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古人谈读书 课件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古人谈读书 课件三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教的态度
勤奋
说一说:通过阅读这段文章,你得到了哪 些收获呢?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 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 懂就是懂,不要不同装懂。学习要把知识 牢记于心,不能自满。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知道了论语告 诉我们的读书态度。今天我们再次去与古人交流, 看一看朱熹和曾国藩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吧。
学习态度
谦虚
理解词语
是
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
这
同“智”,智慧
句子翻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 明(智慧)的。
学习态度
求实
理解词语
满足
倦怠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zhì,记住
教诲
句子翻译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 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朗读指导
古文中,“盖” 在句首,后面一 般需要断句。
理解词语
读书人
志向
句首语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
气词, 不翻译
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见识
恒心
山
登
峰
绝 顶
我
为
句子翻译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 三要有恒。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 要有恒心。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 三要有恒。
最重要的是哪一方面?原因是什 么?(用原文回答)
心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
三 到
眼到
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
口到
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其 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再读书学习的 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 用心去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三部分
《读书有三到》 《读书三要》
这三段文章都是关于 读书学习 的。
以下三个人物,按朝代先后排名,正 确的顺序是( B )。
A.孔子 曾国藩 朱熹 B.孔子 朱熹 曾国藩 C.曾国藩 孔子 朱熹
论语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第一部分: 1.用“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 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2.想一想:这三句话,告诉了我们哪方 面的道理?
曾国藩 我国近代政治
家、战略家、理学家、文 学家。与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 臣”。是我国近代化建设 的开拓者之一。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chǐ
不耻下问
yǐ
心既到矣
qǐ
眼口岂不到乎
我会写
chǐ
huì wèi sòng qǐ
耻 诲 谓诵岂
héng kuī jiē quē
恒 窥皆 缺
25 古人谈读书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
同学们,你 们 还 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
事?谁来给我们讲孙一敬苏讲秦悬梁?刺股古人车不胤勤学仅不辍喜欢读书 欧,阳修借又阅典把籍 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
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
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
的。
宋濂深夜苦读
张曜拜妻为师
生字归类
耻 诲 谓 诵 岂 恒窥 皆 缺
左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加一加:耳+止=耻 比+白=皆
识字方法
岂 谜语识字: 山中卧龙出, 犹若金铠飞。
qǐ
岂
易写错
不要封口
巧记:自己背山。
kuī “穴”不要写成“宀”。
窥
窥探
学富五车
识字游戏
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 默而识之
余尝谓
井蛙窥天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本文由几部分构成,请 给后两部分各起一个小标题。
了
难道
吗
句子翻译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 口难道会不到吗?
再读课文,想一下,朱熹告诉我们读书 要注意什么?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 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 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1.用“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 翻译文章大意。 2.朱熹告诉我们读书需要注意什么?重点 是什么?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心 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 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 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 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既然
专心 一意
随便 也
一定
句子翻译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 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能记,记亦不能久。
心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 就不会看仔细,思想要是 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 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 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理解词语
要紧
现在常用的意义 是急躁,急促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 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朗读指导
古文中“亦”“岂” 前面一般是需要断 句的。
理解词语
说
我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
曾经
句子翻译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 到、眼到、口到。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是心 到、眼到、口到。
理解词语
那么 这里(书本)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 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能记,记亦不能久。
第一课时
孔子 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著 名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的创始 人。
《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 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与《孟子》 《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
学家、思想家、哲学 家、教育家、诗人。 世称朱子,是孔子、 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 扬儒三部分: 1.用“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 翻译文章大意。 2.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需要注意什么?重 点是什么?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 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 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 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 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 者缺一不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朗读指导
古文中,“而” 前面一般是需 要断句的。
理解词语
喜好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勤勉
以……为耻
向比自己地 位低的或学 问不如自己 的人请教
句子翻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勤勉而又喜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 低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