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一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30分) 选择题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2分) 1.选出对下列词语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龟裂: jūnliè 呈现许多裂纹。
龟甲:guījiá B.缯:zēng 古代丝织品的通称。
瓤:náng C.酪:lào 乳汁制成的半凝固状食品 醴:lǐ 甜酒 D.绡:xiāo生丝织的绸子 囊:náng 口袋 2.在下文括号里填入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生活在过去的地质时代的无数生物的相互关系,我们所知道的就更少了。
( )许多事实现在还是不清楚,( )在未来长期内( )还弄不清楚,( )我们经过了精细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
A.虽然 而且 也 但是 B.虽 但 却 但是 C.即使 而且 也 可是 D.然而 并且 也 可是 3.下列衔接最顺畅的一项是( ) 随着夕阳西沉,_________以及所有的一切全都掩盖起来。
白蚁在蚁穴中黑暗的、发着回响的走廊里用头部敲击地面,________。
①夜已将它黑色的翅膀张开在神州大地上,把远山、近树、河流和土丘 ②夜在神州大地上将它黑色的翅膀张开,把远山、近树、河流和土丘 ③一种打击乐式的声音发出 ④彼此发出一种打击乐式的声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下列诗句和题目、作者有误的一项是(?)A.“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苏轼《惠山烹小龙团》B.“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贾岛《登高》D.“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二、现代文小阅读: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9分) (1)长期以来,极光的成因机理未能得到满意的解释。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
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因为北极区临近地球的边缘,所以能看到这种大火。
另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红日西沉以后,透射返照出来的晖光。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极地冰雪丰富,它们在白天吸收阳光,贮存起来,到夜晚释放出来,便成了极光。
总之,众说纷纭,无一定论。
直到20世纪60年代,将地面观测结果与卫星和火箭探测到的资料结合起来研究,才逐步形成了极光的物理性描述。
5、选出理解不确切的一项 A.没有卫星和火箭探测,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极光成因的解释。
B.长时间以来,人们对极光机理的解释都是一些不科学的迷信传说。
C.用“地球外大火”、“返照的晖光”、“阳光的释放”解释极光的产生没有科学根据。
D.要得到对极光的物理性描述,没有先进的设备是不可能的。
(2)如果我们乘着宇宙飞船,越过地球的南北极上空,从遥远的太空向地球望去,会见到围绕地球磁极存在一个闪闪发亮的光环,这个环就叫极光卵。
由于它们向太阳的一边有点被压扁,而背太阳的一边却稍稍被拉伸,因而呈现出卵一样的形状。
极光卵处在连续不断的变化之中,时明时暗,时而向赤道方向伸展,时而又向极点方向收缩。
处在午夜部分的光环显得最宽最明亮。
长期观测统计结果表明,极光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磁纬度67°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分别称作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
在极光区内差不多每天都会发生极光活动。
在极光卵所包围的内部区域,通常叫做极盖区,在该区域内,极光出现的机会反而要比纬度较低的极光区来得少。
在中低纬地区,尤其是近赤道区域,很少出现极光,但并不是说压根儿观测不到极光。
1958年2月10日夜间的一次特大极光,在热带都能见到,而且显示出鲜艳的红色。
这类极光往往与特大的太阳耀斑爆发和强烈的地磁暴有关。
6.对本文段的解说有误的一项 A.极光卵是围绕地球磁极的一个扁圆型光环。
B.在形状的不断变化中,极光卵的亮度也在不断变化。
C.极盖区就是极光出现的区域。
D.在极盖区,极光出现的机会会少于低纬度极光区。
7.对本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极光卵形状的变化来自太阳的引力作用。
B.极光频繁出现在南北磁纬度67°附近的环带状区域内。
C.在赤道附近只能看到极大的极光,但那是几十年不遇的事。
D.极光的产生还与太阳耀斑爆发与强烈地磁暴有关。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片断,回答问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8、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9、对下列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③ D.②④⑥⑦ 10、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由敢怒而不敢言到最终像火山一样爆发反抗,使秦迅速灭亡的事实。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第Ⅱ卷 非选择题(120分) 11、翻译下列出自教材的的句子(每句2分,共6分) (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种树郭橐驼传过骊山作 杜 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概括本诗的主旨(4分)。
______________ 五、名篇名句背诵检测(在下面12、13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20分):虽曰爱之,;虽曰忧之,种树郭橐驼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
?此地有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今者项庄拔剑舞,鸿门宴如今,,何辞为?鸿门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吾师道也,? (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9) ,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吾未见其明也。
(l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__,_ ___,_ ____,如是而已。
《师说》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文武并用,垂拱而(1)用《师说》一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老师的职能是什么?(1分) 择师的标准是什么?(4分) 是日也,,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威震四海。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之心。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种树郭橐驼传,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
鸿门宴—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卷答题卡 题号12345678910答案11、 (1) (2) (3) 12、(1) (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4、 (1) (2) (3) (4) (5) (6) (7) (8 ) 15、 16、 17、 18、 19、 20、 (1) (2) 21、 (1) (2) 22、 (1) (2) 23、作文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B。
瓤:ráng 2.A 3.B 4、C 5. B(只能说长时间以来,人们的解释是建立在假说的基础上,不能说是迷信传说)。
6. C(极盖区指激光卵所包围的内部区域,而非“极光出现的区域”)。
7. D(只有特大极光往往与特大的太阳耀斑爆发和强烈的地磁暴有关,不是所有极光)。
8. B(两个“之”一个是代词,一个是助词;两个“而”一个表转折,一个表顺接。
) 9. B(锱铢:极言其细微。
独夫,指独裁者。
呕哑:拟声词。
楚人:指项羽。
) 10. C(没有同情。
) 11. (1)(秦人)凭借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
(“因”1分,大意1分) (2)(假如)不这样,你们这些人将要被人家俘虏了!( “为所”1分,大意1分) (3)像这样,那么(其中的道理)和我所从事的(种树)行当难道也有类似吗?(“其”1分,大意1分) 12.(1)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参考答案:诗中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讽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蠢。
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墓,到后来失火烧毁,他自己只落得个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场。
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
13. 14.详见教材 15.因为只关注鸭蛋,就意味着对其他事情的忽略,反而是对作者家乡的一种误解。
16.油多;肉质柔嫩;蛋黄红。
17.带壳切开;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18.B(作者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其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跟这句话毫无关联。
) 19.AB(A说的是高邮咸鸭蛋的特点和食用;B这里主要是体现一种情趣,并非真的说明蛋壳的作用,或者蛋壳的薄。
)? 20.①一条攀蹬的阶梯,使陷入泥潭的人重新走进生命的范围。
?②一双寒冷季节里温暖的手,使接近冰冷的心灵得到重生的温暖。
21.?答案示例: (1)痰,当然应该吐,但不要吐在影响公共卫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