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说史复习重点.docx

金融学说史复习重点.docx

名词解释4个16分填空10个10分判断10个10分简答4个32分论述2个32分(15+17)货币本质论1·是关于货币本质的一种理论·货币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财富·所以货币等于财富2是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的理论考察者。

3、·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英国的威廉·斯塔福德–法国的A·孟克列钦·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孟–法国的柯尔培尔4、孟克列钦:由于黄金(货币)是“战争的神经”,因此它比铁具有更大的威力。

国家政府必须通过有效措施促进贸易出口的增长。

5、托马斯·孟:他还从货币的内在价值推出了决定汇率的正确主张,即货币平价的基础是货币的含金量,它是以后出现的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原形6、早、晚期重商主义货币金属论的比较·共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阶级基础相同,二者都代表当时的商人阶级的利益。

–在方法论上是相同的,都属于“流通决定论”这一派,认为是流通支配生产而不是生产支配流通–都认为货币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财富,把货币等同于财富,认为货币就是资本,而不仅只是资本的货币形态–都特别强调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和贮藏手段职能–在货币流通问题上都反对政府伪造货币(减轻货币重量,降低货币成色)·不同点主要有:–晚期重商主义者把输入金银看成是一国致富的“首要途径”而不再是“惟一途径”。

–在保证对外贸易总额保持顺差的前提下允许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进口。

–并不强求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必须保持顺差。

–在保证有更多的金银运回本国的前提下允许金银出口。

7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到1830年以前西方(欧洲)的主导经济理论。

8、古典学派区别于重商主义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第一次把经济现象的理论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

9、威廉·配第:他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在于最先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10、威廉·配第:他还正确地提出了“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名言11、威廉·配第:·货币财富观。

他不再把金银看成是“惟一财富”,而是“一般财富”·货币流通观。

他认为,“货币不过是国家的脂肪,如其过多,就会使国家不能灵活行事;如果过少,也会使国家发生毛病。

”推动一国商业,需要一定数量和比例的货币,过多或过少都对商业有害。

12、亚当·斯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

·1776年出版了他最重要的着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 。

·他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并且区分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威廉·配第最先提出)13货币名目论是与货币金属论相对立的一种资产阶级早期货币理论–货币不是财富,它只是便利交换的一种技术工具,是换取财富的要素,是一种价值符号。

14、英国最早系统阐述货币名目思想的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巴本。

英国18世纪上半叶着名的哲学家,唯心主义的代表乔治·贝克莱。

15、巴本可说是“货币国定说”的创始人16、孟德斯鸠:在货币理论方面,他既是货币名目论者,也是货币数量论者。

在货币名目论中,他既是货币符号论者,又是货币国定论者。

·其主要观点是:–货币不过是商品价值的符号。

–商品与货币互为符号。

17、斯图亚特:在1767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一书,第一个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体系。

对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起了先导作用。

(领路人)·英国第一个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作为书名的人18、现代货币名目论的产生背景:·现代货币名目论是指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货币理论,主要形成于德国。

基本原因是德国黄金贮备少,应付不了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因而急需摆脱货币制度中的“黄金桎梏”。

要废除这种压迫,治本之策是废除黄金的货币特权,宣扬货币名目观点。

19、克拉普的货币名目论:·其基本观点为:货币是票券的支付手段。

·认为,无论是从本质上还是从主要功能上看,货币都只是一种支付手段,这种支付手段是法制的创造物。

·从历史的角度考虑,这种法制的支付手段共有三种类型:一是秤量的支付手段,二是票券的支付手段,三是转账的支付手段。

20、彭迪生:关于货币的本质-认为,货币的发展有阶段性,货币的定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随不同的国家而不同,同一国家随不同的时期而不同的概念。

21“是指价值不变的、从而也不影响物价的货币。

换言之,即是在物价发生变动的时候,只有在商品方面去寻求原因,而不用在货币方面探索原因的货币。

”22、艾斯特:他认为货币金属论者的错误在于偏重于“发生的考察法”,而忽视了“存在的考察法”。

·认为:“历史方法自然是极其有用、极不可少的考察法。

对于经过历史发展而成立的事物,欲求其完全理解,自然须研究其成立过程。

但过分偏于历史考察,则也应加以警戒。

初期的事物与发展后的事物,其本质常能完全相异;命名与属词虽可相同,但其内容与实质,则常能悬殊。

(看看)23、威克塞尔的货币国定思想对凯恩斯产生了重要影响。

24、早、晚期货币名目论的比较·相同点:–货币不是商品,而是一种符号、比例或指标。

货币没有内在价值,即使有些货币(如金属货币)有一定的内在价值,也只是一种相对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

–强调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和支付手段职能,而忽视另一些职能(如价值贮藏职能)。

–在谈到价值尺度职能时,往往与价格标准混淆。

–货币是国家的产物,是政权和法律的创造。

–在分析方法上,都注重现在,而忽视历史;重视现实,而轻视过去的理论;重视所谓“存在的考察法”,而轻视所谓“发生的考察法”。

–货币金属论者几乎都代表商人的利益,货币名目论者都代表国家的利益、政府的利益。

·不同点:–首先,早期货币名目论较为原始、粗糙,理论上也较为含糊;而现代货币名目论则比较精密,理论色彩较为浓厚。

–其次,早期货币名目论大多是就货币论货币,而现代货币名目论多从经济形态、经济体制、经济运行的深处来论述货币的本质。

货币中性论25是指货币在经济中保持中立性,既不发挥积极作用,也不产生消极影响,这样经济活动就在不受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由实物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26: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主要区别在于: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仅仅引起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动,还是会引起相对价格和利率的变动。

2728经济”,实际上仍然不过是实物与实物互相交换的“实物经济”,因而货币就不过是覆盖在实物经济之上的一层“面纱”。

29、两分法的实质在于否定货币经济的存在,否定货币对实物经济的实质性影响。

30、萨伊在经济学上的贡献是创立了“三分法”。

31、对货币面纱观与货币机械观的评论·货币面纱观与货币机械观在观点上基本相同,只是程度上稍有差别而已,·货币面纱观认为货币对经济丝毫没有作用,而货币机械观多多少少还看到一点货币作用的存在·从本质上看,这两种货币理论都犯有一个共同性的错误,即混淆了商品流通(W-G-W)与物物交换(W-W)的本质区别,只看见了商品变形的结果,而没有看见商品变形的过程,商品禁忌的许多矛盾正是蕴藏在商品形态变化过程之中的。

·这两种观点都忽视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流通(G-W-G)与简单的商品流通(W-G-W)之间的区别,因而也就不可能认识到货币向资本转化以及货币在资本增值中的能动作用。

·从货币职能方面考察,也都只能看到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而全然忽视了货币作为价值尺度,贮藏手段等职能的存在。

32、近代货币数量论的学说主要有两种:即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

交易方程式MV=PT和剑桥方程式M=kPT33、弗里德曼:在短期内,货币数量的变动即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又引起实际产出的变动,货币是非中性的。

·但“从长期来看,货币数量的变化对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动是微不足道的”,货币量的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化而不影响实际产出,长期内的产量则取决于一系列非货币的因素,也即货币在长期中是中性的,这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结论是一致的。

34、威克塞尔:·进一步通过对货币职能的分析,指出了只有抛开货币的储藏职能,仅就交易媒介而言,货币才是中性的。

35、威克塞尔的自然利率,包括三层含义:第一,自然利率是使物价水平保持稳定的利率。

第二,自然利率是指不用货币借贷而以自然形态的实物资本来进行借贷时所支付的利率。

第三,自然利率是源于采取迂回生产时的实物资本之技术因素所带来的实物的边际增量,它的大小取决于实物资本的供给与需求。

36.在威克塞尔的理论中,自然利率是一种标准利率,当货币利率与他一致时,货币就不影响经济,货币便是中立的。

37、(1分)消费品价格上升后,企业家会增加消费品生产,这时对资本的需求就会扩大,从而资本品价格也会上升,企业家生产资本的积极性更高。

就这样反复循环,形成了经济上升的累积过程。

38物的生产。

(哈耶克)39、哈耶克:·由自愿储蓄引起的生产结构变动,可以使经济建立新的均衡并自行发展。

·而由强迫储蓄引起,即由银行提供信用增加货币数量所引起的生产结构变化,则不能使经济自动建立新的均衡,并且会出现经济危机。

40、帕廷金:·实际余额效应是帕廷金货币理论的核心的变动对消费、投资、利率、物价等的影响。

货币数量论41一种专门解释物价、货币价值以及货币与经济产出关系的经济理论。

·基本观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货币数量决定。

42、(1分)在传统货币数量论那里,货币数量同物价、同单位货币的价值存在着强烈的因果关系和严格的比例关系。

现代货币数量论则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不仅会影响物价,还会影响产出,并且在物价和产出之间还有一个比例分配关系存在。

43、货币数量论产生的时代背景●货币数量论产生于16世纪前后,由于金银产量的增加,出现了物价上涨现象。

而这又直接归因于美洲新金矿的发现和“地理大发现”。

●据有关分析与统计,在1641---1741年间,黄金产量增加了2倍。

●1521年---1600年间,从美洲运往西班牙白银有18000吨,黄金200吨。

●物价的变化:西欧小麦价格平均价格从16世纪中期到末期年增长率为2.5%,法国同期物价年均物价上涨率为1.1%。

●一方面是金银大量流进,一方面是物价上涨,一些学者就从这种表象出发,把物价的上涨归因于黄金的增加,从而得出一般的理论结论,即货币数量的增加会引起物价的上涨和币值的下降。

44、货币数量论的最早发现者是法国16世纪的重商主义者简·博丁。

相关主题