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现状分析及教学对策

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现状分析及教学对策

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现状分析及教学对策
[摘要]在当代,英语交际能力至关重要,而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不荣乐观。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英语交际能力的因素。

并且提出了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英语交际;二课堂;教学模式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的通用语言,在国家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入驻中国,英语已成了中国和世界沟通的重要途径。

单纯的通过四、六级考试,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是为了应用语言以便于能够更好的交流。

教育部新近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把教学目标的重点也由原来的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转向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对于当前的大学英语教育来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现状分析
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大学英语尽管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但相比其他的基础课,它所占课时较多,学分较高,学生学习英语所用时间较多,但交际能力却差强人意。

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人学的是“哑巴英语”,并且大部分学生发音带有浓重的方言。

当学生做自我介
绍时,50%以上的学生只会说:“I am *” “My name is *”便再无下文。

在上完大学英语第一课后,也会有10%到20%的学生对授课教师说,一句也听不懂。

上述两种情况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听力水平还未达到他们所应达到的水平。

而同时,一部分学生的听力水平虽达到要求的水平,但不会用英文表达自己。

二、影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提高的因素
1.评估标准的单一性。

如今,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英语评估主要是通过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

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英语能力的考察也从是否通过四、六级考试来判断。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只注重和考试有关的语言点的练习,利用大量的时间去做题,试图通过四、六级考试,以便日后作为找工作的敲门砖。

再加上有的大学把通过四、六级的学生人数直接与老师的评优和教学水平挂钩,使得教师在英语教学方面存在很大功利性。

课堂教学只注重学生考试能力而非语言能力的提高,基本上以讲授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2.缺少英语交际语境。

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以教师传授英语知识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缺乏主动的英语口语练习的实践。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记笔记。

再加上目前大多数的学校大学英语都采取大班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过多,互动起来比较困难,仅有的师生之间一对一的交流也限制在少数几个学生上,绝大多数学生都缺少和老师互动的机会。

[1]学生在课上和课下缺少
英语交际的环境,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

3.学生的交际意愿低下。

交际意愿受到自我感知的交际能力和交际焦虑及自信心等诸多变量的影响。

彭剑娥对影响我国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多元变量进行了模型假设和验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较高的自我感知英语交际能力和较低的交际焦虑带来较强的交际信心,从而提高交际意愿。

[2]非专业英语大学生普遍存在“恐说”心理。

[3]虽然学英语时间较长,但以应试为主,口语训练的机会较少,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缺乏自信,怕烦错误,不敢说,存在自卑胆怯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学生在过于紧张和焦虑。

而焦虑与交际意愿成反比。

长此以往,学生的交际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三、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对策
1.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英语交际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师讲授转为以学生为主的训练。

在课堂励学生客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进行课堂交际。

教师在课上采用创设语境,戏剧模仿,表演,小组讨论,个人才艺展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

此外,纠正学生口语表达时的错误应注意策略,讲求方式方法,采取鼓励、肯定的态度纠正其错误,消除学生怕犯错误而不敢开口的心理焦虑,使学生经常不断地获得成功的愉快体验,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

2.运用网络及现代多媒体技术,创建口语交流的第二课堂平台。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多创造语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外,也要督促学生积极地参加第二课堂的训练。

英语口语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应督促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英语角、英语调频广播、各种英语能力竞赛和表演等。

但传统的二课堂活动开展无序,没有形成体系,受到如经费短缺,缺少活动参与与激励机制和管理不明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鼓励学生参加好传统二课堂的口语训练之外,教师应探索搭建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英语交际的第二课堂平台。

充分利用强大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打破第二课堂的传统模式。

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融文字、图形、声频、视频、动画、实景于一体的第二课堂教学平台,使英语交际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方向发展。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丰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有较充分的了解,才能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作为英语学习者,要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习俗,结合语境准确得体的运用英语从而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英语思维能力训练,逐步使学生排除母语或本族语的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

而不是把想说的内容先用母语的方式表达,接着再把它译成英语。

这样的做法不可避免的受到母语的干扰,而且所表达出来的东西也是不地道的。

因此,目
的语的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师应在课文讲解中渗透英语文化,或举办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知识讲座,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还可组织学生参加有外籍教师参与的英语晚会,直接同本族语者交流。

【参考文献】
[1]蔡苏勤.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2004(3).
[2]彭剑娥.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多元变量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7(4).
[3]黄辉.注重情感因素——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水平[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