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文档】药物分析习题集.doc

【专业文档】药物分析习题集.doc

第五章1. 巴比妥类药物具有的特性为:A. 弱碱性B. 弱酸性C. 易与重金属离子络合D. 易水解E. 具有紫外特征吸收2. 硫喷妥钠与铜盐的鉴别反应生成物为:A. 紫色B. 绿色C. 蓝色D. 黄色E. 紫堇色3.巴比妥类药物在吡啶溶液中与铜吡啶试液作用,生成配位化合物,显绿色的药物是:A. 苯巴比妥B. 异戊巴比妥C. 司可巴比妥D. 巴比妥E. 硫喷妥钠4. 用于鉴别反应的药物:A. 硫喷妥钠B. 苯巴比妥C. A和B 均可D. A和B 均不可(1) 与碱溶液共沸产生氨气(2) 在碱性溶液中与硝酸银试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3) 在碱性溶液中与Pb2+离子反应,加热后有黑色沉淀(4) 与甲醛-硫酸反应生成玫瑰红色环(5) 在酸性溶液中与三氯化铁反应显紫堇色5. 巴比妥类药物的鉴别方法有:A. 与钡盐反应生成白色化合物B. 与镁盐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C. 与银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 与铜盐反应生成有色产物E. 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6.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司可巴比妥钠鉴别及含量测定的方法为:A. 银镜反应进行鉴别B.采用熔点测定法鉴别C.溴量法测定含量D. 可用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甲醇钠的甲醇溶液为滴定剂进行非水滴定E. 可用冰醋酸为溶剂,高氯酸的冰醋酸溶液为滴定剂进行非水滴定7. 凡取代基中含有双键的巴比妥类药物,如司可巴比妥钠,中国药典(2005年版)采用的方法是:A. 酸量法B. 碱量法C. 银量法D. 溴量法E. 比色法8. 于Na2CO3溶液中加AgNO3试液,开始生成白色沉淀经振摇即溶解,继续加AgNO3试液,生成的沉淀则不再溶解,该药物应是:A. 盐酸可待因B. 咖啡因C. 新霉素D. 维生素CE. 异戊巴比妥9. 与NaNO2~H2SO4反应生成橙黄至橙红色产物的药物是:A. 苯巴比妥B. 司可巴比妥C. 巴比妥D. 硫喷妥钠E. 硫酸奎宁10. 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AgNO3滴定液(0.1 mol/L)滴定法测定苯巴比妥的含量时,指示终点的方法应是:A. K2CrO4溶液B. 荧光黄指示液C. Fe(III)盐指示液D. 电位法指示终点法E. 永停滴定法11. 银量法测定苯巴比妥钠含量时,若用自身指示法来判断终点,样品消耗标准溶液的摩尔比应为:A. 1:2B. 2:1C. 1:1D. 1:4E. 以上都不对12. 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含量时,下面哪些条件可采用:A. 冰醋酸为溶剂B. 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C. 高氯酸为滴定剂D. 甲醇钠为滴定剂E. 结晶紫为指示剂12. 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含量时,下面哪些条件可采用:A. 冰醋酸为溶剂B. 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C. 高氯酸为滴定剂D. 甲醇钠为滴定剂E. 结晶紫为指示剂14. 用酸量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含量时,适用的溶剂为:A. 碱性B. 水C. 酸水D. 醇-水E. 以上都不对15. 司可巴比妥钠(分子量为260.27)采用溴量法测定含量时,每lml溴滴定液(0.1mol/L)相当于司可巴比妥钠的毫克(mg)数为:A. 1.301B. 2.603C. 26.03D. 52.05E. 13.0116. ChP(2000)注射用硫喷妥钠采用的含量测定方法为:A. 紫外分光光法B. 银量法C. 酸碱滴定法D. 比色法E. 差示分光光度法17. 可用以下方法鉴别的药物是:A. 苯巴比妥B. 司可巴比妥C. 硫喷妥钠D. 异戊巴比妥E. 异戊巴比妥钠(1)在吡啶溶液中与铜吡啶试液作用,生成绿色配位化合物(2)与亚硝酸钠—硫酸反应生成橙黄色,随即转为橙红色(3)与甲醛—硫酸反应生成玫瑰红色环(4)与碘试液发生加成反应,使碘试液橙黄色消失(5)在氢氧化钠液中可与铅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热后,沉淀变成黑色18. 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银量法测定苯巴比妥片剂时,应选用的试剂有:A. 甲醇B. AgNO3C. 3%无水碳酸钠溶液D. 终点指示液E. KSCN第六章80.鉴别水杨酸及其盐类,最常用的试液是()A. 碘化钾B. 碘化汞钾C. 三氯化铁D. 硫酸亚铁E. 亚铁氰化钾129. 乙酰水杨酸片剂可采用的测定方法为()A. 非水滴定法B. 水解后剩余滴定法C. 两步滴定法D. 柱色谱法E. 双相滴定法134.测定阿司匹林片和栓中药物的含量可采用的方法是()A. 重量法B. 酸碱滴定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络合滴定法E. 高锰酸钾法81. 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的含量时,每1ml氢氧化钠溶液(0.1mol/L)相当于阿司匹林(分子量=180.16)的量是()A. 18.02mgB. 180.2mgC. 90.08mgD. 45.04mgE. 450.0mg78.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1995年版)采用双相滴定法,其所用的溶剂体系为()A. 水—乙醇B. 水—冰醋酸C. 水—氯仿D. 水—乙醚E. 水—丙酮83. 双相滴定法可适用的药物为()A. 阿司匹林B. 对乙酰氨基酚C. 水杨酸D. 苯甲酸E. 苯甲酸钠[121—125]含量测定方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为A. 直接中和滴定法B. 两步滴定法C. 两者均可D. 两者均不可121.阿司匹林片()122.阿司匹林原料药()123. 对氨基水杨酸钠()124. 阿司匹林栓剂()125. 阿司匹林肠溶剂()例[1~5]A.两步酸碱滴定法B.直接酸碱滴定法C.两者皆是D.两者皆不是1. 苯甲酸钠的测定()2. 氯贝丁酯的测定()3. 盐酸的测定()4. 酸碱滴定法()5. 阿司匹林片的测定()例6. 采用直接酸碱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的含量时,已知阿司匹林的分子量为180.2,所用氢氧化钠滴定溶液的浓度为0.1mol/L,请问1ml氢氧化钠滴定溶液相当于阿司匹林的量应是()A. 180.2mg B. 180.2g C. 18.02 mg D. 1.802mg E. 9.01mg例7. 阿司匹林加碳酸钠试液加热后,再加稀硫酸酸化,此时产生的白色沉淀应是()A. 苯酚B. 乙酰水杨酸C. 水杨酸D. 醋酸钠E. 醋酸苯酯例8. 水杨酸与三氯化铁试液生成紫堇色产物的反应,要求溶液的pH值是()A. pH10.0B. pH2.0C. pH7~8D. pH4~6E. pH2.0±0.1例9. 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或阿司匹林肠溶片时,第一步滴定反应的作用是()A. 测定阿司匹林含量B. 消除共存酸性物质的干扰C. 使阿司匹林反应完全D. 便于观测终点E. 有利于第二步滴定例10.对氨基水杨酸钠中的特殊杂质是()A. 水杨酸B. 间氨基酚C. 氨基酚D. 苯酚E. 苯胺例11. 能用与FeC13试液反应产生现象鉴别的药物有()A.苯甲酸钠B.水杨酸C.对乙酰氨基酚D.氢化可的松E.丙酸睾酮例12. 采用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时,加入乙醚的目的是()A. 防止反应产物的干扰B. 乙醚层在水上面,防止样品被氧化C. 消除酸碱性杂质的干扰D. 防止样品水解E. 以上都不对例13. 采用双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制剂含量时,被测组分与标准溶液的反应摩尔比为()A. 2:1 B. 1:2 C. 1:1 D. 3:1 E. 以上都不对例14. 阿司匹林中含量最高的杂质为()A. 乙酰水杨酸酐B. 乙酰水杨酸水杨酸C. 水杨酸D. 水杨酰水杨酸E. 以上都不对例15. 区别水杨酸和苯甲酸钠,最常用的试液是()A. 碘化钾B. 碘化汞钾C. 三氯化铁D. 硫酸亚铁E. 亚铁氰化钾例16. 在中性条件下,可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赭色沉淀的药物是()A. 水杨酸钠B. 对氨基水杨酸钠C. 乙酰水杨酸D. 苯甲酸钠E. 扑热息痛例18. 用直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含量(ABE)A. 反应摩尔比为1:1B. 在中性乙醇溶液中滴定C. 用盐酸滴定液滴定D. 以中性红为指示剂E. 滴定时应在不断振摇下稍快进第九章108.在三氯醋酸或盐酸存在下,经水解、脱羧、失水后,加入吡咯即产生蓝色产物的药物应是A. 氯氮卓B. 维生素AC. 普鲁卡因D. 盐酸吗啡E. 维生素C88.中国药典(2005年版)采用以下何法测定维生素E含量A. 酸碱滴定法B. 氧化还原法C. 紫外分光光度D. 气相色谱法E. 非水滴定法79.中国药典(2005年版)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含量,内标物质为A. 正二十二烷B. 正二十六烷C. 正三十烷D. 正三十二烷E. 正三十六烷77. 下列药物的碱性溶液,加入铁氰化钾后,再加正丁醇,显蓝色荧光的A. 维生素AB. 维生素B1C. 维生素CD. 维生素DE. 维生素E 77.既具有酸性又具有还原性的药物是A. 维生素AB. 咖啡因C. 苯巴比妥D. 氯丙嗪E. 维生素C132.维生素C的鉴别反应,常采用的试剂有A. 碱性酒石酸铜B. 硝酸银C. 碘化铋钾D. 乙酰丙酮E. 三氯醋酸和吡咯84. 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时,在操作过程中要加入丙酮,这是为了A. 保持维生素C的稳定B. 增加维生素C的溶解度C. 使反应完全D. 加快反应速度E. 消除注射液中抗氧剂85. 能发生硫色素特征反应的药物是A. 维生素AB. 维生素B1C. 维生素CD. 维生素EE. 烟酸81.使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已知维生素C的分子量为176.13,每1ml碘(0.05mol/L) 相当于维生素C的量为A. 17.61mgB. 8.806mgC. 176.1mgD. 88.06mgE. 1.761mg [121—125]可发生以下反应或现象的药物为A.维生素B1B.维生素CC.两者均能D.两者均不能121.与碘化汞钾生成黄色沉淀122.麦芽酚反应123.在乙醚中不溶124.与2,6-二氯靛酚反应使颜色消失125.硫色素反应115.维生素A的鉴别试验为A. 三氯化铁反应B. 硫酸锑反C. 2,6-二氯靛酚反应D. 三氯化锑反应E. 间二硝基苯的碱性乙醇液反应77.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维生素A的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三点校正法),此法又分为A.等波长差法B.等吸收度法C.6/7 A法D.差示分光法E.双波长法78.维生素E的鉴别试验有A.硫色素反应B.硝酸氧化呈色反应C.硫酸-乙醇呈色反应D.碱性水解后加三氯化铁乙醇液与2,2-联吡啶乙醇液呈色反应E.Marquis反应80. 下面哪些描述适用于维生素AA. 分子具有长二烯醇侧链,易被氧化B. 具有较长的全反式共轭多烯结构C.含酯键,经水解后产生苯并二氢吡喃衍生物,易被氧化D.与三氯化锑的无醇氯仿液中呈不稳定兰色,很快转变为紫红色E.样品用无水乙醇溶解后,加硝酸加热后,呈橙红色1、维生素A 与 反应即显蓝色,渐变成紫红色;反应需在条件下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