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诊疗方案(2013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1)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2)寒湿瘀滞证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色紫黯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3)肾虚血瘀证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湿热瘀结证1.辩证论治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银蒲四逆四妙失笑散加减。
银花藤、蒲公英、柴胡、枳壳、赤芍、苍术、黄柏、薏苡仁、川牛膝、生蒲黄、炒五灵脂、延胡索、炒川楝子。
2、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妇炎康复片。
3.中药保留灌肠基本方:红藤,败酱草、夏枯草、金银花、连翘、延胡索、丹皮、赤芍。
随证加减:有包块者,加三棱、莪术、甲珠;盆腔积液者,加海藻、昆布用法:适温保留灌肠,每日1次,14天一疗程,治疗2个周期,经期停用。
4.中药封包外敷基本方:败酱草、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透骨草、苍术、白芷、三棱、莪术、连翘。
用法:封包乘热敷下腹部或腰骶部30分钟,每日1次,14天一个疗程,经期停用。
(二).寒湿瘀滞证1.辩证论治治法: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赤芍、生蒲黄、五灵脂、制没药、桂枝、茯苓、丹皮、苍术。
2.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3.中药保留灌肠基本方:桂枝、乌药、延胡索、川芎、三棱、莪术、小茴香、艾叶。
用法:适温保留灌肠,每日1次,14天一疗程,治疗2个周期,经期停用。
4.中药封包热敷基本方:桂枝、没药、透骨草、细辛、川芎、大血藤、三棱、苍术、白芷、艾叶、小茴香、干姜。
用法:封包乘热敷下腹部或腰骶部30分钟,每日1次,14天一个疗程,经期停用。
(三).肾虚血瘀证1.辩证论治治法: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杜断桑寄失笑散加减。
杜仲、川续断、桑寄生、生蒲黄、五灵脂、川牛膝、大血藤、没药、延胡索、丹参、三棱、川芎。
2.中成药:妇宝颗粒。
3.中药保留灌肠基本方:川续断、川牛膝、川芎、赤芍、莪术、三棱、延胡索、苍术。
用法:适温保留灌肠,每日1次,14天一疗程,治疗2个周期,经期停用。
4.中药封包热敷基本方:川续断、桑寄生、川芎、大血藤、川牛膝、独活、制乳香、制没药、透骨草、苍术、白芷。
用法:封包乘热敷下腹部或腰骶部30分钟,每日1次,14天一个疗程,经期停用。
三、护理(1)临症护理1、慢性盆腔炎、腹部包块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封包热敷治疗,并同时结合低频脉冲治疗仪、红外线灯照射等综合治疗,达到消瘀散结,通络祛邪的目的。
2、局部瘙痒者,遵医嘱每日中药坐浴熏洗。
3、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
(2)给药护理1、汤剂温服,观察服药后的效果。
2、服用中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肥甘之品及饮酒。
3、使用外用药时,应注意观察局部有无不良反应。
(3)饮食护理1、盆腔炎病人要注意饮食调护,要加强营养。
2、发热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对高热伤津的病人可给予梨汁或苹果汁、西瓜汁等饮用,但不可冰镇后饮用.白带黄、量多、质稠的患者属湿热证,忌食煎烤油腻、辛辣之物。
3、少腹冷痛、怕凉,腰疼的患者,属寒凝气滞型,则在饮食上可给予姜汤、红糖水、桂元肉等温热性食物。
心烦热、腰痛者多属肾阴虚,可食肉蛋类血肉有情之品,以滋补强壮。
(4)并发症护理1、发热患者在退热时一般汗出较多,要注意保暖,保持身体的干燥,汗出给予更换衣裤,避免吹空调或直吹对流风。
2、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并观察大便的性状。
若见便带脓或有里急后重感,要立即到医院就诊,以防盆腔脓肿溃破肠壁,造成急性腹炎。
3、有些患者因患有慢性盆腔炎,稍感不适,就自服抗生素,长期服用可出现.阴道内菌群紊乱,而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豆渣样白带,此时,应即到院就诊,排除霉菌性阴道炎。
(5)健康指导1、慎起居,避寒湿,防劳累,节房事。
2、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及措施,减少人工流产,避免多产。
3、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卫生垫、内裤等清洁,提倡淋浴。
4、正确对待疾病,保持精神愉快。
四、疗效评价评价标准(缓解盆腔疼痛疗效)临床痊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消失。
显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明显减轻,疼痛程度积分降低两个等级。
有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有所减轻,疼痛程度积分降低一个等级。
无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无减轻或有加重。
胎漏、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2013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定义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诊断为胎漏。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下坠,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脉滑,诊断为胎动不安。
2.西医诊断标准:(1)病史: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
(2)症状:阴道出血,伴有小腹疼痛或腰酸胀痛。
(3)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增大与妊娠周数相符合。
(4)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血HCG值升高,或B超提示宫内妊娠。
(二)证候诊断1.肾虚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症: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症: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症: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滑数或脉滑细数。
4.气血虚弱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症: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5.肾虚血瘀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症: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主症“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症1项、次症1项,或兼有次症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二、治疗方案1.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味。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川断、苎麻根、杜仲。
中成药:保胎灵等。
2.脾肾两虚证治法:固肾健脾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川断、党参、炒白术、淮山药、黄芪。
中成药:滋肾育胎丸等。
3.肾虚血热证治法:滋肾凉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保阴煎加减。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黄柏、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旱莲草。
中成药:孕康口服液等。
4.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安胎。
方药:胎元饮加减。
党参、白术、熟地、归身、白芍、杜仲、陈皮、炙甘草、桑寄生。
中成药:保胎丸等。
5.肾虚血瘀证治法:益肾祛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加味圣愈汤加减。
黄芪、党参、当归、参三七、熟地、白芍、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杜仲、续断、砂仁。
三、护理(1)临症护理1、辩证:肾气亏虚证、气血虚弱证、肾虚血热证、肾虚血瘀证、气血虚弱证。
2、应卧床休息,并根据辩证分型给予补宜安胎中药汤剂口服。
3、阴道若有组织物排出,应保留组织物,遵医嘱送病理检查,并做好刮宫术的准备。
(2)饮食护理1、饮食均衡,营养丰富,多食鱼、肉、蛋、动物内脏及蔬菜、水果等,以补充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忌辛辣动火,生冷寒凉、饮酒等碍胎之品。
(3)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药后静卧少动。
2、如有外伤,伤势严重者,遵医嘱给药,严禁使用伤湿止痛膏,以防流产。
(4)并发症护理1、观察腹部、腰痛、胎动、阴道出血等情况,以及神色、血压、脉象的变化。
2、阴道出血量较多,伴腰酸,腹痛阵阵加剧,具有下坠感或尿频,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健康指导1、卧床休息,出血停止3-5天后,可下床适当活动,睡眠充足,生活规律,避免负重、攀高、防止跌扑,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刺激伤胎。
2、合理膳食,饮食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3、严禁房事,防止损伤肾气,避免阴道检查及灌肠,以防加重出血。
4、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
5、对阴道出血、腹痛,或担心胎儿健康的患者,应多给关心,使孕妇了解精神因素与胎漏的关系,保持心情舒畅,排除不良情绪刺激,妊娠早期多听音乐,调节情感,以增强治病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6、衣服宜宽大、轻松、柔软,勿紧束胸腰,以免影响胎儿成长及乳房发育。
7、凡安胎失败者,应劝慰患者不要急于再次妊娠,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消除紧张心态。
四、疗效评价有效:治疗后阴道出血、小腹疼痛及腰酸胀痛等症有所减轻。
B超检查子宫大小、胚胎发育与孕周基本相符。
无效:治疗后阴道出血不能停止,小腹疼痛及腰酸胀痛等症无减轻或有加重,甚至流产。
B超检查胚胎发育不良或停止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