诗歌鉴赏7.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江总①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②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

陈亡,入长安,仕于隋。

后辞官南归,此诗写于南归途中。

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

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1)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同”与“异”分别指什么?简要分析。

答:(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分别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四、默写诗句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3)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五、现代文阅读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向往太空均夫懂得,教育孩子,帮其学,莫如立其志。

要善于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才智,并使其得到充分发展。

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宝书。

住在城市里的孩子,最忌讳与自然界的隔离。

因此,钱均夫特别注意培养儿子对大自然的感情,增强他对自然界的兴趣。

在钱学森少年时代,几乎每年的春秋季节,父亲都有要带他到京郊的农村或风景优美的香山、西山去远足,让幼小的儿子懂得餐桌上的饭菜是农民怎样辛苦耕种培养收获起来的,让儿子充分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

每当远足时,父亲都有要告诉他,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大自然有一种不能分离的缘分。

在父亲的引导启发下,钱学森自幼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同田野、同山水建立了深厚感情。

父亲带学森去得最多的地方是香山,所以,钱学森对香山有着特殊的感情。

香山那特有的地形地貌,那蓊郁的草木,清澈的泉水,绚丽的山花,晚霞般的红叶,以及众多的寺庙、古建筑,都使他流连忘返。

有时候,父子俩躺在树林里,观察树木为争夺阳光而挺拔向上的情景;有时候,他们登上香山的最高处,欣赏云海彩霞,讨论雨雪雷电的形成。

一天,父子俩游香山,在野餐之后,他们躺在草地上,仰视蓝天。

这时,一只在高空盘旋的苍鹰,闯入了儿子的视野。

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时远时近的苍鹰,许久许久,直到那只苍鹰已经飞进了白云里,飞得无影无踪。

钱学森揉了揉眼睛对父亲说,他想变成一只大鸟,到蓝天上去遨游。

此刻,钱均夫知道儿子那颗美丽的童心已经随着那只苍鹰飞向高空,便不失时机地给儿子讲述了庄周的一则寓言。

他说:“我国古代有个叫庄周的人,他就曾经渴望遨游太空。

他写过一篇寓言,叫《逍遥游》,说北海之中有一条鱼,名字叫鲲。

它是一条十分巨大的鱼,它的脊背有几千里。

有一天,它变化成一只大鸟,名字叫鹏。

这鹏身子也特别巨大,它的背不知有几千里长。

鹏鸟鼓动翅膀拍击水面三千里,它那巨大的两翼就像垂在天边的云彩,遮天蔽日。

经过拼搏,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它‘绝云气,负青天’,借着六月的大风,从北海飞到南海。

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其实,庄周在寓言中说的鹏鸟,正是他自己幻化成的。

他有远大的抱负,想遨游太空,因此,他想变作一只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去俯瞰地球,观察人世。

”“太好了,太好了,庄周真棒!”钱学森被寓言中大鹏鸟的故事所吸引,也十分称赞庄周的幻想。

钱均夫接着说:“就在这个寓言中,庄周还批评了一些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安于享乐的人。

这就是寓言中的讲的蝉、小鸠还有生活在池泽边的小麻雀,它们讥笑鹏鸟高飞远翔是愚蠢,说它们自己每天在灌木和蓬蒿之间飞上飞下,就很快活了,又没有危险,也不愁挨饿,何必飞那么高、那么远呢?”“它们太可耻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