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垃圾转运站建设方案论证报告

垃圾转运站建设方案论证报告

垃圾转运站建设方案论证报告
目录
1. 垃圾转运系统概述 (2)
1) 垃圾转运型式 (2)
2) 垃圾转运模式 (3)
3) 我国城市垃圾转运设备现状 (3)
4) 我国城市垃圾转运设备发展趋势 (4)
2. 县垃圾收运现状 (4)
3. 垃圾转运扩建方案 (5)
1) 转运布局原则 (5)
2) 转运站扩建方案比选 (6)
3) 工艺方案论证 (7)
4) 转运站布局方案 (8)
圾转运就是将收集到的垃圾集中统一运输到垃圾处理场所的过程;垃圾转运系统即垃圾转运涉及的转运设施、设备、车辆、人员配备以及运输路线等。

随着城市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及我国垃圾处理方式的需要,垃圾处理场所尤其是垃圾填埋场越来越远离城市中心区,于是城市垃圾转运系统及垃圾转运站应运而生。

而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和转运系统的合理规划则对提高整个垃圾转运系统的投资
效益和转运效率至关重要。

1.垃圾转运系统概述
1)垃圾转运型式
垃圾是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的伴生物,在城市化进程中,垃圾曾经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世界上许多城市均有过垃圾围城的局面。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垃圾转运技术及设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本身的差异,导致垃圾转运能力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现行主要的垃圾转运型式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敞开式垃圾转运
这是城市化初期的垃圾转运技术。

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是通过人力车或小型机动车辆直接倒在某一指定垃圾收集点,然后再由其他车辆将其转运到堆放垃圾或处理垃圾的场所。

垃圾转运作业过程中,转运场所是敞开或半敞开,或简易的房屋,有时甚至在临时选定的露天空地进行垃圾转运作业。

这种情况下,与之配套的车辆通常主要是敞开式的拖拉机、农用车辆等。

此种转运模式由于在垃圾的转移和运输过程中为敞开式,虽然实现了垃圾转运,但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二次污染。

如垃圾散落、臭气散发、灰尘飞扬、污水泄漏等,尤其是在收集、转运场所的周围,蚊蝇聚集,是多种传染病的滋生场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这种原始转运模式的诸多缺陷和引发的矛盾日趋突出,因而大多数城市已经在淘汰敞开式转运垃圾,仅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及乡镇仍然使用。

封闭式垃圾转运:
针对敞开式转运的诸多缺点,封闭式转运模式应运而生。

垃圾封闭式转运模式主要是转移场所的封闭,转运车上垃圾装载容器的封闭。

在封闭的转运场所作
业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封闭的容器转运减少了运输途中垃圾的散落、灰尘的飞扬和污水洒漏及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封闭式转运站尽管减少了作业过程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是由于城市生活垃圾密度小,垃圾混合收集多,垃圾车辆转运效率低下,转运成本高。

机械填装/压缩垃圾转运 (简称压缩转运)
此类转运模式在国内的规模化应用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

尤其是这几年,随着垃圾成分的变化及中转技术的发展,机械填装/压缩转运及压缩作业运输一体化技术开始应用并迅速普及。

相对于前两种转运技术而言,压缩转运技术在有效防治二次污染的前提下,成功解决了压缩作业运输一体化及运输车辆的载运能力亏损问题,提高了垃圾转运的效率,体现了垃圾转运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2)垃圾转运模式
城镇垃圾转运系统可分为一级转运和二级转运模式,一般情况下使用一级转运系统;当垃圾转运量很大而运距较远时(通常≥30km),可建立二级转运系统。

在垃圾转运系统中,垃圾经由数个中小型垃圾转运站转运至一个大型转运站,再集中运往垃圾处理厂。

城镇垃圾转运系统转运模式
3)我国城市垃圾转运设备现状
据统计,2007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达1.5亿吨,并将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

目前,国内约有80000辆左右的城市垃圾转运车承载着中国城市垃圾运输的任务。

国内垃圾清运设备绝大部分低档简陋,自动化程度低,敞开式、半封闭式转运占绝大多数,严重制约了城市环境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因此,从根本上改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