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高中英语新课程苏州教育学院外语系钱德明一、高中课程改革的现实背景二、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实施方案三、对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思考四、课堂教学实例演示一、高中课程改革的现实背景:高中课程改革的现实背景:《关于我国高中课程现状的调查》关于我国高中课程现状的调查》认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认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60 50 校长40 30 20 10 0 和道德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价值判断主获取知识础知识技能交流合作科学素养集利用信息生活生存人生规划批教师责任感判性思考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自基搜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70 60 50 40 30 20 10 0 识技能主获取知识实践能力任感和道德科学素养价值判断身心健康创新精神交流合作批判性思考集利用信息生活生存人生规划69.8 2 5.2 19 1 3. 5 13 .2 基础知自责搜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高中课程内容容量的看法80 70 60 47.2 50 37.1 40 30 对高中课程内容难度的看法70 60 50 校长教师78.2 66.2 52.9 校长教师36.7 40 31.2 30 20 10 0 1.3 14.3 20.5 20 8.3 10 0 1.3 1.3 2 不足适当偏多过难适当偏易不清楚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66.2%的校长认为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66.2%的校长认为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课程难度过大; 37.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36.7%的教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课程难度过大; 37.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36.7%的教师认为高中课程内容难度过大。
师认为高中课程内容难度过大。
教师、教师、校长对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关系的认识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46 .5 47. 84 0.1 35 .5 教师校长7 .7 9 .3 5. 4 严重脱节较大脱节有一定联系联系较紧只有9.3%的教师和5.4%的学生认为高中课程内容与只有9.3%的教师和 5.4%的学生认为高中课程内容与9.3%的教师和 5.4% 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较紧。
43.2%的教师和54.2%的校长认的教师和54.2% 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较紧。
43.2%的教师和54.2%的校长认为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严重脱节或有较大脱节。
为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严重脱节或有较大脱节。
学校开选修课的情况80 60 40 20 0 开了没有开学生是否希望开选修课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92.6 69.8 30.2 7.4 是否92.6%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选修课, 92.6%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选修课, 但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选修课69.8%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开设选修课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开设选修课。
69.8%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开设选修课。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60 50.8 50 40 30 20 10 0 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30.5 老师讲授为主12 5.4 自学大量的书面练习0.8 0.6 其他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授为主的方式。
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练习记忆84.3 41.1 17.9 6.4 4.6 3.7 其3.5 他论业考报告信息习讨为主性作论文与思整理学组实践撰写读书搜集小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
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
公众对学生作息时间的反馈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的占67.7%,在6小时以下的占22.2%;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自由支配时间在0.5小时以下的占41.6%,没有的占19.4%。
我国高中课程主要问题的分析: 我国高中课程主要问题的分析课程规定性、统一性强,缺乏灵活性、课程规定性、统一性强,缺乏灵活性、多样性和选择性,样性和选择性,难以满足学校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化发展的需求;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忽视学生生活经验,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忽视学生生活经验,难以反映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难以反映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教学观念落后,方法单一,教学观念落后,方法单一,学习方式被缺少自主创新和实践的机会;动,缺少自主创新和实践的机会;教学过程应试倾向严重;过程应试倾向严重;评价的手段、内容、方式、目标单一;评价的手段、内容、方式、目标单一;过于追求考试结果,过于追求考试结果,忽视学生的发展过程;管理权高度集中、统一,管理权高度集中、统一,学校自主权不足。
学生只能按照既定的文、理两条路径选择课程,学生只能按照既定的文、理两条路径选择课程,同一路径的学生只能按同样的要求、同一路径的学生只能按同样的要求、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时间、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参加同一张试卷的考试。
一张试卷的考试。
结论: 结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国家教委陈至立同志批示陈至立同志始终非常关心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进展情况,多次批示:的进展情况,多次批示:04年10月15日04年10月15日:要高度重视所反映的问加强指导,使课程改革平稳、健康进行。
题,加强指导,使课程改革平稳、健康进行。
05年16日建议组织专家及时研究,05年2月16日:建议组织专家及时研究,完善改革方案,改进试点工作。
善改革方案,改进试点工作。
05年28日课程改革势在必行,05年4月28日: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望结合纲要制定的调研,成功不能失败,望结合纲要制定的调研,加强跟踪研究和指导,使课改稳步健康推进。
跟踪研究和指导,使课改稳步健康推进。
二、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实施方案: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实施方案:普通高中课程结构英语课程结构英语课程目标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语外数政历地物化生通信科目用息文语学治史理理学物技技术术模块(略)体育美音艺与健术乐术康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科目语文外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必修学分10 10 10 8 6 6 6 6 6 4 4 6 11 15 2 6 选修I 选修I学分选修II学分选修II学分II 国家为满足学校根据当学生的兴趣、地社会、学生的兴趣、地社会、经爱好和未来济、科技、科技、发展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文化以及自的基础上,身条件开设,的基础上,身条件开设,各科课程标供学生选择。
供学生选择。
准设置若干选修模块,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供学生选择。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周社会实践1 每学年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 周。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学生学习并通过考核,每个模块通常为学时,学生学习并通过考核,学时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学分(可获得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学时,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学时,相当于学学分由学校认定。
分),学分由学校认定。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
三年共计15学分每学年宜相对集中地安排课时。
学分,共计学分,每学年宜相对集中地安排课时。
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学素养。
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分周社会实践,学分;学生每学年应参加周社会实践,可获得学分;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三年内参加不少于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学分。
有相关证明,可获得学分。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个必修学分(三年中获得个必修学分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学分,学分,活动学分,社区服务学分,社会实践学),并在选修中至少获得6学分并在选修Ⅱ学分;分),并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方可毕业。
总学分达到方可毕业英语课程结构: 日语、俄语框架一致,英语课程结构(日语、俄语框架一致,内容有所区别)有所区别)必修英语1 英语2 英语3 英语4 英语5 选修系列系列 1 系列 2 英语课程目标: 英语课程目标综合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课程目标语言运其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为语言目标,其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为语言目标,而情感态度目标和学习策略目标为非语言目标,感态度目标和学习策略目标为非语言目标,因为它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是非语言结文化意识界于语言目标与非语言目标之间。
果,文化意识界于语言目标与非语言目标之间。
三、对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思考《新课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新课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新课程》新在何处?新课程》新在何处?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新课程》的理论基础: 新课程》的理论基础标准》《标准》体现的语言观标准》《标准》体现的语言学习观标准》《标准》体现的语言教学观《标准》体现的语言观标准》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
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
学习外语与学习母语一样,习母语一样,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