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授课班级授课日期第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资料教材、PPT、板书课题汉朝大一统格局的巩固教学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掌握汉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能简单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能简单介绍汉代在医学、科学和史学方面的具体成就。
过程与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问题探究、概括阐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也是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认识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对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重点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医学、科学和史学方面的具体成就。
难点问题探究、概括阐释。
关键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对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重要作用,板书设计汉朝大一统格局的巩固课后小结且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经过汉初 70年的统治,国力逐渐增强。
历史上称文帝、景帝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到汉武帝即位的时候,经济实力充足、民间生活富足。
【图片:汉武帝】汉武帝 16岁即位,虽然国家积累了相当充实的财富,但是依然面临着内忧外患。
匈奴的袭扰越来越频繁,地方上一些诸侯王的势力逐渐的威胁到中央的统治。
【图片:汉初形势图】汉初地方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同时又存在着封国。
这是因为刘邦当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自己的一些子侄封为王。
这些诸侯王拥有军队,官吏任免权以及铸造钱币的权力。
当时封地在东南地区的吴王刘濞大量采铜铸钱,富同天子,曾宣称:“我的金钱在全国到处都有,有应当赏赐的,只要告诉我,我就送。
”也就是说,这些诸侯王拥有了和中央对抗的资本,他们的权势对中央造成了很大威胁。
【图片:推恩令示意图】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诸侯王的王位由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嫡长子继承,其他子弟也可以在王国内分割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新封的候国不再受原来王国的管辖,而是直接由中央所属的郡管理。
这样一来,名为推广恩泽,实际上王国越分越小,势力也越来越弱;而中央管辖的区域日益扩大。
通过推恩令逐渐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不费一兵一卒,解决了王国问题。
刚才我们也提到了这些地方上的诸侯王他们的权力非常大,甚至可以私自铸造货币,针对经济上这种混乱的局面,汉武帝在财政方面也进行了改革。
汉武帝下令禁止各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统一铸五铢钱作为全国通用货币。
【图片:五铢钱半两钱】和秦半两钱一样,五铢钱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半两等于十二铢,所以它的重量更轻,同样是方形圆孔,上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
和半两钱相比,它的边缘突起,以保护文字不受磨损,这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一直流通了 700 多年。
通过采取这一系列措施汉武帝加强了对全国财政的控制,增加了国家收入。
其实在当时混乱的不只经济,还有思想界。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到西汉初期时诸子各家的学说仍然很活跃。
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思想统一的需要变得迫切了。
大臣董仲舒的建议是:【材料:《汉书·董仲舒传》】。
汉武帝听后采纳了他的建议,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凡是不属于孔子规定的诗、书、礼、易经,这六艺范围的以及孔子儒家学说的这些教材,都加以限制不再利用主要是在官方层面,不再大力的推广,而是把重点放在对儒家学说的提倡和使用上怎么样来重点推广儒家学说呢?了解汉武帝即位的背景。
了解汉初郡国制为汉初政治稳定造成的挑战。
了解面对郡国制挑战,汉武帝采取的推恩令的具体措施。
了解经济上铸造“五铢钱”、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措施。
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图片:汉代讲学图】在秦朝疆域的基础上,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疆拓土,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处理边疆你要做官的话你必须要精通儒家学说,因为汉武帝把通晓儒学作为选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在长安兴办太学,也就是当时的最高学府,把儒家经典作为教材。
这样一来,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丝绸之路和对外交流(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汉朝大一统格局的建立,通过西汉的版图我们可以注意到西域已经在汉朝的时候纳入到中国的版图当中而连接西域和中原的这条重要的道路,就是丝绸之路。
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对外交流。
(二)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西域的地理范围。
【图片:西汉时期西域形势图】西汉时期,人们将阳关和玉门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西域地区的自然环境如何呢?我们结合今天新疆自治区的地形来看。
【图片:新疆地形图】虽然汉代距今时间比较久远但是地形的变化是不大的。
新疆地形如何呢?有山(天山、昆仑山)、有盆地(塔里木盆地)、有沙漠(塔克拉玛干),地形复杂多样。
我们很多同学都去过新疆,那的气候怎么样啊?夏天高温炎热,冬季寒冷风大。
【图片:西汉时期西域形势图】虽然西域的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但是仍然有些民族在辛劳的开发这些地区,在汉朝初年,这里出现了几十个国家,规模都不大,人口最多的有 63万,最少的还不足200人,而一些小国还受到了生活在北方草原的匈奴的控制。
【图片:匈奴想象图】匈奴是个什么样的民族呢?他们是游牧民族,能征善战,并且经常南下袭扰中原王朝,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曾被匈奴围困差点不能脱身。
汉武帝即位后,这位年轻的皇帝也面临着这个难题:打吧,需要消耗强大的物力财力人力;不打,始终是个心腹之患。
后来汉武帝从一个匈奴的降者口中听说匈奴曾把大月氏国王的头骨做成饮酒器,大月氏人被迫西迁,他们痛恨匈奴想要报复,却苦于找不到盟友。
汉武帝知道后下令招募使者出示西域,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出使西域面临着哪些困难呢?自然条件恶劣、语言不通、大月氏的具体去向不明、可能被匈奴俘获或者被杀……在这些重重困难之下,依然有一个人毅然应招,这个人就是在朝廷中担任侍从官的张骞。
【图片:张骞持汉节像(陕西博物馆)】公元前 138 年,张骞带着 100 多人的队伍从长安出发。
【地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他们从长安出发后西行进入河西走廊,在当时这一地区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
张骞一观看图片,从地形、地理位置了解西域。
了解汉初面对匈奴的困境,以及为解决这一困境采取的具体措施。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具体过程。
行人被这里的匈奴人所俘。
匈奴人欣赏张骞的才能,想让他为服于匈奴。
【《汉书·张骞传》:“(匈奴)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为了打消张骞出使西域的念头,匈奴给张骞娶了妻子,然而张骞“持汉节不失”,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后趁匈奴不备,张骞乘机逃走,他们越过葱岭,经大宛、康居,终于找到了大月氏。
但大月氏生活的地区土地肥沃,又很少有敌人骚扰,人民安居乐业,已无报复匈奴之意,便谢绝了汉提出的联合对付匈奴的要求。
张骞在大月氏停留一年有余,后取道塔里木盆地东归。
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一年多,后趁匈奴内乱才逃出。
公元前 126 年,张骞和他的随从历经十余年终于回到了长安。
张骞这次出使西域虽然失败了,但增加了对西域的了解。
【地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路线图】汉武帝初步知道西域各国的情况后,更想和西域各国建立友好联系了。
于是在公元前 119 年,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播放地图:西汉疆域图】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原与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西域国家纷纷归附。
后来汉朝统一了西域,为了加强管理,公元前60 年建立了西域都护,统一管理西域事务,新疆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
【地图: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都护设立后,这条路的安全有了保障,更加畅通。
双方商人、使者频繁来往,中国的商品和丝织品通过河西走廊、新疆、运往西亚、欧洲等地区,形成一条沟通东西的交通要道,就是丝绸之路。
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原的很多物品传到了西域,西域的很多物品也传到了中原。
【图片:中原与西域物品交往图】哪些是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哪些是中原传到西域的呢?造纸术、漆器、铜镜、铁器、丝织品这些是由中原传往西域的,葡萄、胡萝卜、汗血马、手鼓、佛像这些是由西域传往中原地区的。
这些物品涉及到衣食住行,有物质方面的、也有技术方面的还有精神文化方面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经济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
【地图:丝绸之路路线图】丝路打通后汉朝开始走向世界,世界也开始了解中国,东西方的文明开始交融。
【地图: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就在汉朝开通陆上丝绸之路的同时,一条海上贸易之路也在开通。
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它的路线是怎样的呢?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以后的朝代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地图: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唐朝时统治者以开阔的胸襟面向世界,陆上丝绸路、海上丝绸之路交通发达,异域文化传进来,先进的唐风远播。
了解西汉管理西域的具体措施。
了解开辟丝绸之路的具体影响。
【地图:宋朝海外贸易路线图】宋朝时,海外贸易超过前代,以输出瓷器、丝织品为主,因此当时的海外贸易之路被称为“陶瓷之路”或“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商船的踪迹沿着丝绸之路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持续发展。
【地图: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明朝初年,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这在世界航海史上是一次非常壮观的航海活动,最远航行至非洲东海岸,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三、科技与文化【图片:东汉蔡伦】秦汉时期及以前,我们使用的书写材料有哪些呢?兽骨、青铜器、竹简,帛……这些书写材料的缺点是什么呢?不便于保存、不方便修改,价格贵。
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原有竹木简就不具备价格低廉、书写携带方便等特点。
纸应运而生。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图片:造纸流程想象图】造纸术的出现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哪些影响?文字、历史得以保存流传,还促进了民族交往、对外交往等等。
造纸术的出现对古代中国影响深远。
【图片:司马迁】司马迁是生活在汉武帝时的人,20 岁起他开始游览名山大川、考察风俗、访问古迹,采集传说。
之后,他担任了太史令,在这期间他又饱览了皇家的藏书和档案。
27 岁时,他开始撰写一部史书。
五年后,因为替当时朝中抗击匈奴的将领李陵兵败一事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酷刑,他在狱中怀着悲愤的心情继续写作,被赦出狱后,对于自己的种种遭遇,这时的司马迁有何决心呢?【司马迁《报任安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决心探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知晓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写出一部自成风格的史书。
他倾注了全部心血完成的这部52万字的史书被后人称为《史记》。
【图片:《史记》书影】《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3000 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