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语文的快乐教学
新课程小学语文的快乐教学,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条件,使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中完成任务,在完成过程中不断培养其求知欲。
标签:新课程;小学语文;快乐教学
“寓教与乐”是老师的孜孜追求,时代呼唤快乐的课堂,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课堂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主要平臺。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动态关系,使师生之间两个生命体相互影响、相互策动、相互强化,师生的知识、情感、思维等在多层次、多方向地交流、加工、反馈。
创设快乐和谐的民主课堂氛围对实现学习目标尤为重要。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以确定对方为前提,如果只强调某一方,取消或忽视另一方都不会构成快乐和谐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彼此以对方的存在为依据。
刻意追求学生脸上绽放微笑,教师不惜卖弄自身的本领,说一些笑话,讲一些野史,甚至开开玩笑,光追求课堂的热闹,这样的课堂学生看似“很快乐”,其实这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的境界。
快乐教学应该是追求“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富有生命的课堂无疑是充满智慧,充满快乐的。
在教学活动中,应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师生感情是许多老师的目标,小学生是纯真的,他们都崇拜老师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而老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爱学生,一视同仁,同时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堂课都要点微笑,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或许因为在你的教鞭、冷眼和讥笑,中国又少了一个瓦特、牛顿或爱迪生。
作为教师不仅应该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引路人、“良师”,更应该成为他们的“益友”。
1 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
从开学起每天的语文课前3分钟安排一名学生上台来讲童话故事,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表述,吐字清楚,语句通顺,动作和表情使用恰当,每天讲述的内容不要重复,对于一些表达欠佳的同学,可以拿书上去,每位同学都十分珍惜上台锻炼的机会,积极阅读有关童话,不仅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还无形中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阅读视野,锻炼了口才,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
2 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
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就是这个道理。
2.1审题入手,开门见山
这是一种直接导趣,诱发学生好学的方法。
教师直奔主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乐趣。
2.2描摹开始,创设情境
情感只能产生于一定的情境。
因此,新课开始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去创设情境,酝酿气氛,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出某种情感。
2.3巧言悬念,引起注意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教师巧立悬念,可以激起学生探究底细的兴趣。
2.4介绍背景,作好铺垫
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人、事描写迄今已久,且带着浓厚的时代特点。
这类文章,教师应先介绍当时当地的情况,这样既为学生学习下文做铺垫,又引起学生对内容的兴趣,乐意学。
3 教师描绘形象,品尝真情之乐
形象性是美育的主要特征。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加之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要认知语言文字还必须借助语言文字形成的生动的表象,并在形象的感染中受到教育。
如学习有关描写民族英雄、仁人志士、科技精英以及同龄伙伴的课文,只有当学生一旦感受到这些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特征以后,才能从中受到应有的教育。
否则,把握不住形象,所感知的仅是一串苍白无力的文字,就没有什么兴趣可言。
可见,形象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客体,没有鲜明、具体的形象,学生心中就不会有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教学也就不能取得预定的效果。
4 强化习题训练,享受创造之乐
当儿童通过感受、欣赏美,并进一步对客观事物作出审美判断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愿望。
因此,加强习题训练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习题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应用的好处,从而懂得创造之乐而积极创造。
4.1课堂练习
提倡课堂多练习是一种新教学观,它要求教师精讲多练,讲练结合,适当增大课堂教学密度,每节课至少穿插20分钟左右的课堂练习。
练习的内容紧密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代表性,有针对性,有层次,有梯度。
练习的形式富有情
趣性,生动活泼,有口答,有笔答,有小组讨论,其间还渗透着游戏和竞赛的情致。
4.2课外延伸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往往会影响对有些课文的阅读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注意延伸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外结合、语文教学与社会活动结合,即配合课文,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便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兼收并蓄,拥抱知识之乐。
知识的积累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5 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课堂上尽可能地用诗情画意般的语言进行授课,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让学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美的同时,感受到自然美、品德美、心灵美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并让他们好好咀嚼品尝。
同时建立学习合作小组展开课堂讨论,针对课文的质疑点进行集体讨论,在课堂上进行课文分析或分段时,让他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课堂上常常听到这样的和谐:我不同意×××的意见,我是这样想的……。
6 开展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
俗话说得好:“知之愈深,受之愈切”。
平时我们发现学生成绩呈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就是这个道理。
小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形象思维强,逻辑抽象思维差,模仿能力强,独立创造能力较差。
适度的模仿,学习别人的经验不仅应该而且必要。
可让学生设置优美词句摘录簿,摘录平时课内外读书时遇到的好词好句,也使他们从中获得拥有知识之乐。
开展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既可让学生得到充分发挥知识的妙处,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程小学语文快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也不容忽视,寻找最佳的快乐教学方法将是我一生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